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5郭燕华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小儿

郭燕华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郭燕华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急救医学科(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观察组5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口服泻白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1、3、5天后,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的评分及综合评分变化,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1、3、5天,咳嗽、气促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天痰壅及肺部听诊的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5天治疗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表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天后呼吸道症状、体征治愈的有效率及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疗程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泻白散加减;毛细支气管炎;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病因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1],是儿科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即出现发作性喘憋,有明显支气管阻塞现象,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55例2岁以下小儿口服泻白散加减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两组年龄均为6月~2岁,全部病例均为西医治疗5天,仍有主要症状体征: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喘鸣音。并发腹泻62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食欲不振46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睡眠不安28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次要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入选标准年龄6月~12岁,男女不限,符合《实用儿科学》制定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均为西医治疗5天,仍有主要症状体征: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喘鸣音;次要症状:腹泻、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要求;存在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有以下并存症: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异物、婴幼儿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1.3方法临床用药: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等平喘止咳。喘憋患者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点,盐酸氨溴索化痰,及病原学治疗。病毒感染者给予利巴韦林、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支原体感染者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在上述治疗5天后仍有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喘鸣音等症状体征者纳入本观察。治疗组服用泻白散加减,具有泻肺清热、止咳化痰、健脾利湿等作用。基本方:桑白皮8 g,地骨皮6 g,山药10 g,甘草6 g,炙麻黄3 g,地龙3 g,乌梅6 g,木香1 g,藿香3 g,茯苓10 g,生姜2片;并发腹泻者加葛根8 g,黄连1 g,川椒2 g,喉痰鸣加姜半夏3 g;食欲不振加焦山楂8 g,鸡内金8 g;睡眠不安加灯心草1 g。每日1剂。中药煎至60~80ml少量多次服用。体重在12kg以上者服用1剂,体重在12kg以下者服用五分之四量。

1.4临床观察内容和评价指标呼吸道症状评分:将治疗1、3、5天后主要的症状体征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上,评分标准见表1,次要症状腹泻、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记录持续时间。

1.5疗效评估标准(1)单个症状疗效评估 临床控制:症状轻度或消失;显效:症状由3分转1分或由2分转0分;好转:症状由2分转1分或由1分转0分;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2)单个症状持续时间:症状由3、2、1分转0分所持续的时间,并作为完全数据处理。若治疗5天后症状评分为0,则症状持续时间为5天。(3)症状总积分改善百分率:临床症状综合改善率=(治疗前各单项分值总和-治疗后各单项分值总和)÷治疗前各单项分值总和×100%。痊愈:服药后症状积分改善百分率≥75%;显效:服药后症状积分改善百分率≥50%,<75%;进步:服药后症状积分改善百分率≥25%,<50%;无效:服药后症状积分改善百分率<25%。

表1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呼吸道症状评分分析两组呼吸道症状评分:咳嗽,治疗组(2.4±0.6),对照组(2.2±0.7);痰壅,治疗组(1.8±0.8),对照组(177±0.66);气促,治疗组(1.7±0.7),对照组(1.6±0.6);肺部听诊,治疗组(2.0±0.8),对照组(2.0±0.6);两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1、3、5天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1、3、5天咳嗽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47.3%、70.9%、81.8%,对照组0%、14.0%、50.9%;痰壅的有效率分别为7.3%、52.7%、72.7%,对照组0%、15.8%、56.1%;治疗组气促缓解的的有效率分别为16.1%、58.1%、93.5%,对照组3.3%、30%、70%;治疗组在肺部听诊的有效率分别为5.45%、54.5%、45%,对照组0%、33.3%、63.2%;两组在治疗第1、3、5天后对咳嗽、气促的疗效及治疗3、5天后对痰壅、肺部听诊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1天后对痰壅、肺部听诊的疗效为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第1、3、5天疗效比较 (例,%)

2.3呼吸道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次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等症状持续时间及腹泻、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次要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呼吸道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次要症状持续时间

2.4主要症状体征总分分析治疗组治疗5天后呼吸道症状、体征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治疗5天后呼吸道症状总有效率为75.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经常性呼吸困难及严重的呼吸及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过程比较缓慢,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2]。目前西医治疗以病原学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喘憋重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辅以静点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影响、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婴幼儿自身机能不足,常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伴发症状,不利于疾病快速治愈。恢复期婴幼儿由于疾病期间体能消耗、自身呼吸道纤毛细胞损伤恢复慢,喉痰壅持续时间长。因此笔者从中医方面寻求有效治疗方法,中药药性比较温和而且大多数是一些植物,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对患儿的伤害,又可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3],不仅扩大治疗途径,而且临床证实取得可喜疗效,值得推广。

毛细支气管炎中医学属肺炎喘嗽范畴。发病为2岁以内的小儿感受风邪或从口鼻而人,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清肃之令不行,即出现肺炎喘嗽。因脾胃薄弱又易内伤乳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泄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此疾病后期喉中痰鸣消失慢,病在肺与脾密切相关。小儿素体“稚阳未抗,稚阴未长”,体质功能较脆弱,笔者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方中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养阴退热;桑白皮清热泻肺,与炙麻黄与乌梅相伍有降有宣,泻中有收,共达平喘止咳之效。木香、藿香芳香化湿,行气醒脾;山药补脾益脾;茯苓健脾利湿,法半夏除湿化痰,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甘草调合诸药。诸药相伍甘寒清润,清热不伤阴,寒凉不碍胃,使肺热得清,肃降有权,脾得健运,喘咳自止。治疗中并发腹泻患儿加葛根、黄连以升阳生津,燥湿止泻;食欲不振佐焦山楂、鸡内金运脾消食;睡眠不安加灯心草清心除烦。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桑白皮、地骨皮、乌梅、藿香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炙麻黄、地龙、木香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薏苡仁、半夏、甘草有镇咳祛痰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乌梅、山药、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69-270.

[2]胡义德,冯敏,王庄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支36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2,3(25):13-19.

[3]曹朝晖.布地奈德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期刊,2013,1(21):13-19.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5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254-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董晓莉2015-01-17)

猜你喜欢

毛细支气管炎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