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015赛季谌龙vs李宗伟比赛中的技术应用特征研究

2016-08-15李东耀李志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谌龙杀球后场

李东耀, 李志兰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佛山 528041;2.广州体育学院小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对2015赛季谌龙vs李宗伟比赛中的技术应用特征研究

李东耀1, 李志兰2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佛山528041;2.广州体育学院小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5105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 2015 年赛季谌龙与李宗伟比赛中的技术运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谌龙和李宗伟发球以网前小球为主,后场平高球为辅;前者中场击球点高,反手平抽多,后者中场击球落点和球路变化多;前者后场以拉吊下压为主,后者以劈杀、重杀进攻为主;总体技战术均是“控网压底、多拍意识、以攻为主、攻防结合”。

羽毛球;技战术;特征;研究

自中国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林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蝉联冠军之后,中国羽毛球队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中国羽毛球主教练李永波也已明确表态,不出意外,林丹和谌龙将参加2016年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单打比赛。据资料,2016里约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单打比赛冠军最有可能在林丹、谌龙和李宗伟三名选手之间产生。从2015年国际羽毛球比赛数据可知,谌龙在全英公开赛和马来西亚公开赛2次赢林丹,谌龙在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和台北公开赛均赢李宗伟,但在中国羽毛球公开赛输给了李宗伟,而林丹和李宗伟彼此各赢一次。可见,随着林丹和李宗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男子羽毛球单打项目上的统治力已有所消弱,新秀谌龙以其身高臂长的优势,擅长防守反击的打法特点成为了众多年轻优秀选手中的佼佼者,被认为是林丹最好的“接班人”,但笔者认为谌龙在技战术的运用,关键时刻心理的调控,阅读比赛的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对谌龙在 2015年期间的国际比赛中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和对比分析(共计3场),进一步剖析其与李宗伟比赛中在技战术的运用上应该做那些方面的改进,希望可以帮助谌龙在备战里约奥运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运动员谌龙和马来西亚运动员李宗伟在2015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羽毛球世锦赛中的单打技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羽毛球比赛中男子单打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1.2.2录像分析法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发球与接发球

2.1.1发球落点区域图(图1)

图1 发球落点区域

在发球落点区域研究中,通常将发球落点区域划分为6个区域(见图1),即前后区各3个,便于统计和直观分析各运动员比赛中的发球特点。

2.1.2谌龙和李宗伟单打比赛中的发球特征

据资料表明,发网前小球是世界优秀男单羽毛球运动员普遍采用的技战术特征[2]。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既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也是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对一个回合比赛的主动与被动走向起决定作用。世界优秀羽毛球单打运动员一般会根据比赛中的具体情况,采用正反手发短球和后场高远球两种形式,击球方式、速度、落点以及路线变化多。据表1可知,谌龙和李宗伟反手发小球区域在1,2号位区域占比均超过90%以上,分别为90.24%和94.70%,后场高远球占比均不足10%。谌龙发网前小球的落点区域主要集中在1,2位区域,且平均分布,李宗伟发网前小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1号位区域,占比77.88%。可见,谌龙和李宗伟均采用以反手发前区1,2号位区域小球为主,发后场区域为辅的策略,但落点存明显差异,谌龙发球落点在1,2号位区域存均分态势,李宗伟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1号位区域。结合录像观察分析可知,李宗伟的发球稳定性更好,出手快,球偏软,而谌龙的发球稳定性稍差,耗时略长,出手稍慢,两者的差异应该是身高差异和技术风格不同所致。

表1 发球技术统计

2.1.3谌龙和李宗伟单打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接发球是羽毛球比赛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应用效果直接影响比赛一个回合开始的主动与被动[3]。据表2数据和录像分析可知,谌龙和李宗伟在接发球时,均主要采用搓、放球和挑球两种技术形式,差异性表现在谌龙在挑球技术使用频率上更高一些,占比为53.10%,而李宗伟应用挑球技术占比为32.52%,差近20个百分点;其次是搓、放球技术,谌龙的为26.55%,而李宗伟的为43.10%,占比比谌龙高约17个百分点。可见,两者均是通过网前小球,控制对方进攻,但李宗伟的搓、放球技术应用更多,小球技术更为细腻,手法灵活,变化多,经常搓放出高质量的网前球,造成谌龙回球失误或质量不高,给自己的进攻赢得主动。谌龙的挑球大多是大角度的挑球,主要是利用李宗伟身高不高的劣势,通过挑球来控制落点的变化,充分调动李宗伟来回跑动,消耗李宗伟的体力,并寻机提高击球质量,增加李宗伟的回击球难度,迫使对方犯错或出质量不高的回球,为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技战术应用策略较为合理,但也常给李宗伟主动下压进攻的机会。

表2 接发球技术统计

2.2谌龙和李宗伟前场技战术应用对比分析

当代羽毛球运动正向快速、全面、主动进攻的方向发展[4]。世界男子单打比赛中,中后场的高球扣杀、劈吊、勾对角等技术应用较多,且效果也很好。但从整体观来看,没有前场高质量的小球技术作保证,没有非常精准的小球落点迫使对方被动起高球作为基础,后场的进攻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据表3和录像可知,李宗伟和谌龙在搓球、勾球、抹球和挑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其他前场技术的使用频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谌龙在前场技术使用中,挑球的使用率最高,占比54%,放球的使用率为26%,排列第二;排列第三位的是搓球,占比9%,其他技术基本不用。李宗伟在前场技术使用中,挑球的使用频率也是最高,占比为 35%;其次是搓球和放网, 分别占比 23%和 21%;勾球和抹球技术虽不常用,占比共约10%,但效果较好,基本都可以让对手陷入被动或直接得分。

表3 前场技术统计

综上所述,在前场球的处理上,双方均以挑球和放球作为主要的技术形式,力求通过前场小球的控制来创造或获得较好的进攻机会。谌龙以挑球为主,放网为辅,少用其他网前技术,回球线路较平、速度较快,常造成李宗伟的误判、节奏的不适应,使其找不到最佳的击球时机和节奏感,迫使其改变进攻策略,为自己封网、抢网的进攻赢得先机,但技术的丰富性和小球的精准性略有欠缺。李宗伟的网前技术也是以挑球和放网为主且处于均势,其他技术少用但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技术的丰富性和实效性略好于谌龙。

2.3谌龙和李宗伟中场技战术应用对比分析

羽毛球单打比赛中,中场是攻防转换的一个枢纽,主要技术包括挡、拦截、抽、杀、吊[5]。据表4和录像可知,谌龙和李宗伟在比赛中,中场技术应用均以挡球为主,占比分别为63%、55.67%,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次为中场抽球,占比分别为21%、27.15%,李宗伟的使用率略高于谌龙;两者在运用挑球与拦截球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见,在中场技战术使用方面,两者均以挡球为主,将球过渡到前场,不给对方进攻机会,同时也可以改变对手连续进攻的节奏,使得比赛处于一种僵持状态。从比赛录像可知,李宗伟为改变比赛中的僵持状态,总是先主动改变击球方式,采用抽球、挑球或拦截等方式,来为自己的进攻赢得主动和先机,战术应用得更为合理,谌龙在这方面要有所提高。

表4 中场技术统计 (次/%)

2.4谌龙和李宗伟后场技战术应用对比分析

后场技战术也是一场比赛中重要的技战术组成部分,它的发挥水平和实施情况将直接关系到一场比赛的胜负归属,世界高水平羽毛球单打运动员都具有极强的后场进攻能力[1]。从表5中可以看出,李宗伟和谌龙在平高球、切球技术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在平高球的使用频率上高于后者17个百分点,后者在切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上高于前者的约16个百分点;在杀球、点杀和劈杀技术的使用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谌龙杀球使用的频率最高,为35.65%;其次是切球,占比为 30.43%;排在第三位的是劈杀,占比为17.39%。李宗伟后场技术运用特点是,杀球的使用频率也是最高,占比34.64%,;其次是平高球, 占后场技术使用率的 27.56%;随后是切球和劈杀技术,占后场技术使用率均在15%左右。谌龙和李宗伟的点杀技术的使用率均最低,占比均在7%左右。综上所述,谌龙在后场技战术的使用中,主要是通过快速的杀球、劈杀以及高质量切球来赢得比赛的主动,让李宗伟在被动中完成击球动作,降低回球质量,从而为自己的进攻争取更多的主动。而李宗伟在平高球的使用率上明显高于谌龙的使用率,主要原因是谌龙的身高较高,左右的转向能力较弱,高球的杀球能力强,所以更多的使用劈杀和杀球以及平高球,控制谌龙的杀球,足以可见两者均是属于进攻型打法的选手,彼此均采用控制对方进攻的情况下,伺机通过自己的杀、吊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进攻机会。

表5 后场技术统计

总而言之,李宗伟、谌龙在前、中、后场球处理策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李宗伟是通过积极主动改变击球方式和控制比赛节奏,争抢网前球,迫使谌龙失误或被动起高球,从而为自己创造后场进攻的机会,杀球凶猛且得分率高;而谌龙则是通过网前挑球,把李宗伟调动至后场,再伺机防守反击,既可避免与李宗伟在网前进行缠斗,又可消耗李宗伟的体力,使李宗伟很难通过后场大力杀球直接得分,但因此也导致谌龙的后场下压杀球明显少于李宗伟,主动进攻次数较少,整场比赛的防守时间过长。

2.5得分方式的统计分析

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其胜负是以得分来衡量,比赛中得分方式有主动进攻得分和对方失误送分得分,每一项技术即可以得分也可以失分[6]。据表6可知: 谌龙在胜负局中的直接得分率分别为52.31%与52.67%,对方失误率分别为47.69%与47.33%,表明谌龙具有不错的直接得分能力,并且迫使李宗伟失误的能力也很强,跟前2年的数据相比,谌龙的杀伤力和控制比赛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李宗伟胜负局中的直接得分率分别为56.73%与51.85%,数据表明,李宗伟仍然具有很强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杀伤力,但跟前2年与谌龙的比赛数据看,已经有一定的下降。在高水平运动员对决时,回球的质量、位置和得分有很大的关系,双方的回球质量都高,导致对方为追求高质量回球造成自己失误得分[7]。李宗伟吊球技术高超,造成谌龙的挑球较多,为自己的杀球进攻创造机会,所以在得分方式上李宗伟杀球得分略高于谌龙。在推球方面,谌龙共有 8个,李宗伟为4,谌龙明略高于李宗伟,表明谌龙在前场的动作一致性更强,应变性更强,改变击球方式,造成对方回球被动或者直接得分,谌龙在进攻方式的多样性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打乱对方的防守节奏。

制胜的关键在于减少场上的主动失误[8 ]。谌龙和李宗伟在场上的失误基本都在45%左右。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主动失误”的问题一直是当今羽毛球赛场上的顽敌,希望谌龙在备战里约奥运会中,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表6 谌龙和李宗伟得失分统计

2.6谌龙、李宗伟制胜分前一拍技术运用特征分析

单打比赛中,制胜分的获得固然和运动员比赛中最后一拍的技术运用的能力和战术意识有很大关联,但同时也同前一拍技术动作的运用所创造出来的有效的得分技术密切相关。换言之,制胜分的获得存在偶然因素,但更多的应是必然因素所致,即运动员在比赛时,通过自己对比赛过程的阅读分析及技术动作的应用,来创造制胜分机会的出现,然后通过自己的技术动作的应用,实现制胜分。

表7 谌龙和李宗伟制胜分前一拍技术运用统计

从表7可知,谌龙和李宗伟在技战术运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谌龙主要采用的是逼压后场伺机突击,李宗伟则是通过网前搓放和切球逼迫对手回球质量不高司机进攻,但均是通过网前创造进攻机会。李宗伟的技术组合方式为:抢点搓、放或推压对角后反扑和推,或逼对方挑起高球后伺机突击;推压后场后伺机突击。谌龙的技术组合方式为:下压后伺机抢网扑、推或快拨对角;软压后抓对方平挑后场伺机突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注重高点主动与击球质量,突击意识和技术组合的连贯,兼于节奏和动作速度的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发球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均以发网前小球为主,后场平高球为辅。谌龙发网前小球落点主要集中在1,2号位区域,而李宗伟发网球小球落点主要集中在1号位区域。李宗伟的发球稳定性更好,出手快,球偏软,而谌龙的发球稳定性稍差,耗时略长,出手稍慢。

3.1.2接发球和网前球方面,谌龙以挑球为主,搓、放为辅,充分调动李宗伟前后场跑动,消耗李宗伟的体力,并寻机提高击球质量,增加李宗伟的回击球难度,迫使对方犯错或出质量不高的回球,为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而李宗伟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小球技术更为细腻,手法灵活,变化多,经常搓放出高质量的网前球,造成谌龙回球失误或质量不高,给自己的进攻赢得主动。

3.1.3中场技战术特点,谌龙和李宗伟均以挡球为主,将球过渡到前场,不给对方进攻机会,同时也可以改变对手连续进攻的节奏,使得比赛处于一种僵持状态。从比赛录像可知,李宗伟为改变比赛中的僵持状态,总是先主动改变击球方式,采用抽球、挑球或拦截等方式,来为自己的进攻赢得主动和先机,战术应用得更为合理。

3.1.4后场技战术特点,谌龙主要是通过快速的杀球、劈杀以及高质量切球来赢得比赛的主动,让李宗伟在被动中完成击球动作,降低回球质量,从而为自己的进攻争取更多的主动。而李宗伟因谌龙的身高较高,左右的转向能力较弱,高球的杀球能力强,更多的使用劈杀和杀球以及平高球,控制谌龙的杀球。两者均属于进攻型打法的选手。

3.1.5总体技战术特点,谌龙和李宗伟在技战术运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主要采用逼压后场伺机突击,技术组合为下压后伺机抢网扑、推或快拨对角,软压后抓对方平挑后场伺机突击;后者则是通过网前搓放和切球逼迫对手回球质量不高司机进攻,技术组合方式为抢点搓、放或推压对角后反扑和推,或逼对方挑起高球后伺机突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注重高点主动与击球质量,突击意识和技术组合的连贯,兼于节奏和动作速度的变化。

3.2建议

3.2.1建议谌龙在里约奥运会上,在发球落点上增加1号位区域的比例,减少2号位区域的落点,并适当加快动作速度。

3.2.2建议谌龙在比赛中注重比赛节奏的控制和击球方式的主动改变,为主动进攻赢得更多的机会。

[1] 周宵.浅析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谌龙的技战术特点[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 (22):51-54

[2] 梁艳.谌龙VS李宗伟前三拍主要技术特征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 (2):11-12

[3] 李博民,董申翔,张茺,等.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前3拍技战术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2(1):39-41

[4]周志辉.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5]张辉,戴金彪,史芙英,等.隔网对抗( 持拍类) 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 4) :65-69

[6] 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4)

[7] 陈小平.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7,27(2):72-78

[8] 戴金彪,管颖,卢志泉,等.“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86-89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15 Season Chen Long Vs Li Zong-Wei in the Game

LI Dong-yao1, LI Zhi-lan2

(1.Guangdong spinning and weav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oshan 528041,China;2.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This paper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observation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make a comparison analysison theusing technology features of Chen dragon and Li Zong-wei in the 2015 seas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long andLiZong-wei serve net ball mainly, backcourt PING Golf as a supplement; the former midfielder hit a high point, backhand drive more, the midfielder hit a placement and pitches varied; the former backcourt to pull hanging under pressure, the latter gives priority to slash at SMB, kill attack; overall tactics are "controlled pressure at the end of network, multi shot consciousness, give priority to attack, combination of attack and defense.

badminton; technique and tactics;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2016-02-16

李东耀(1981-),男,广东揭阳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学教学与训练

G812.6

A

1007-323X(2016)04-0085-04

猜你喜欢

谌龙杀球后场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