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分析

2016-08-15李博勋

学习与探索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社会福利银行业

齐 平,李博勋

(吉林大学 a.国有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分析

齐平a,李博勋b

(吉林大学 a.国有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民营银行设立是银行业重大的改革举措,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有重要影响,需要理性分析。基于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研究发现,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具有积极意义;私有化并不是解决国有银行效率低的唯一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损害公众利益。当前,民营银行进入及发展面临着很多障碍,急需打破。对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稳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国有银行转型。

民营银行;社会福利;国有银行;古诺双寡头垄断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一直被国有资本绝对垄断,民营资本虽然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银行业,但规模小、股权比重低,且面临很高的市场壁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体制性弊端逐渐呈现,而民营经济的飞速成长打破了银行业的市场壁垒,给予民营资本同等市场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酝酿,中国开始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2014年7月,第一家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成立;2015年1月,第二家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成立。目前,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支持发展民营银行,其支持者认为,民营银行可以打破国有资本垄断,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另一种则持怀疑态度,认为银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着必须要由国有资本绝对垄断,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会扰乱市场,危害公众利益。

本文认为,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银行业中完全可以实现共荣,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既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机遇,又为民营资本提供一个实现资本增值的优质平台。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都处于国有资本的绝对垄断之中,虽然通过股份制改革吸收了大量境外资本,但国有股一股独大,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银行业的发展。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银行业资产总额的四成以上,而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中,公有制资本也占据着控股地位。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前十大股东中,中国工商银行的国家股比重达70.4%,中国建设银行的国家及国有法人股比重达59.8%,中国银行的国家及国有法人股比重达67.82%,中国农业银行的国家及国有法人股比重达83.3%,中国交通银行的国家及国有法人股比重达36.27%。*根据新浪财经网2014年9月数据整理所得,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除了中国交通银行外,其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比重基本达六成或以上。国有资本控制银行业,保证国民经济命脉的稳定无可厚非,但长期的垄断导致非效率。国有银行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市场竞争程度不强,虽然规模上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核心竞争力与世界大型银行机构还有很大的距离,抗冲击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很多国有银行存款增长放缓、利差收窄、风险压力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加大,足见其市场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差。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建立民营银行,可以对国有银行造成冲击,让其在与民营银行的竞争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主动改革、积极创新,从而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此外,通过两种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相互竞争,可以降低成本,让消费者获得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增加消费者剩余。总体来看,民营银行的设立虽然短期内会对国有银行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长期看,利大于弊,对于社会福利和国有银行而言都是有利的。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古诺模型论证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找出制约民营银行推广和发展的障碍,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基于双寡头古诺模型的理论分析

1.由国有银行构成的寡头市场社会福利分析。假定银行业市场是由两个银行组成的双寡头垄断市场,银行A与银行B均为国有银行,追逐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双方就吸收存款量进行竞争,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是银行利率,存款量分别为DA与DB。双方之间的竞争类型是古诺竞争,存款产品没有任何差异,即是同质的。因此,假定双方的利率相同,利率为R,存款的市场供给函数为:R=k(DA+DB),k代表着存款与利率的关联系数,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储户越愿意存款,因此,k>0,市场的存款总量D=DA+DB[1]。

对于银行A来讲,追求MaxU(DA),即要满足:

(1)

对于银行B来讲,追求MaxU(DB),即要满足:

(2)

由(1)及R=k(DA+DB)可以推出,满足银行A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即I-k(DA+DB)=0

(3)

由(2)可以推出,满足银行B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I-k(DA+DB)=0

(4)

由(3)与(4)可以推导出博弈均衡条件下的存款组合:

(5)

(6)

可以发现,在均衡状态下,国有银行的利润都为0,不同于由私有企业组成的古诺模型结果,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着眼于社会福利而非利润最大化。

2.由国有及民营企业构成的寡头市场社会福利分析。现在改变原假设,假设市场中进入了民营银行,形成了国有银行与民营银行的双寡头古诺竞争;银行A是国有银行,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银行B为民营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两者的投资回报率相等。

对于银行A而言,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3)。

I-kDA-2kDB=0

(7)

(8)

3.由民营银行构成的寡头市场社会福利分析。有些偏激的观点认为,国有银行低效,应当效仿西方实现银行业私有化。现在来看市场中两家银行都为民营银行情况下的社会福利。银行A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9)

表 四种情况的社会福利

综上所述,银行业私有化并不一定会增进社会福利,在效率差距低于一定的情况下,会有损社会福利;民营银行投资回报率越高,那么引入民营银行会增进社会福利,效率越高,社会福利越高;民营银行的进入会影响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其变动与两银行之间的效率大小有关;当效率差距低于一定水平时,类型3与类型1相比,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会增加,否则,则降低。

二、民营银行进入和发展面临的障碍

以上分析表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民营银行进入和发展对于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而言是有利,但前提是民营银行已经完全进入银行业,成为对市场环境有很强影响力的竞争者。当前,民营银行仅是试点,尚未完全放开发展,未来民营银行发展依旧面临着很多障碍。

1.思想观念滞后。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先天性的不足,机会主义行为仍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些人认为,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让缺乏足够诚信、习惯投机的民营资本进入,会扰乱银行业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公众利益。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推行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包括政府官员都认为这是对正常金融秩序的扰乱,是一种投机而不是市场创新。这反映了人们对金融体制改革和民营资本认识的滞后,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将直接影响到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其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协调发展。

2.民营银行设立面临很多风险。即使在银行业监管处于世界标杆位置的美国,在银行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与机会主义面前,也会被投机者钻制度漏洞,更不要说监管体制不成熟的中国,2007年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例证。民营资本追逐利润及机会主义的天性必然对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提出很大挑战。对于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而言,民营银行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与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相差甚远。民营银行能否自担风险,如何有效监管,一旦出现倒闭、挤兑等问题如何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等都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传统银行体制产生了大量既得利益者,引入民营银行,会抢占市场份额,影响短期利润。由于银行业开放较晚、程度不深,民营银行想要做大做强难度很大,为了减少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政策制定者不可能在短期内采取快速变迁的方式,而是要在不断的博弈和妥协之中稳步推进改革。

4.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关于规范和引导民营银行设立及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若干部门指导意见。从微观来看,当前还有很多制度漏洞,针对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和设立程序的细则尚未具体落实。总之,民营银行设立及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法律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和国有银行具有积极意义。民营银行进入后,在用户体验、市场反应能力、人员激励等方面具有效率优势,所以效率或投资回报率会更高一些。但是,民营资本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着这种差距不会太大,所以民营与国有银行构成的寡头市场社会福利是最高的,意味着引入民营银行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民营银行的高效率短期内会降低国有银行市场份额,影响正常利润,但如果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提升效率,会扭转这种趋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正常利润。这意味着国有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发展来应对民营银行的挑战。第二,慎重地对待银行业私有化。分析证明,私有化并不是解决国有银行效率低的唯一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损害公众利益。因此,绝不能将设立民营银行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解为私有化,这与改革的目标是相悖的。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府有关部门及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认识到引入民营银行,增强市场竞争性对于银行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树立融合发展的正确认知,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制度安排,由上而下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要认清现实,将民营银行作为平等竞争、可以广泛合作的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二是稳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银监会、央行等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放宽对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吸收更多的优质民营资本进入。面对民营银行设立和经营所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加快调研,在试点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和特点的民营银行,试点时可以采取“一行一策”,在长期中设计出统一、规范的民营银行行为准则和监管规则。需要指出,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民营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争夺大企业客户并不现实,应当以服务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为主。三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国有银行转型。国有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吸收优质海外投资者与境内民营资本,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要突破形式主义,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委员会建设,建成真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改革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逐步取消高级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加快高管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要探索高管和员工持股计划,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SAHA B,SENSARMA R. Mixed Ownership,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Bankcompetition[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2011,63(4):385-403.

[责任编辑:房宏琳,曾博]

1002-462X(2016)03-0110-04

2015-12-21

2015年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2015zdpy06);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0418068FG);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沉淀成本的‘新常态’下河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HB15YJ116)

齐平(1964—),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从事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研究;李博勋(1986—),女,博士研究生,从事制度经济学研究。

F830.3

A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社会福利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