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动态能力最新研究进展

2016-08-16陈思洁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中国流通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动态供应链能力

陈思洁,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供应链动态能力最新研究进展

陈思洁,宋远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目前对供应链能力的研究都是基于既定供应链结构进行的,而基于外界环境变化和竞争需要,必须研究供应链的动态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基本构成、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表现以及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调节因素,构成了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的基本脉络和框架。未来应在充分考虑供应链特性基础上,深入研究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具体内涵,挖掘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发挥作用的方式,阐述新技术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根据动态能力对绩效影响的延迟性特征研究供应链动态能力对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和边界跨越能力的影响,并可从交易成本、企业制度等角度对供应链获取合法性的相关动态能力进行研究。

动态能力;供应链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展望

一、引言

由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的能力观最初以一个相对静态的视角审查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并且认为企业的能力是不容易被模仿的、稳定的并且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1-3]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日益迅速和剧烈、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企业之间超竞争的出现,静态能力观变得不再适用,[4]企业需要快速更新自己已经拥有的静态能力或是发展新的能力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学者们的研究焦点逐渐聚焦于企业的动态能力。蒂斯(David J.Teece)等[5]指出,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整合、构建以及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和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另外,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逐渐明白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足以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于是开始和企业的上下游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供应链的合作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逐渐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以及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毋庸置疑,供应链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应链中存在着“四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循环往复。另外,供应链的动态性也给供应链管理者带来了难题,他们需要不断对供应链的整体结构以及流程等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幻莫测的环境。然而,供应链研究者却很少提及供应链动态能力的重要性[4]。随着环境的复杂度加深以及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的动态能力对于供应链整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因此,将供应链作为竞争单位后,对于供应链整体的动态能力进行研究探讨以挖掘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背后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通过利用“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的关键字进行搜索,我们发现对于供应链动态性(Supply Chain Dynamics)的搜索热度从2011年开始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参见图1),但内容大多是关于供应链动态性以及供应链面临的动态环境的相关探讨,很少涉及供应链应对动态环境能力的相关话题。本研究拟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探讨,以挖掘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背后机制。本文作者在引用率较高的期刊上进行搜索,包括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Harvard Business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Management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Decision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Production&Operations Management、OperationsResearch、Supply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文文献则主要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台上进行检索。搜索这些期刊和数据库中的篇名、摘要、关键词中包含供应链动态能力(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供应链能力(Supply Capabilities)、供应链动态性(Supply Chain Dynamics)、网络动态(Network Dynamics)、供应链更新(Supply Chain Renew)、网络惯性(Network Inertia)、供应链惯性(Supply Chain Inertia)等词语的文献,共有324篇文章进入数据库,对文献的摘要进行分析后,除去了一些只考虑单个企业动态能力以及探讨供应链环境等相关的文献,最后进入分析数据库的共有83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49篇,中文文献34篇。通过对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本文对供应链的能力进行分析,并强调供应链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产生机制、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组成要素、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一个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整体框架,并对供应链动态能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图1 谷歌趋势检索的供应链动态性搜索热度变化

二、供应链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导致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供应链的能力,并将供应链的能力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怎样能够快速并且高效地将正确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并最大化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供应链协作的焦点。围绕顾客价值最大化,如何提升供应链的能力以增强企业以及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6-8]因此,有大量文献涉及了供应链相关能力的探讨。供应链能力主要包括三大类[4](参见表1)。第一类主要探讨关键的物流能力,关注的是与公司整体物流运营相关的能力,其中包括物流的行为、过程以及结果中反映出来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整体的物流运作被当作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来源。[9-10]这方面的能力包括送货的及时性以及运送的可靠性能力[11]、物流的信息系统能力[12]等。第二类探讨的是物流的服务能力,如售前/售后的服务能力。[11]第三类主要探讨了供应链中的边界跨越能力,即企业与外部组织合作产生的能力,如供应链柔性[9]以及供应链的整合能力等。

表1 供应链能力汇总

从上述对于供应链能力研究文献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往对于供应链能力的研究都是基于既定供应链结构进行的,不管是供应链的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还是边界跨越能力,都没有考虑供应链整体随着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结构调整。而面对环境动态性加大、竞争向供应链的转移,供应链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只简单地保持自己已有的结构安排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需要进行动态的结构调整,因此,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

三、动态能力和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内涵

动态能力是由资源基础观发展而来的。彭若斯(E·T·Penrose)首次将企业看作一系列资源的集合,她对企业成长原因的研究为企业的资源基础观打下了基础。巴尼(Barney J.B.)[1]随后提出了企业的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所拥有的具有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且不能替代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拥有独特资源的企业却不能获得良好的绩效,有的甚至还在竞争中失败了。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有学者发现,虽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很重要,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2]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由此从资源观过渡到能力观,能力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获取、整合以及运用那些具有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以及不可替代资源的能力。[13-14]另外,能力的重要性还表现为能力的不可复制,因为能力的构成比较复杂,建立一项能力的过程是相对缓慢且困难的过程,[15]并且能力的作用是嵌入在组织的整个运作流程中,因此能力很难被其他企业复制,企业也可以在较长的时间中拥有该能力,即能力具有可持续性。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剧,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技术更迭,企业不得不加快更新自己能力的步伐,这就导致企业以前获取能力的实效性变弱,因此,学者开始了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思考。[16-18,5]蒂斯等[5]提出企业动态能力的观点,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以及重组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也即企业需要根据变化的环境以及战略指导来对以前的资源结构进行重新配置或是重新构建新的资源结构。[19]企业所拥有的静态能力虽然可帮助企业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但已经不适合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因此企业需要进行能力的更新或是对已有的能力进行改进。[5,18]而上述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就需要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行支撑。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核心物流职能不再由单一企业完成,而是扩展到整个供应链,这就导致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动态能力去获得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4]以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了单一企业内部对于能力的获取,而忽略了从供应链整体获取动态能力的优势,而供应链多个企业对于动态能力的共享以及利用,可以使供应链整体更快地对变化做出反应,并且具有更加良好的适应能力,进而创造更好的供应链绩效。[4]另外,供应链的运作本来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在不同的职能部门或是供应链各企业之间流转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最大化各企业的利益,这样的动态过程要求供应链根据变化重新构造自己的结构、组织成员以及获取相关新技术,因此,有学者认为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20-21]结合动态能力的概念,黛菲(Defee C.Clifford)和富盖特(Brian S.Fugate)[4]指出,供应链的动态能力是一个跨组织获取的一种活动模式,通过这种活动模式,供应链中的参与成员共同创造了整体的新能力或是改进了以前所拥有的能力。江成城等[22]也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供应链的变化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供应链整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有效管理供应链网络和供应链整体资源,从而使供应链能获得较高的整体绩效,使该链条上的参与企业能从供应链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由此看来,供应链动态能力并不是供应链上参与企业所拥有能力的集合,而是通过供应链上参与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具有适应性的能力。

四、供应链动态能力

在供应链动态能力方面,具体提出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文献几乎没有,只有黛菲和富盖特[4]提出了一个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整体框架。将文献搜索放宽到供应链能力范围后,近年来的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但大多都是聚焦于供应链的柔性以及敏捷性。尽管有学者认为供应链的敏捷性以及柔性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典型代表,[23]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从基本的动态能力能衍生出更多的第二层次的能力,柔性和敏捷性就是供应链动态能力所衍生发展出来的供应链能力。[4,24]艾森哈特和马丁(Eisenhardt K M&Martin J A)[25]也指出,动态能力本身并不总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创新性或是适应性地使用动态能力则是长期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随即,波诺马列夫(Ponomarov S.Y.)等[26]指出,供应链柔性就是使用动态能力而发展出的一种供应链能力。由此可见,供应链动态能力应该由基础能力构成,而这些基础能力的组合能创建第二层级的供应链能力。

对于构成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基本能力,有的学者直接从动态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野干久(Mikihisa Nakano)等[27]根据蒂斯[28]的研究,将供应链动态能力分为感知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重构能力。感知能力表现为企业通过改变供应链流程以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由此觉察到新机会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表现为企业能够冲破阻力、改变内部观念以及进行必要投资以抓住新觉察到机会的能力;重构能力则表现为企业间能够相互分享信息、传授知识以及整合各自的诀窍来不断地改进运作流程的能力。类似的,林焜和彭灿[29]也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包括三个关键能力要素,分别是产品创新能力、重构与转变能力以及学习与吸收能力。麦影[30]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多维且高阶的能力,而根据供应链运营惯例产生的机制划分,供应链动态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能力:供应链运营能力、协调能力、重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蔡和奥尔森(Chae B.&Olson D.L.)[31]则认为数据管理能力、供应链过程的分析能力以及供应链绩效的管理能力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许芳等[32]深入分析了服务供应链,指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能力由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变革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来解构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基本要素。吴(Wu F.)等[33]认为,供应链能力是一个二阶构念,包含四个维度,即信息交换能力、协调能力、企业间活动整合能力以及供应链的响应能力,该四维度能力代表了供应链流程中所有重要的活动,并且强调了供应链能力的动态性以确保企业能够应对环境变化并从活动中学习。黛菲和富盖特[4]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概念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存在差别,因为动态能力是以单独的企业为核心进行考虑的,而供应链动态能力则是由许多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的,镶嵌在合作惯例中。他们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应该包括知识可进入性能力以及共同演化的能力。知识可进入性能力是指合作伙伴间能够获悉或是利用对方拥有知识的一种动态能力;[34-35]共同演化能力是指企业内部或是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以产生新的或协同的能力。[25]贝希克(Beske P.)等[36]在黛菲和富盖特[4]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动态能力除了知识可进入性能力和共同演化能力外,还应该包括伙伴发展能力、供应链再概念化能力(SC Re-conceptualization)以及反射性的控制能力(Reflexive Control)。其中,伙伴发展能力包括知识分享(开发)、伙伴发展计划以及伙伴培训能力;供应链再概念化能力则是指将新的伙伴整合入供应链的能力,新伙伴包括非营利组织以及政策制定者等;反射性的控制能力则允许企业根据商业环境的要求不断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商业实践和战略以维持自己的基本功能。[37]奥瑞德(Allred,C.R.)等[38]指出,供应链协作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的且不可模仿的动态能力。马金平和王刊良[39]也指出,供应链的动态协同能力是供应链整体的一种动态能力,并且动态协同能力由协同感知能力、协同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整合能力、协同重构能力以及协同改进能力组成。福塞特(Fawcett S E)等[40]、高和田(Gao T&Tian Y)[41]则指出,供应链协调能力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阿格沃尔和新纶(Agarwal R& Selen W)[42]指出,企业价值网络具有的动态能力是由五种基本能力构成的,包括企业家警觉的能力、顾客参与能力、合作灵活性的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以及协同组织学习能力。波诺马列夫[26]指出供应链的资源重构能力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动态能力,还是一种形成型的高阶的动态能力,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协调能力、吸收能力、集体意识以及企业家的警觉。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各学者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解构产生了不同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各学者强调的重点存在差异。野干久等[27]从能力逐渐发展的过程视角进行研究,认为能力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许芳等[32]、马金平和王刊良[39]也都以此视角对能力进行划分;黛菲和富盖特[4]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解构则是从结构视角进行的,将供应链看作网络性结构,动态性过程的改变表现为整个网络结构的改变。另外一些学者则是从企业间的能力要素视角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解构,如吴等[33]强调的信息交换能力、企业间的整合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整体来看,依据结构视角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相对更加全面,因为从结构视角的分析不仅强调供应链网络的整体性、系统性,还强调供应链网络形成、重构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探讨该网络结构中各企业间的能力关系要素,因而更加全面。

五、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因素

叶飞等[43]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提升供应链运作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学习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江成城和麦影[22]指出,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提升供应链动态能力,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波诺马列夫[26]指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提升供应链的资源重构能力。林焜和彭灿[29]的研究表明,供应链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生成。许芳等[32]则认为组织学习能促进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形成。麦影[30]提出,供应链的关系资本促进了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提高。吴等[33]指出,供应链中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各企业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利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形成。福塞特(Fawcett)等[44]、程(Cheng J H)等[45]也指出,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有助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形成,供应链中各组织具有的制度导向意味着各成员愿意彼此建立和维持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能够促进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产生。阿格沃尔和新纶[42]指出,企业间的关系资本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网络动态能力的形成。黛菲和富盖特[4]提出,企业的战略定位会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尤其是企业的供应链导向以及学习导向,因为供应链战略导向的企业会根据供应链的特殊能力来进行战略选择,[46]并且动态能力本身就是组织从学习中获取的能力。贝希克[36]等则从供应链动态能力与可持续供应链的角度,认为企业的战略定位、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连续性、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作、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企业的自发性会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

六、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衍生表现以及对绩效的影响

动态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并且动态能力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难以自我维持。[25]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动态能力对于供应链或企业的绩效并不直接产生作用,而是动态能力的创新性使用或重新组合创造的新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26]阿格沃尔和新纶[42]对服务型企业进行了研究,认为服务价值网络中的动态能力能提高整个网络提供服务水平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创新绩效。斯托勒和海兰德(Storer M&Hyland P)[47]指出,供应链的动态能力促进了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波诺马列夫和霍尔库姆[26]指出,供应链弹性在动态集成能力与供应链持续竞争力之间起着关键作用。麦影[30]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供应链动态能力能提高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能力。高和田[41]则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运输时间、增强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另外,有很多学者指出,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是供应链动态能力发展出来的第二层次能力。[4,26]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证明了动态能力会对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程等[45]就通过收集中国台湾制造企业相关数据证明了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吴等[33]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对整体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林焜和彭灿[29]收集了国内汽车供应链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财务价值、客户价值、内部运作、未来发展四个维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余萌和俞海山[48]通过对浙江省纺织业集群的实证分析,证明了网络结构动态能力对集群企业的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奥瑞德等[38]的研究表明供应链中的动态协作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麦影[30]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可提升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绩效。

七、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调节因素

黛菲和富盖特[4]指出,环境的动态性并不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直接前因变量,而应该作为正向的调节因素,因为环境的快速变化并不能导致供应链成员增加对于其合作伙伴拥有能力的理解,不能促使供应链伙伴共同开发新能力,而对供应链的结构进行重构首先需要企业之间的协作与相互学习。波诺马列夫[26]的研究指出,企业的风险导向和供应链导向会正向调节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信息能力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动态能力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供应链本身所具有的相关能力的影响。

图2 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的脉络和框架

八、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基本构成、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表现以及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调节因素进行了文献回顾和分析,这也是目前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的基本脉络和框架(参见图2)。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虽然近几年对于供应链的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并且只有少数的文献直接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了探讨[4,22,29,36],其余的研究大多是将动态能力作为研究假设或是模型的理论支撑[49-50]来研究供应链的敏捷能力、网络能力以及弹性等。总的来看,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概念性分析文章比较少,只有1篇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了框架分析。[4]学术界现在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组成要素存在分歧,一方认为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具有衔接关系,因此可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出发进行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构建;另一方认为动态能力讨论的是单个企业的能力,而供应链动态能力讨论的是供应链的整体能力,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组合,因此,应该从供应链的运营特点构建供应链的动态能力。本文认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在动态能力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包括感知能力、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等是能力的最基础部分,但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确实强调组织间的能力,这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情况,供应链动态能力必须反映多个企业共同发展这样的事实,由此而产生的共同演化能力等是在学习、感知等基础能力上建立的,以后的研究应该将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具体内涵进行细化分析。

第二,供应链动态能力在供应链上如何发挥作用,具体的方式是怎样的等,此类问题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大多研究只是证明某些因素对供应链动态能力有影响,供应链动态能力对于企业绩效或供应链绩效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具体微观层次上的操作却不清晰。今后的研究可以选取典型的供应链进行案例研究,深层次挖掘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要素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和以后的实证研究。

第三,现在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多集中在中观层次,如企业相关的因素以及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技术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较大,但是现在只有零星的几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也没有涉及具体技术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建立的影响,例如大数据分析对于供应链的运作影响很大,其对于建立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另外,供应链动态能力需要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必定需要人进行协调,因此涉及微观层次的认知或意识导向、文化认同等问题,而这些对供应链动态能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今后应该研究的领域。

第四,动态能力是一个高层次的能力,由动态能力创造出来的静态能力能使企业获得短暂的竞争优势。由此得出动态能力对于企业的绩效影响应该具有延迟性,供应链动态能力也应该有此特点。因此,今后的实证研究应该多关注纵向研究,体现出动态能力的持续性影响。另外,动态能力不是直接对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通过某些中介因素,如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等发挥作用。黛菲和富盖特[4]就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能通过有效使用供应链中已存在的静态能力或创造出新的能力来增加供应链的竞争力。根据上述的文献总结,供应链能力包括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以及边界跨越能力,而动态能力分别是如何对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产生影响的,例如如何通过供应链动态能力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促进供应链创新、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新市场开发能力?目前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衍生表现的研究也比较缺乏,但是如今单个企业越来越依靠供应链的整体能力在市场上竞争、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因此,对供应链的整体能力研究变得更加急迫,今后应更加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

第五,动态能力作为资源基础理论的一个衍生分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也大多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进行论述。但是动态能力是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动态能力不仅仅只考虑企业或供应链拥有的资源或是能力,还需要考虑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论述还可以结合其他理论进行研究,例如结合交易成本理论探讨动态能力的产生,或是结合制度理论探讨企业制度或宏观制度对于供应链获取合法性的相关动态能力的影响等。

[1]BARNEY J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3):99-120.

[2]GRANT R M.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1(3):3-23.

[3]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2):171-180.

[4]DEFEE C C,FUGATE B S.Changing perspective of capabilities in the dynamic supply chain er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0(2):180-206.

[5]Teece David J,Pisano Gary,Shuen Amy.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533.

[6]Esper Terry L,Fugate Brian S,Davis-Sramek Beth.Logistics learning capability:sustain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gained through logistics leverag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7(2):57-82.

[7]MENTZER J T,FLINT D J,HULT G T.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1(4):82-104.

[8]SHARMA A,GREWAL D,LEVY M.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logistics interfac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5(2):1-21.

[9]FAWCETT S E,CALANTONE R,SMITH S R.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flexibility on global reach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2):167-196.

[10]LYNCH D F,KELLER S B,OZMENT J.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47-68.

[11]MORASH E A,DROGE C L M,VICKERY S K.Strat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1):1-22.

[12]GOLDSBY T J,CLINTON S R,CLOSS D J.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on world class logistics capa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7(1):4-17.

[13]Miller,Danny.An asymmetry-based view of advantage:towards an attainable sustainabil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10):961-976.

[14]Ray Gautam,Barney Jay B,Muhanna Waleed A.Capabilities,business processes,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choos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 empirical tests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 (1):23-37.

[15]DIERICKX I,COOL K.Asset stock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General information,1989(12):1504-1511.

[16]EISENHARDT K M,GALUNIC D C.Coevolving:at last a way to make synergies work[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1):91-101.

[17]VERONA G,RAVASI D.Unbundling dynamic capabili-tie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ntinuous product innovation [J].Industrial&corporate change,2003(3):577-606.

[18]WINTER S 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10):991-995.

[19]ZAHRA S A,GEORGE G.The net-enabled business innovation cycle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2):147-150.

[20]SURANA A,KUMARA S.Supply-chain networks: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5(20):4235-4265.

[21]CHOI T Y,DOOLEY K J,RUNGTUSANATHAM M.Supply networks and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control versus emerge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3):351-366.

[22]江成城,麦影.供应链伙伴关系、供应链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7):334-338.

[23]Constantin Blome,Tobias Schoenherr,Daniel Rexhausen.Antecedents and enablers of supply chain agility and its effect on performance:a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3 (4):1295-1318.

[24]江积海,龙勇,王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渊源及主导逻辑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7(7):149-150.

[25]EISENHARDT K M,MARTIN J A.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 (10):1105-1121.

[26]PONOMAROV S Y,HOLCOMB M C.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9(1):124-143.

[27]Mikihisa Nakano,Takuya Akikawa,Makoto Shimazu.Process integration mechanisms in internal supply chains:case studies from a 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applications,2013 (4):328-347.

[28]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13):1319-1350.

[29]林焜,彭灿.知识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7):98-104.

[30]麦影.动态能力与关系资本互动提升供应链协同创新效应研究[J].物流技术,2014(12):289-292.

[31]CHAE B,OLSON D L.Business analytics for supply chain:A dynamic-capabilities frame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cision making,2013(1):9-26.

[32]许芳,田雨,沈文.服务供应链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与合作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1):15-19.

[33]WU F,YENIYURT S,KIM D,et al.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A resource-based view[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4):493-504.

[34]Grant Robert M,Baden-Fuller Charles.A knowledge accessing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4(1):61-84.

[35]宋华,陈思洁.基于进入权理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1):44-50.

[36]BESKE P,LAND A,SEURING S.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the food industry: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4(2):131-143.

[37]SEURING S A.Supply chain controlling:summariz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rman literatur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6(1):10-14.

[38]ALLRED C R,FAWCETT S E,WALLIN C,MAGNAN G M.A dynamic collaboration capability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Decision sciences,2011(1):129-161.

[39]马金平,王刊良.动荡环境下的非传统供应链的动态协同运营能力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5-50.

[40]FAWCETT S E,WALLIN C,ALLRED C,et 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nabler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a dynamic-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1(1):38-59.

[41]GAO T,TIAN Y.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cased on dynamic capability framework-the mediating role of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4(5):1-10.

[42]AGARWAL R,SELEN W.Dynamic capability building in service value networks for achieving service innovation [J].Decision sciences,2009(3):431-475.

[43]叶飞,徐学军.供应链伙伴关系间信任与关系承诺对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8):36-49.

[44]E,WALLIN C,ALLRED C,FAWCETT A M,MAGNAN G M.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nabler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A dynamic-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1(1):38-59.

[45]CHENG J H,CHEN M C,HUANG C M.Assessing inter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supply chains[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 (2):173-186.

[46]DEFEE C C,STANK T P.Applying the strategy-structure-performance paradigm to 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5 (1):28-50.

[47]STORER M,HYLAND P.Reconfiguration or innovation 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1(2):188-207.

[48]余萌,俞海山.网络结构动态能力对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纺织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5):95-100.

[49]MITREGA M,FORKMANN S,RAMOS C,et al.Networking capability i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Concept and scale develop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5):739-751.

[50]YAO Y,MEURIER B.Understanding th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9th 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 Research in Logistics,Tenerife:the Insititute for City Logistics,2012:1-10.

责任编辑:方程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CHEN Si-jie and SONG Yuan-fa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t present,researches o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re all based on certain supply chain structure;while because of the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mpetition,research on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supply chain has to be carried out.The driving forces,basis composition,behavior and the moderating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ms the basic thinking way and framework of related researches.In the future,with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profound researches on the im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the way of how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play their roles will be explored;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will be explained;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on key logistic capabilities,logistic service capability,and cross border capability will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elayed impacts of dynamic capability on performance;and research on how to legally acquire the dynamic capability in terms of transaction cost and enterprise system will also be carried out.

dynamic capability;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research forecast

F274

A

1007-8266(2016)08-0089-10

2016-05-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供应链服务化条件下的服务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71272155)

陈思洁(1989—),女,重庆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宋远方(1957—),男,浙江省建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

猜你喜欢

动态供应链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动态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