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6-08-26李红妹李芝静宋桂菊张春娟郭庆飞

河北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纤溶酶羟乙氯化钠

李红妹 李芝静 宋桂菊 张春娟 郭庆飞



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李红妹李芝静宋桂菊张春娟郭庆飞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者56例,给予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静脉滴注;对照组56例,静脉滴注阿魏酸钠;经治疗7 d、14 d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和临床疗效,比较2组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有无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DS评分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无出血及出血现象发生,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急性脑梗死;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小剂量纤溶酶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黏度增高导致血管腔狭细闭塞,脑组织局部区域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对应部位功能缺损,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早期干预缺血周围凋亡的神经细胞[1],挽救缺血半暗带,尽早建立侧支循环,缩小梗死面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治疗,增加血容量,适当升高血压,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神经系统调节受损[2]情况下,增加组织间隙回流,并保证足够脑灌注压,延缓血栓形成和发展;联合小剂量注射用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原,抑制多种凝血成分,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费用[3,4]。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组和阿魏酸钠组治疗,2组方案中对有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有无变化,及用药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冀州市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男65例,女47例;年龄40 ~83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纤溶酶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11)岁;对照组(阿魏酸钠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11)岁。所有患者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血凝四项,并行心电图、检查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1)病程在3 d以内;(2)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遗留后遗症的再次发病者;(3)血压<160/100 mm Hg;(4)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排除颅内出血;(5)血小板>80×109/L;(6)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7)无活动性肺结核空洞及消化性溃疡;(8)无心功能不全;(9)无凝血机制障碍、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10)无过敏体质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250 ml(山东齐都药业)静脉滴注,1次/d,注射用纤溶酶(北京赛生药业)皮试阴性后,100 U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魏酸钠(山东罗欣药业)0.3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视病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辛伐他汀调酯稳定斑块及脑保护剂治疗, 14 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7 d、14 d临床疗效,及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有无变化。

1.4检测指标

1.4.1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检测2组治疗前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化验血凝四项及血常规。

1.4.2不良反应的检测:治疗7 d、14 d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倾向,有无严重高血压形成。

1.4.3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NDS评分均值比较:治疗7 d、14 d观察用药疗效及NDS评分。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比较 ±s

2.2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及出血倾向,无严重的高血压≥180/110 mm Hg发生,治疗组发生血压160/100 mm Hg 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6%(2/56);对照组发生皮疹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4%(3/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不良反应症状轻,患者能耐受,未影响后续治疗。

表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56,例

2.3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显著进步例数2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无效例数4例明显小于对照组17例,总有效率52%明显高于对照组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n=56,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治疗前后NDS评分均值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NDS评分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 d NDS评分均值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治疗后14 d NDS评分均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NDS评分均值比较 n=56,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提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或6 h内就诊,给予积极进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脑血流量[5]。但患者往往就诊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苏庆杰等[6]对18家医院28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溶栓指征的380例,总溶栓率仅为0.94%,其中三级医院溶栓率25.3%,二级医院溶栓率仅为2.0%。所以对多数患者来说,降纤、扩容、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其他特异性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更为紧要。

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对灌注压的变化有一个自动调节机制,急性脑梗死初期脑血流的下降,脑灌注压下降,缺血中心的细胞坏死,周围细胞发生凋亡,脑局部缺血导致选择性神经元损伤、丧失[7];进而某些神经元选择性死亡、发生功能改变,同时脑血流量持续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坏死,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急性脑梗死[8]。故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适当的升高血压,保证足够的脑灌注压,挽救濒临丧失功能的各种神经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阻挡脑梗死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纤维蛋白原的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纤维素的形成、血小板的聚集等都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附着于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原、聚集增高的血小板、红细胞、高血粘度,以及破坏血管内皮的纤维蛋白等,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

本文研究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联合小剂量注射用纤溶酶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NDS评分均值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为一种较好的血容量扩张剂,静点后适当升高血压,从而保证足够脑灌注压[9],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栓清除能力[10,11],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羟乙基淀粉酶对血小板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等有抑制作用,调节细胞因子及内环境平衡,延缓血栓形成和发展,减少神经损害及降低致残率,抑制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等。作为蛋白水解酶的纤溶酶,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治疗剂量相对安全,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被直接溶解,降低了凝血因子的活性,发挥纤维蛋白酶样作用,凝血及血小板聚集受抑制[12]。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适当增加脑血流灌注,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进展性脑梗死出现,同时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促使t-PA释放,发挥抗栓作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对正常纤维蛋白原数值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无出血及出血倾向发生,小剂量纤溶酶应用同样有效,而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宋修云,胡金凤,陈乃宏.神经细胞凋亡与脑血管疾病.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307-310.

2黄家星,林文华,刘丽萍.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卒中杂志,2013,4:285-290.

3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卒中新思路.中华内科杂志,2008,47:976-977.

4陈竺主编.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5刘鸣,贺茂林执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 250-251.

6苏庆杰,陈琳,李鹏翔,等.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58.

7张晓雪,张京芬.国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22.

8高培毅,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882-886.

9Eames PJ,Blake MJ,Dawson SL,et al.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and beat to bea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re impaired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2,72:467-472.

10赵俊平,张祖平.6%羟乙基淀粉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医药,2014,9:1280-1282.

11蔡美琴,苏小君,张仙飞.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13-2314.

12姜桂荣,吴丹,李佐刚.蝮蛇蛇毒纤溶酶对动物血栓形成的研究.生物技术,2004,14:13-14.

053200河北省冀州市医院

R 743.33

A

1002-7386(2016)16-2486-03

2016-03-06)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6.026

猜你喜欢

纤溶酶羟乙氯化钠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