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血合剂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8-26郭海燕郑文郁

河北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转移性大肠癌合剂

郭海燕 郑文郁



益气养血合剂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海燕郑文郁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血合剂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59例,对照组予以FOLFOX6、XELOX、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予以中药益气养血合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化疗后7 d,对照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1 d,2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DCR、ORR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INF-γ、IL-2、CD+4、CD+8、CD+3、CD+4/CD+8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N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K、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NF-γ、IL-2、IL-10、CD+8、CD+3水平,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血合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髓抑制;化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药益气养血合剂

结直肠恶性肿瘤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第三位,且连续几年保持发病率上涨的趋势[1]。当结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出现其他局部转移时,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长期化疗会导致患者的骨髓及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保证化疗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化疗不良反应,降低骨髓抑制成为当前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核心。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益气养血合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以期为减轻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59例。对照组包括男3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2±5.59)岁;癌症部位:直肠癌17例,结肠癌40例;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19例,高分化腺癌13例;化疗情况:首次化疗25例,多程化疗32例;转移部位:骨转移5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6例,肺转移者11例,肝转移者17例。观察组包括男3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47±5.31)岁;癌症部位:直肠癌18例,结肠癌41例;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6例,中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13例;化疗情况:首次化疗26例,多程化疗33例;转移部位:骨转移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7例,肺转移10例,肝转移19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癌症部位、病理分型、化疗情况、转移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2009年版)关于大肠癌的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及病理涂片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分期标准参考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7版)关于大肠癌TNM分期系统;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转移性大肠癌的诊断标准。主症:患者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调、舌质黯淡、舌苔黄腻、脉湿滑等[3]。

1.2.2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或中医症候诊断标准;②既往行根治术治疗,有确切的术后病理学诊断;③患者未合并其他肝肾、心脏及血液系统疾病,无化疗禁忌证;④病理学诊断发生了远处转移,并且可测量病灶≥1个;⑤年龄≥ 18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60分;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均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病例排除标准: ①处于怀孕期间或哺乳期的女性;②骨髓功能异常的患者;③研究观察阶段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不方便继续接受化疗和观察;④患者对化疗药物出现较大不良反应,不能耐受;⑤治疗期间同时接受放疗、靶向等治疗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化疗方案:2组患者均予以FOLFOX6、XELOX、FOLFIRI方案化疗,FOLFOX6方案(5-氟尿嘧啶400 mg/m2静推d1,亚叶酸钙400 mg/m2静滴d1,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2 400 mg/m2维持静滴46 h,每3周为1个疗程)。XELOX方案(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2次,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d1,每3周为1个疗程); FOLFIRI方案(亚叶酸钙400 mg/m2静滴d1,伊立替康180 mg/m2静滴d1, 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d1,继之以2 400 mg/m2维持静脉推注46 h,每3周为1个周期)。

1.3.2益气养血合剂治疗:观察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予以益气养血合剂治疗,益气养血合剂主要处方:鹿角胶10 g,牛膝10 g,鸡血藤30 g,炒白术10 g,太子参30 g,生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5 g。水煎服,化疗开始后每日1剂,使用鹿角胶烊化,每次服用200 ml,连续服用3周。在治疗期间患者若出现骨髓抑制情况时可依据临床表现适当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4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情况、生活质量等。

1.4.1骨髓抑制情况:检测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7 d、化疗后14 d进行检测。

1.4.2临床疗效评价:采用RECI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判,分为:①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②稳定(stable disease,SD);③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④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有效率(ORR)=CR+PR。

1.4.4生活质量:2组观察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即KPS参照Karnofsky标准进评估,实行百分制,评估分值越接近满分100分,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骨髓抑制对比化疗前2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7 d,对照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明显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1 d,2组患者的PLT、HGB、WBC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DCR、ORR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治疗前2组患者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2 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 ±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分,±s

注:与化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4]。手术治疗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50%,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死亡、影响生存率的关键[5]。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国际上推荐的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FIRE3、CALGB80405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靶向治疗,但是靶向治疗的费用比较昂贵,当前很难在我国广泛应用,我国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仍为化疗[6]。FOLFOX6、XELOX、FOLFIRI方案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研究报道,FOLFOX6、XELOX、FOLFIRI化疗方案的疗效无显著差别,因此本研究中主要根据病例既往使用的化疗方案对患者实施化疗[7]。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是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结直肠恶性肿瘤形成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结直肠癌的病性:老年患者正气不足或久病体虚正气匮乏为本,湿热瘀滞气机、邪毒内聚,发为血癖为标。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因为化疗的缘故体内正气损伤更甚进一步加重本虚证候。结直肠癌晚期化疗后的病机多为肝肾亏虚,脾胃受损。中医理论认为,大肠癌的病机是脾虚湿热,认为大肠癌的病本在脾、病位在肠,该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脾虚为本虚,湿热毒邪聚结为标实。大肠癌中比较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脾虚湿热证,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解毒健脾是治疗大肠癌的基本法则[9]。此外,路明静等[10]研究认为脾虚湿热是导致大肠癌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出现化疗耐药的病理基础,这与《圣济

总录·积聚门》 “饮食累伤,脾胃虚弱,结在肠内,积久不去,妨害饮食,肢体消瘦;以手按之,积块有形,谓之食瘢”的说法类似。

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筛选出益气养血合剂,该方以补肝肾、健脾益气为法。该方剂中含有鹿角胶、怀牛膝、鸡血藤、炒白术、太子参、生黄芪、当归、川芎。太子参、生黄芪补脾气,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甘温扶中之效,其不仅能具有补气之功,同时在补气基础上还具有“通经络,通调血脉”之功效。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助血两者合用有利于补充气血,从而有利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黄芪具有补中焦之效,中焦健则有利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脾胃的正常运化是机体恢复的重要步骤。同时使用鹿角胶烊化,具有补肾之效,肾能生精血。怀牛膝有补肝肾之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能有效提高血清中IL-10、IL-4、IL-2的含量,同时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活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此外,钟薏等[11]发现黄芪多糖与黄酮、皂苷配伍使用后能有效提升粒系造血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髓抑制情况、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张丽丽等[12]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行化疗后应用中药益气养血合剂,可以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前提下有效缓解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药益气养血合剂配合化疗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因化疗而产生的骨髓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1赵文硕,张青,于洁,等. 加味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12:306-308.

2孙丽群.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吉林中医药,2013,11:53-54.

3胡正川,周业江. 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13,22:887-889.

4钱垠,黄欣,朱翔.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用药思路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5:825-826.

5吴薏婷,吴锦燕,越慧萍. 热敏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3,21:2120-2121.

6孙钰,严卿莹,阮善明,等. 转移性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肿瘤学杂志,2015,15:335-339.

7张彦博,刘宣,季青,等. 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2:2090-2093.

8Carl M,Bydder GM,Du J.UTE imaging with simultaneous water and fat signal suppression using a time-efficient multispoke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Magn Reson Med,2012,16:1161-1165.

9李慧明,余英豪. 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关键分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50-358.

10路明静,张慧,瞿宝明,等.《圣济总录·诸风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考证.江苏中医药,2012,44:58-60.

11钟薏,张彦博,束家和,等. 扶正抗癌法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28-32.

12张丽丽,赵林林,李小江,等. 生血丸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3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4,22:1123-1126.

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肛肠科

R 735.37

A

1002-7386(2016)16-2471-04

2016-04-01)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6.021

猜你喜欢

转移性大肠癌合剂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