APP下载

贵州省2012~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2016-08-30周晓泉刘玉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血站

周晓泉 崔 欣 刘玉娇

贵州省2012~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周晓泉 崔 欣 刘玉娇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2012~2015年贵州省血站血液筛查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共5项指标的不合格情况,了解贵州省献血人群的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采集贵州省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2012~2015年血液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5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42%,5项指标不合格率ALT>抗-TP>HBsAg>抗-HCV >抗-HIV,分别为:2.20%、0.95%、0.80%、0.27%、0.21%。年度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各年度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和献血前筛查工作,防止高危人群献血,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减少技术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做好假阳性献血者的回归,从而保证血液安全,保障血液供应。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3.107

自1998年,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即对血液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随着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提升、以及各级血站自身的建设和血液集中化检测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血液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贵州省血站实验室在4年进行血液筛查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共5项指标不合格构成情况,了解贵州省献血人群的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探讨相关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集贵州省各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其中血液中心1个、中心血站8个,中心血库16个)检测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

1.2方法

采集各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中填报的实验室检测信息。采集内容包括2012~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共5项指标的检测样本数、不合格样本数、不合格率等。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对各指标各年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各年间的趋势变化。

2 结果

2012~2015年全省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数逐年递增,年度不合格率逐年下降,5项指标检测不合格数及不合格率具体情况见表1。

5项指标不合格率比较: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分别为:2.20%、0.95%、0.80%、0.27%、0.21%。各年度的不合格率、5项指标的不合格率比较,除抗-HIV项目(P=0.999)外,各年度不合格率、ALT、HBsAg、抗-HCV、抗-TP的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3 讨论

近年来,贵州省的无偿献血工作快速发展,献血人数逐年增加。2012~2015年全省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数逐年递增,不合格率逐年下降。2012~2015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项)为4.42%,低于太原市(5.63%)[1]和成都市(4.77%)[2]。 5项指标检测不合格率ALT>抗-TP>HBsAg>抗-HCV >抗-HIV,分别为:2.20%、0.95%、0.80%、0.27%、0.21%。其中4项传染病指标(抗-TP、HBsAg、抗-HCV 、抗-HIV)的不合格率与邓雪莲等报道[3]中HBsAg>抗-TP>抗-HCV>抗-HIV不一致[4]。可能与不同区域传染病流行状况、献血前的征询、献血前初筛等因素有关。各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各血站开展采血前ALT、抗-TP的快速筛查方法等原因有关,后文将详细论述。

统计2012~2015年4年的数据,ALT、抗-TP、HBsAg的不合格率较高,成为血液报废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我省部分血站逐渐在采血前加强对ALT、抗-TP的快速筛查,使得ALT、抗-TP单项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特别是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最主要的因素,采血前的ALT快速筛查可以使得一些由于其它原因如吸烟、高脂饮食、饮酒、工作劳累等导致的非特异性ALT升高的献血者延迟献血,保护了献血资源,也避免了采集后实验室再检不合格而造成的血液浪费。同时2015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对ALT的检测合格标准从45 U/L调整为50 U/L,也使得近年来ALT不合格率下降。贵州省献血人群中抗-TP、HBsAg不合格率分别为0.95%、0.80%,均高于全国报道的0.61%、0.65%[3],抗-TP与成都市不合格率0.93%相近[2],HBsAg比成都市不合格率1.67%低,此外贵州省抗-TP单项不合格率逐年下降,未出现国内部分地区报道的逐年上升趋势[5]。可见贵州乙肝携带和梅毒感染人群的现状,这可能与各地区的流行趋势不同,血液采集前增加快速筛查方法、使用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不同有关。由于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6],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设置合理的灰区范围,可同时考虑加做TPPA检测等梅毒确认试验。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3.2%[7]。本次研究显示献血人群中抗-HCV的不合格率为0.27%,低于全国报道的0.49%[3]。因本次研究缺乏对应的核酸检测、确证试验数据以及献血者追踪随访情况,暂不能提示假阳性率、窗口期比例。但相关文献报道[8-9],丙型肝炎抗体ELISA检测阳性结果标本中很大一部分是献血者并非HCV感染者,丙型肝炎抗体ELISA检测的假阳性较高。2013 年6月贵州省血液中心开始对贵阳市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ELISA检测阳性和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重组免疫印迹(RIBA)确证试验,以期为检测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最大限度的保留献血人群。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趋势也不容乐观,全国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中,贵州排名位于全国前5位[10]。本次研究显示贵州省献血人群中抗-HIV的不合格率为0.21%,各年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012~2014年3年均高于全国报道的0.19%[3]。相关报道表明,艾滋病感染分布已有逐渐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一些献血者缺乏艾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自我排除能力差。近几年经血传播艾滋病事件在我国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些都使得血液安全工作面临极大的考验。目前各级血站正逐渐开展血液的核酸检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可能感染HIV的人群献血,可以从源头上降低传播风险。

输血传播疾病残留的风险大小与无偿献血人群传染病感染率、筛查方法、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传染病病原体特性等有关,而无偿献血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感染率高则输血传播疾病残留的风险较大。针对我国血液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血液资源,同时又必须最大限度的保证血液安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1)加强献血知识宣传,普及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防控知识。(2)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和献血前筛查工作,防止高危人群献血。(3)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制定合理的淘汰标准,减少技术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做好假阳性献血者的回归。(4)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率,从而保证血液安全,保障血液供应。

表1  全省2012~2015年血液检测5项不合格情况分析(n,%)

[1] 李之烨,焦东丽. 太原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4):376-377.

[2] 季茂胜,高美君,赵欣,等. 成都市136531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65-266.

[3] 邓雪莲,张丽,高勇,等. 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与献血者淘汰情况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41-1243.

[4] 王爱红,鲁梅华,姜庆芳. 浙江省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感染性指标不合格项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6,43(5):910-911,921.

[5] 陈丽红. 沈阳市无偿献血者抗-TP检出情况[J]. 中国性病艾滋病,2016,22(2):129-130.

[6] 刘双丽,席光湘,钟利,等. 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流行趋势、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献血现状[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33-1137.

[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毒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2004,12(4):194-198.

[8] 刘宇宁,蔡菊英,刘晓音. 血液筛查HBsAg、抗-HCV假阳性献血者归队调查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60-262.

[9] 黄成垠. 抗-HCV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抗体补充试验及病毒核酸检测[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增刊):99.

[10] 宋文倩,张丽,高勇,等. 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检测的献血人群HIV检出率调查[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44-1246.

Analysis of Blood Screening Disqualification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5

ZHOU Xiaoquan CUI Xin LIU Yujiao Administrating Office,Guizhou Blood Center,Guiyang Guizhou 55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screening disqualification of ALT,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from 2012 to 2015 with the aim of investigating blood transfusion relate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Guizhou blood donors,perform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xploring relevan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blood safety. Methods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blood screening results of ALT,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from 2012 to 2015. Results The total disqualification rate was 4.42%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5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ALT,anti-TP,HBsAg,anti-HCV,anti-HIV were 2.20%,0.95%,0.80%,0.27%,0.21%.The disqualification rates were descent by yea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Blood donation knowledge and boold donation health consultation should be evolved. The donation of high-risk population should be banned and appropriate test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chosen to decrease the false positive and make the calling of false positive blood donors,which aims in enhancing blood safety and blood supply.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Blood screening,Disqualification rate

R446.11

A

1674-9316(2016)13-0171-03

贵州省血液中心办公室,贵州 贵阳 550002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血站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
欧盟将加严茶叶农残标准 浙江茶叶出口不合格率或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