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鸟朝凤》中感悟三种精神

2016-08-13廖翔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唢呐徒弟

☉廖翔

·观 后·

从《百鸟朝凤》中感悟三种精神

☉廖翔

近期,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因其制片人跪求排片和关注的行为引发广泛热议。该片讲述的是无双镇的“唢呐王”焦三爷如何挑选接班人传授“百鸟朝凤”曲目,以及新的接班人游天鸣如何在社会变革、人心浮躁的年代里,坚守唢呐艺术的故事。笔者细细品味了这部“良心之作”,又认真拜读了原著,感触颇深,思绪澎湃。或许不同观者对它有不同的诠释,但从一名军人的视角来看,思考和感悟到三种精神。

传承精神——信仰与信念的力量。唢呐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无双镇里曾是红白喜事必备神器,唢呐匠也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喜爱。焦三爷的唢呐已经传承了五六代,他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使徒弟们真正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因此,小徒弟在逃离火灾时,最先护住的是手中的唢呐;游天鸣在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自己却清贫得无钱娶妻时,仍然坚守着唢呐技艺;焦三爷重病将去时,惦记的还是让徒弟恢复已经解散的唢呐班子。唢呐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而成为了一种质朴的信仰,一种信念的传递,融入进他们的生命当中。由此想到红色基因,它何尝不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其间蕴含了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等等,这珍贵的基因如同一首首唢呐曲子,在官兵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应当坚守这份信仰信念,承担起传承、巩固和发展红色基因的重任,让红色永远成为军队最鲜明的特质和最绚烂的色彩。

工匠精神——专注与完美的绽放。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唢呐是一门精致的艺术,也有很多细节和讲究。“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是焦三爷的核心要求,他抚摸保养唢呐时珍惜疼爱的眼神,他让徒弟花三个月练习吸水基本功的严苛,他对于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不可亵渎的坚持,都反映了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工匠精神”也正是我们当代军人应当追求的一种可贵品质,就是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业当中,具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钻劲,从容专注、踏实务实的干劲,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韧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爱军精武模范士官”朱桂全、“兵王”王忠心等先进典型,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从而谱写了传奇人生。正如焦三爷所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我们干工作也不是干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达到心中神圣的目标,为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为了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创新精神——改变与扬弃的勇气。当西方铜管乐器和电子乐团闯进小镇,其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强有力的气场,让唢呐班子瞬间败下阵来。这也是当前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窘境的真实写照,一些优秀技艺在固步自封中失去了市场,在缺乏创新中慢慢消逝。“不日新者必日退”,其实,唢呐技艺经过改良和创新,也能够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可以抓住年轻人的心,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如同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框子,跟上时代的节拍,在语言、形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找到穴位、把准脉搏、接上地气,才能真正赢得官兵的认同。当前,政治工作有很多尝试和创新,尤其是在新媒体宣传方面,许多构思巧妙、编排独到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军营内外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很好地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和正能量。我们应当发扬和鼓励这种勇气和改变,让传统的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电影《百鸟朝凤》朝拜的是民族信仰和文化传承,致敬的是艺术情怀和大师风骨,忧虑的是现实浮躁和人心失守。它像一壶温婉清香的茶水,又像一锅营养滋补的心灵鸡汤,在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时代散发出一种安静温暖的力量,让人去深深思索:如何坚守、传承和创新,如何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火箭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干事】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唢呐徒弟
又听唢呐
Mark Twain
唢呐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