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日粮组成对其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6-08-13滚双宝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迭部县委组织部甘肃迭部7474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瘦肉率眼肌断奶

黄 浩,滚双宝(1.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迭部县委组织部,甘肃 迭部 747400)

猪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日粮组成对其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黄浩1,2,滚双宝1*
(1.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迭部县委组织部,甘肃 迭部747400)

本文通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品种的屠宰后背膘及眼肌面积的测定,并分析其与胴体瘦肉率的相关性。对活体母猪的背膘厚度测定,分析其对母猪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间存在相关性,背膘厚低于15.1 mm时瘦肉率高于65%,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介于13.0~17.0 mm时,母猪分娩时活仔数和初生重较高。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量越小,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越短,哺乳期母猪应逐渐增加饲喂量已达到合适的泌乳量和缩短非生产天数。利用试验设计控制采食量及营养成分来比对日粮水平对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后期采用低磷的饲料配比方案,其中赖氨酸含量保持在0.62%时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通过上述试验方案的研究,可为提高猪肉瘦肉率、提升猪肉胴体品质,掌握引进品种在我国的生产和繁育潜力,从而判断生长、繁殖、屠宰性能和制定有效的品种培育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

猪;背膘厚;眼肌面积;繁殖性能;营养成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餐桌文化的理解也有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单单追求对于餐桌饮食的多样性,而是更多的关注膳食营养[1],不同群体的人群对于食物的探索逐渐由量向质进行转变。众所周知人口问题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因此保障食物的供应是国家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共中央自1982年至今已颁布十余条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三农问题一如既往的被列为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方面的支柱,无论是高校及基层工作人员或农产品营销人员,都为推进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关于农牧产业的推进工作,我们应该尝试依靠品种来进行一些改良,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肉质的改良,在确保农畜产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消费者供应优质的畜产品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猪肉制品的消费大国,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及各方面因素制约的条件下,我国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模式。农业一向是我国大力扶持的产业,从区域化种植到大宗进出口贸易,都与我国的农业经济息息相关,三农政策也是我国历来备受关注的政策措施[4]。近年来与农产品相关的各个产业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及精加工也带动了更多的劳动力。现如今我国餐桌上的消费人群偏向于低脂肪、高蛋白的瘦肉型畜产品,相比于牛羊肉在我国北方倾向于秋、冬季节消费量较大,而猪肉在全国一年四季均有食用,由此可见猪肉在我国的畜产品中仍占有较高地位[5]。猪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成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肌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同等重量下,猪肉的维生素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鸡肉的5倍多。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能改善产后抑郁症状,还能消除人体疲劳。

猪肉其多个部位均可被加工为食材,我国以国际标准为参考制定了本国的猪肉肉质评定等级,一般可被分为四级其中尤以里脊肉堪称特级。随着瘦肉型猪肉的需求量增加,加大肉质改善的力度被人们加以重视,通过合理的引种来改善肉质品质是一条合理快捷的途径。关于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在猪的背膘厚度方面展开研究,发现背膘厚与屠宰率有一定相关性[6]。本论文通过对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引进品种的性能测定,利用B超进行活体背膘及眼肌面积的测定并分析其与胴体瘦肉率的相关性,通过对母猪的背膘厚度测定,分析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试验设计控制采食量及营养成分来比对日粮对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猪肉瘦肉率、提升猪肉胴体品质、增加猪的经济效益、掌握引进品种在我国的选育潜力,从而判断生长、繁殖、屠宰性能和制定有效的品种培育规划及日粮配比提供可靠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宁夏省青铜峡市鹏源养殖有限公司。

1.2数据采集

本试验所有数据采集过程参考农业部规定的全国种猪核心育种场之一的新疆天康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的测定流程进行数据采集。

1.2.1母猪繁殖性能测定通过统计同窝仔猪数、断奶存活率来反映母猪的生产能力,统计母猪的腹线及有效乳头数来估测母猪泌乳量。窝产仔数包括所有出生仔猪数即活仔数和死胎及木乃伊,衡量母猪群繁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断奶仔猪数/母猪/年”(PSY)。这个指标又是由“分娩窝数/母猪/年”和“断奶仔猪数/窝”两个指标所决定,这两个指标是同等重要的。

1.2.2种猪生产性能的测定本试验中主要对生产性能中的肉用性状进行测定,猪的肉用性状测定主要包括生长性能测定、屠宰性能测定。

1.2.3屠宰性能测定屠宰性能测定是指对猪在屠宰后的胴体进行品质测定。通常只在测定站进行测定。

1.2.4日粮营养水平的控制主要从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指标等方面研究上述日粮营养因子对猪只的营养生理效应,并以生长性能指标作为目标因子,分析日粮蛋白质、赖氨酸及磷相对于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性能指标的定量关系,以确定研究对象最适的蛋白质、赖氨酸及磷的需要量。

利用回归分析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一个阶段,选取各15头健康母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各组3个重复,每头猪重复一遍。日粮配比确保上述三个控制因子有变化外其余营养成分均一致。实验设计通过均匀设计进行安排试验,详见表1、表2和表3。

表1均匀设计分组表(U5(53))

表2营养方案

1.3数据处理

测定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的猪测定数据比较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猪的测定数据差异较大,其中大白公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均与其他各品种公母猪存在差异。长白公猪的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的背膘厚(P<0.05),大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在背膘厚度间也存在差异(P<0.05)。各品种母猪的背膘厚比较结果显示,长白母猪的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的背膘厚(P<0.05),而大白母猪与杜洛克母猪的背膘厚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眼肌面积的比较结果显示,除杜洛克母猪外,其他各品种的公、母猪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白公猪的瘦肉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公、母猪(P<0.05),杜洛克母猪的瘦肉率显著高于杜洛克公猪的瘦肉率(P<0.05),且与大白、长白母猪间也存在差异(P<0.05)。

表3饲料配比

注:1.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铁100 mg;铜10 mg;猛5 mg;锌100 mg;维生素A2250IU;维生素C 20 mg;维生素D 322OIU;维生素E 16 mg;维生素K 30.5 mg;维生素B1 2.0 mg;维生素B2 5 mg;维生素B6 4 mg;维生素B12 0.03 mg;烟酸30 mg;泛酸20 mg;叶酸0.3 mg;生物素0.2 mg。

2.蛋白质、赖氨酸和磷为实测值,其他为计算值。

表4不同品种的猪测定数据比较

2.2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当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关系

表5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当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关系

注:同列相同小写字母的平均数间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后备母猪配种时需达到一定膘情,从表5可以看出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当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间存在差异,其中背膘厚度介于13.0~17.0 mm间的经产母猪的当胎窝均产活仔数、当胎仔猪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背膘厚度小于13.0 mm或背膘厚度大于17.0 mm的经产母猪。背膘厚度小于13.0 mm的经产母猪与背膘厚度大于17.0 mm的经产母猪在当胎窝均产活仔数、当胎仔猪初生窝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过肥或过瘦的膘情都会对产仔产生不利影响。

2.3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的关系

表6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的关系

注:同列相同字母的平均数间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6可以看出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背膘厚度的减少大于7.00 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背膘厚度的减少在7.00 mm之内时,对于母猪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并无太大影响,说明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母猪的膘情变化,辅以合理的饲喂量才能使母猪保持较好的生产效率。

2.4断奶母猪的饲喂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图1断奶母猪七天内的饲喂量监测

表7母猪饲喂量与繁殖成绩的比较

研究显示断奶当天母猪饥饿将会减少下胎窝产仔数,保证所有母猪每天得到他们所需的采食量是分娩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断奶至第一次配种期间,断奶母猪应该进行自由采食,可能一天需要3.6 kg饲料。将母猪饲喂到合适的体况,以适当的饲料成本获得最佳的生产成绩,始终使母猪保持良好体况可使母猪寿命最大化,在猪群中存留时间延长并能使其更多的生产,从而使猪场获利更多。从图1可看出断奶母猪七天内的采食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由表7可以看出饲喂量的减少将使母猪的生产力降低,研究表明生产性能会受饲料量减少的影响。

2.5不同日粮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8不同日粮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的分析

根据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生长阶段的母猪在各分组间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间均存在差异。其中30~50 kg的母猪在日增重方面呈递增趋势,尤以第五组的日增重达到最高,在饲料转化率方面第二组的计算结果较高,结合均匀分组表比对,发现30~50 kg母猪日粮中的自变量因子对饲料转化率(FCR)的影响大小顺序为:Lys>TP>CP,而在第五组中日粮中的自变量因子对日增重的影响最大,其影响顺序为:CP>TP>Lys。通过比对50~100 kg母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发现其结果与30~50kg处理组的表现较一致,但其中第三处理组较第二处理组低0.03 kg/d,自变量因子对日增重的影响顺序为:CP>Lys>TP。50~100 kg母猪在饲料转化率方面第二组的数据较高,各处理组间不存在一致的趋势,这与30~50 kg的母猪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结果不同,经过比较发现50~100kg母猪日粮中的自变量因子对饲料转化率(FCR)的影响大小顺序为:Lys>CP>TP。

3 讨论

3.1不同品种猪的背膘厚对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背膘厚表示猪脂肪多少,背膘厚度越厚瘦肉率越低;相反,则瘦肉率高[7]。尽管我们对于脂肪组织的贡献仍然很大程度上未被确认,但背膘厚仍是衡量猪肉胴体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8]。体况评分是对猪只一个综合情况的判定,但是由于经验不同,对于猪只的评判标准也不相同,包括品种不同、性别、环境、脂肪沉积等因素的影响[9]。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对于体表的评估仅限于外在的表观感受方面,但倾向于对皮下脂肪沉积的观测也很重要[10],皮下脂肪厚度的超声评价(SFT)是一种客观的方法评估脂肪分布[11]。根据王重龙,陶立,张勤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为负相关,B超活体测定眼肌面积与胴体瘦肉率为正相关,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公、母猪的背膘厚度与胴体瘦肉率呈负相关(P<0.01),这与王重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许有研究了马的背膘厚度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皮下脂肪厚度在尾基部的沉积量最大,并且与性别及年龄呈正相关性。由于脂肪囤积或局部肥胖容易罹患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健康度,我们应当使猪只膘情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饲料、品种改良方面来改善猪群的膘情[14]。本文中部分试验的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的误差性,通过前文所述的校准方法已对数据进行了校准,试验结果与他人的研究均一致,说明我国育种进度也对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的改善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但我们仍不能忽略单方面育种效率的增加对肉质性状(如嫩度、风味等)的一些不利影响[15],例如对我国地方品种的冲击。因本试验设备和数据采集有限,不能完全研究育种现状对肉质的影响程度,后续将进一步进行试验探究。

3.2不同品种猪的眼肌面积对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蒋德旗,秦丽梅等从营养学角度研究了添加维生素E对猪的眼肌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二者间并无显著关联[16],为我们生产实践提供了一个参考,在改善肉质性状方面,更应该以育种作为出发点,才能达到直观有效的改良目的。本文通过对眼肌面积与瘦肉率的数据分析,发现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间呈正相关。吕雪峰,高维明等[17]研究了B超活体测定哈萨克羊和新疆山的羊眼肌面积与瘦肉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B超活体测定羊眼肌面积与胴体瘦肉率为正相关,本试验研究结果与其较为一致。王重龙,陶立等[18]应用B超仪对3个猪种共20头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进行了活体测定,通过分析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相关性发现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为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本文不一致。

3.3营养对断奶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喂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给予断奶母猪自由采食量的同时应注意其摄入量。断奶母猪的生产性能除了养殖环境压力、饲料原料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外,母、仔猪关键养殖技术不过关,致使种猪生产性能差、仔猪成活率不高是最主要的原因。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能会受饲料量减少的影响,且呈正相关。所以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注意断奶母猪的采食量变化,对摄食量较少的母猪予以少量多次的饲喂以保证后期生产力不降低。营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适当的湿料对母猪的肠道能产生有益影响。母猪的生产效益体现在缩短母猪年非生产天数,仔猪的体重差异是自然现象,研究显示断奶重平均标准差约为1.27 kg,但是分娩过程中一旦存在一些应激因素,可能导致断奶舍的小体重仔猪增多。高开国;蒋宗勇等[19]研究了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的营养策略,提倡断奶后适当加强饲喂量可提高断奶仔猪数,江丽,周凯[20]等发现农户养殖的母猪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平均39天,这严重影响到母猪的PSY值,他建议提高饲养营养水平,增加精饲料,减少青粗饲料,让膘情迅速恢复。通过本试验研究发现断奶母猪应加强营养,这样才能使母猪膘情恢复,缩短年非生产天数。

3.4不同日粮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动物的营养需要模型是研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对动物体生长发育影响的总结果,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抗病力存在较大差异,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是有利的,但高营养水平的日粮价格往往较高,所以很有必要对营养成分进行合理定量。余苗,张传健[21]对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猪生长性能进行过研究,研究从仔猪至出栏这一整个阶段,将其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在NRC推荐量的基础上降低4%,研究结果显示在生长早期阶段,降低日粮蛋白4%不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但在生长后期,能显著降低猪平均日增重,但不影响料肉比。本文中通过对粗蛋白、赖氨酸、磷这三个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初步找到合适的饲料配比,该配比下磷和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43%、11.78%,这与前述研究结果趋于一致,说明低氮低磷的饲料配比可以在育肥猪中推广。面对我国的环境和蛋白质资源的双重压力,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应用“理想蛋白质”模式及采用高消化率蛋白质原料、减少日粮中磷的添加量等手段成为节约饲料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效力的同时又能达到低能减排的目的成为目前养猪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4 结论

不同品种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间存在相关性,背膘厚低于15.1 mm时瘦肉率高于65%。

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介于13.0~17.0 mm时,母猪分娩时活仔数和初生重较高。

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量越小,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越短,所以哺乳期母猪应逐渐增加饲喂量已达到合适的泌乳量和缩短非生产天数。

育肥后期可采用低磷的饲料配比方案,其中赖氨酸含量保持在0.62%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

[1]贾俊民,葛文光.关于三农概念与三农问题提法的考察[J].中国农村察,2013,(05):86-94.

[2]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9,(07):4-11.

[3]胡玉坤.转型期中国的“三农”危机与社会性别问题——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探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54-69+158-159.

[4]胡凯.生猪供应链节点间的行为策略与契约研究[D].南昌大学,2007.

[5]柏丽华.DavidCasey:测定并收集准确的数据是做好遗传改良的基础[J].今日养猪业,2014,12:56-59.

[6]Xiang bing Mao,MeiLv,BingYu,et al.The effect of dietary tryptophan levels on oxidative stress of liver induced by diquat in weaned piglet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5,01:104-110.

[7]Effie Papargyropoulou,Nigel Wright,Rodrigo Lozano,et al.Conceptual frame work for the study of food waste generation and Prevention in the hospitality sector[J].WasteManagement,2016,:

[8]Z Dou,JD Ferguson,DT Galligan,et al.Assessing U.S.Food wasta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duction[J].GlobalFoodSecurity,2016,

[9]李庆岗,陶立,季香,孙跃进,许金根.MC4R基因在淮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和背膘厚的相关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9,03:999-1000+1017.

[10]刘欣.猪胴体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背膘厚主效基因筛选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1]韩雪蕾.猪生长速度、背膘厚和肉质性状多个相关候选基因的效应分析及两个新候选基因的分离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12]王重龙,陶立,张勤,等.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03):451-452,495.

[13]廖长义.浅表软组织超声信号处理与皮下脂肪厚度测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14]赵乔辉,朱世平,刘颖,等.大白猪和长白猪妊娠周期内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4,(21):7-11.

[15]TamaraMartin-Gimenez,CarlaN.Aguirre-Pascasio,IgnaciodeBlas.UltrasonographicAssess-FatmentofRegionalDistrib

utionanditsRelationshipwithBodyConditioninanEasyKeeper-HorseBreed[J].JournalofEquineVeterinaryScience,2016.

[16]蒋德旗,秦丽梅,朱丽岚.维生素E添加对猪眼肌面积影响的分析[J].食品工业,2015,(02):202-204.

[17]吕雪峰,高维明,郑文新,等.B超活体测定羊眼肌面积与瘦肉率的相关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02):344-345.

[18]王重龙,陶立,张勤,等.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03:451-452+495.

[19]高开国,蒋宗勇,郑春田等.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的营养策略[J].养猪,2013,(05):33-37.

[20]江丽,周凯,贵科.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怎么办[J].河北农业科技,2001,(03):49.

[21]余苗,慕春龙,杨宇翔,等.不同蛋白水平下早期抗生素干预对猪生长性能、粪样代谢特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1.

(编辑:高真贞)

S814

A

1006-799X(2016)11-0073-05

黄浩(1988-),男,甘肃武威人,在读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养殖方面的研究。

滚双宝*

猜你喜欢

瘦肉率眼肌断奶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提高生猪瘦肉率的方法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猪瘦肉率提高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