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用药不当的防范

2016-08-27王锦兰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于都3423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口服用量安全性

王锦兰(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于都342300)

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用药不当的防范

王锦兰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于都342300)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用药不当的防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口服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口服发生中药用药不当的原因,并总结出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68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发热31例、疼痛9例、中毒4例、过敏反应13例、消化道反应12例,其中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与过敏反应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6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未进行辨证治疗25例、患者自身因素12例、用量用法不当13例、联合用药不当11例、其他因素7例。其中未进行辨证治疗的发生率与用量用法不当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口服中药治疗时,需加强临床用药的规范性,给予患者辨证治疗,患者用药时也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口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

随着当前疾病种类的增多,临床对患者治疗时更加注重治疗的安全性。中药治疗副作用小的特点使得其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多。但随着当前中药的临床运用越来越多,其治疗安全性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时,也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此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口服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口服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采取口服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患者中男女比为41∶27;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1.6±4.8)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15例,肝炎11例,鼻炎16例,白癜风4例,萎缩性胃炎12例,中耳炎10例。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总结出口服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4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数资料→例数(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患者用药不当临床表现状况68例患者中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与过敏反应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χ2=11.605,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状况统计[例(%)]

2.2患者用药不当发生原因分析68例患者中未进行辨证治疗的发生率与用量用法不当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χ2=5.259,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状况统计[例(%)]

3讨论

3.1口服中药用药不当的原因分析①未进行辨证治疗:当前临床许多中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未进行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中医的特色,一种疾病可有多种病机,而不同病机的用药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若临床治疗时,未根据患者实际病证状况开药,将引起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②用量用法不当:用量用法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生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当,一是患者用药方法不当。中药与西药存在一定差异,西药的用量用法等均在使用说明书上详细注明,患者可参考说明书用药,但中药的用药方法及计量是由长期临产用药实践得出的,医生在向患者传达用药方法时,可能出现不准确状况,导致患者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用量误差状况,进而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且部分中药材与常见物质同服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人参和萝卜,同食易导致过敏反应发生[2]。③制药方法不当:多数中药材可同时入药炮制,但一些特殊的药材与其他药材直接混合制药时,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如蜈蚣在入药时需先进行炮制,除去其毒性后再入药,以免患者中毒。此外,在煎药过程中,药剂浓度过低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药剂浓度过高将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3]。④患者自身因素影响:中药材中许多药材用药时具有针对性,同种病症患者其辨证分型不同时,用药也存在差异。且同种药材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治疗时,其疗效也可能出现较大差异。如男性使用麝香后无不良反应症状,而女性使用麝香后将会引起流产[4]。⑤联合用药不当:中医中存在配伍禁忌,一些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能提升治疗效果,但一些药材联合用药时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出现拮抗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也易出现上述状况。如使用抗生素和麦芽联合治疗时,抗生素将会影响麦芽中相关酶活性,使用硫酸镁和牛黄解毒片同时治疗时,其不仅导致牛黄解毒片效果减弱,同时还会增加雄黄毒性,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5]。

3.2口服中药不当的预防措施①提升中医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中医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安全,因此医院需加强对中医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及时向中医相关从业人员讲解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素养,促进中医从业人员规范临床用药,给予患者辨证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状况[6]。②加强医疗管制。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中药的相关用药管制,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药制药及销售的监管,严禁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7]。③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管机制。相关部分需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的统计和记录,及时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时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④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医院相关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合理用药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正患者错误观念,促进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8]。

综上所述,采取口服中药治疗时,需加强临床用药的规范性,给予患者辨证治疗,患者用药时也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黎卫红.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30-31.

[2]杨喜艳,卢放根.口服中药密陀僧中毒1例并文献回顾[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2):151-152.

[3]王彩香.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2):238-239.

[4]韩剑萍.口服中药汤剂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4,4(20):8-9.

[5]孙登云.我院口服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原因分析[J].医药前沿,2015,5(8):90-91.

[6]袁志辉.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特征及合理用药办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426-427.

[7]王爱梅.口服中药汤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 (5):18-19.

[8]余中军.心血管患者口服中药治疗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91-92.

Analysis of the Safety of O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evention of Drug Use

WANG Jinl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Yud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Jiangxi Province,Yudu 3423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of or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methods to prevent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reason of adverse reaction of o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statistically,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were summarized.Results 68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as follows:31 cases had fever,9 cases had pain,4 cases were poisoning,13 cases had allergic reactions,12 cases had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in which the incidence of fev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P<0.05).Results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68 patients were as follows:25 cases cannot carry ou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2 cases had their own factors,12 cases,13 cases had improper dosage usage,11 cases had improper combination,and 7 cases had other factors.The incid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osage improper usage rate,P<0.05.Conclusion When clinical use of or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 of clinical medication,give patients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and the patient also need to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bed medication,in order to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ral Chinese medicine;security;adverse reactions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14.0201672-2779(2016)-14-0043-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肖九发2016-03-25)

猜你喜欢

口服用量安全性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