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和释义系统分析

2016-08-1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罗 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303)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和释义系统分析

罗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303)

摘要:《文件自迩集注释》是威妥玛主编的优秀汉语第二语言公文教材。该教材的注释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注音系统和释义系统。该教材注音系统有23个声母、41个韵母,记音准确,但不太关注声调;释义详略有别,难度大的词语往往从结构、语义、功能、搭配或文化等方面释义。两个部分都紧扣学生母语和汉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汉英对比,体现了教材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文件自迩集;汉英对比;注释系统

《文件自迩集》(威妥玛主编,1867,1905)是19世纪英国驻华公使、剑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威妥玛编写的优秀国际汉语教材,是威妥玛所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由两本书组成,一本书名为Wen-Chien Tzǔ-Erh Chi: A Series of Papers Selected as Specimens of Documentary Chinese, Designed to Assist Students of the Language as Written by the Officials of China,即《文件自迩集:文件体汉语范文选集——为帮助学习官方书面语的学生设计》[1];另一本书名为Key to Tzǔ-Erh Chi: Documentary Series, Vol. 1,即《文件自迩集注释》[2]。之所以译为这个书名,是因为这本书里的主要内容是对前一本教材词语和课文的注释、翻译和分析。

《文件自迩集》是专门的汉语公文教材,出版时间较早,针对来华工作的英国使馆、领馆翻译人员编写。学生可以在学习口语教材《语言自迩集》(威妥玛主编,1867)的基础上使用。威妥玛在《语言自迩集》绪言中说:

如果读者能耐心地掌握好本书的课文,再去学习文件系列教材,就能熟悉书面汉语词语的形式和意义,做好翻译工作就不难了[3]绪言。

内容上,《文件自迩集》正文选取了148篇课文,分为十六卷(见《文件自迩集》绪言),按内容类型分为:

平行公文;往来信函;小民禀稿;欸贴法程;移详公牍;陈公檄文;韩公奏疏;林公奏疏;蓝玉霖书;钱恬斋尺牍;李牧堂书;陶公尺牍;吴公尺牍;杂文;贸易规则;续录

其中前四卷的内容最为重要。威妥玛在《文件自迩集注释》绪言中说道:“前四卷的内容足以帮助在领事馆工作的译员应付他们工作中最亟需处理的内容”[2]。

程龙(2012)曾介绍过《文件自迩集》的编撰目的、版本、体例、内容,论述过该教材的意义、影响和对书面语的认识等[4],但对《文件自迩集》的注释系统却没有论及。而该教材的注释系统,具有鲜明的国际汉语教材特征,值得研究。

《文件自迩集注释》只出版了一册,其余部分没有完成。第一册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译文、词语注释和课文分析。包含75篇(前75件)课文英语译文,65篇课文(前65件)的生词,3篇课文分析。本文以《文件自迩集注释(第二版)》(威妥玛,1905)第一册为对象,对其注释系统进行个案分析。本文试图考察三个问题:《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和释义有何特征?这些特征是否符合国际汉语教学的要求?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第一节和第二节讨论词语注释中的注音系统和释义系统,第三节为对本研究的总结。

一、注音系统

拼音方案是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石[5]。《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系统用的是威妥玛式拼音。

(一)声母

笔者将《文件自迩集注释》中的声母和音节示例列出,并将它们与国际音标和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声母相比较,见表1。

表1 《文件自迩集注释》注音系统之辅音声母及其示例

现行拼音方案主要在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拼音等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制定,也直接或间接受到威妥玛拼音方案的影响。威妥玛式拼音有21个辅音声母,另外,有三个表示零声母的nɡ、y和w。值得指出的是字母nɡ,在《语言自迩集》的音节表中以小字上标的形式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中,《文件自迩集注释》中未体现出来,可以不看作真正的鼻音声母,而“可视为开口零声母发音时附带具有鼻化性质的音位变体”[6]25。为此,威氏拼音方案总共有23个声母。与现行拼音方案主要不同在于:

其一,用送气符号注明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例如用p和p,t和t,k和k,ch和ch,ts和ts,tz和tz,而不是用字母b、p、d、t、ɡ、k、j、q、z、c表示。这种标注比现行方案更适合西方语言学习者①*①这并不否认现行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现行方案尽量遵循“一音一母”的原则,减少了双字母声母的数量,具有优越性。,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将这些汉语不送气清音和送气音区别开来,避免学生因拼音字母(如b)和英语字母(如b)相同而造成的发音困惑。又如j、q、x字母选择,现行拼音方案将“‘q、x’读作‘欺希’跟外文(主要是英文)习惯不同,不仅英美人反对,读过英文的中国人也反对。……拉丁字母的‘国际音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是‘特殊音域’。‘q、x’读‘欺、希’是‘特殊音域’”[7]。相较之下,威妥玛的注音方案更多考虑到英国人的接受特征,见下一段的分析。

威妥玛的声母系统,主要考虑汉英发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发点为英国人的母语背景。利用母语正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发音,这正是教材本土化的一个特征[9][10]。

(二)韵母

《文件自迩集注释》拼音方案的韵母和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见表2。

表2 《文件自迩集注释》注音系统之韵母及其示例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韵母字母和现行拼音方案的字母大多相同。威妥玛拼音的韵母系统为现行拼音方案所借鉴[11]。威妥玛拼音中共有41个韵母,比现行拼音方案多了韵母io、iɑi和üo,但没有单独列出[ε](现行方案中的ê),对应[ε]的字母为eh,只在复韵母ieh、üeh中出现。威妥玛说:“iai同意大利语词recchiaja中的iaj”;“io比意大利语的io音短,更接近法语词pioche中的io”;“üo是个有争议的音,在某些音节中可与io互换”[3]4,发音存疑。

除iai、üo外,其余韵母都在《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系统里出现了,原因可能是这两个韵母只出现在口语词中。

另外,《文件自迩集注释》用韵母o记“所(so)、舵(to)、定夺(to)、封锁(so)、戳(cho)、作(tso)、左(tso)、荷(ho)、条约(yo)、约(yo)束、何(ho)、科(ko)则、合(ho)”。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所、舵、夺、作、锁、戳、左”当代用uo作为韵母,多了介音[u],可能反映了这些语素的19世纪北京话音和当今的普通话音的差异;其二,“荷、何、科”当代普通话和北京话用e作为韵母,发[],威妥玛用o记录当时北京官话的这些音,反映了“北京语音‘俄(e)’和‘喔(o)’实际是一个音位”[7]这种认识;其三,“约(yo)”在当今普通话和北京话中,韵母发üe,而在19世纪北京官话中发io。这或许反映了io音向üe音的变化。

威妥玛介绍发音时,总是将汉语发音和西方语言的某些音相比较,如êrh与bur和purr中的urr,表示“迩、二”的音。结合其他语言类似的音进行比较说明汉语的韵母发音,其目的仍然是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促进学习。其韵母记音系统,也比较切合英国人的学习需求。

(三)声调

再看看声调的标注。《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拼音几乎都没有注明声调,只有遇到声调不同的多音字才说明。例如:

声调标注符号为阿拉伯数字的1、2、3、4,采用右上标的方式,将调号标出。这与威妥玛不重视声调有关。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系统,正是威妥玛式拼音。在150多年前,汉语拼音方案就发展得如此完备,准确地反映了北京官话的语音面貌,体现了威妥玛及其教材编写团队的汉语语音研究造诣之高,对北京官话语音的掌握之准。这也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界对汉语语言学发展的一个突出贡献。威妥玛式拼音影响非常广泛,制定后将近一百年间,国内外的许多大学都曾使用。“威妥玛式罗马字母拼音方案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最广的方案。”[8]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0到1952年间,汉语教材也用威妥玛式注音[5]。这与《语言自迩集》和《文件自迩集》的广泛流传、普遍使用关系密切。

笔者指出威妥玛拼音更适合英国学习者,并非主张现在改用威妥玛拼音来教英国人,而是以此说明威氏的教学理念具有先进性,是国际汉语语音教学历史上的宝贵财富。

二、释义系统

《文件自迩集》前65篇课文,仅标有序号的注释就有1102条,加上在一些注释条目中的附加注释,实际注释的条目数要多一些。词语注释部分相当于一部小型公文词典。仅第一课就注释了57个词语:

钦差、(委)、大臣、太子、少保、广州、将军、宗室、钦命、(缙绅部)、乍浦、都统、前阁部堂、(军机处)、(大学士)、红带子、伊、为照会事、来文、以、本大臣、全权、字样、碍难、公议、通商、查、木朝、向、凡有、即、相同、至于、一事节层、钦奉、大皇帝、简派、前来、会议、是以、咨明、在案、旧好、按兵不动、捡派、以期、早定全局、复书、尚望、须至照会者、右照会、公使、世爵、玟、道光、其道大光、绵宁

整体上而言,前面的文件注释多,随着词汇量的增多,注释减少。例如第60件仅有9条。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释义全部用英语,非常细致准确,符合英国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要求。由于《文件自迩集》多用抽象词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理解词义。详细的注释,方便学习者从意义、功能、文化、搭配等角度来把握整词,避免学生以偏概全,犯理解错误和产出错误。根据词语的难易度和注释的复杂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高难度词语的注释,根据需要,分析结构、解释意义、阐述功能、讲解文化知识、说明搭配特征,至少满足上述做法中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二类,中等难度词语的注释,介绍意义,并根据需要说明词语的某种特征(结构、功能、文化、搭配);第三类,简单词语的注释,只解释意义。复杂词语的注释,例如:

钦差ch‘inth‘ai, 皇帝派的,是用于特殊事务官员头衔前的前缀。ch‘in,意为“尊重”,特指对皇帝命令尊重,因此可修饰表皇帝的命令;th‘ai,派,指皇帝委派官员执行各种任务,普通的上级官员派下级官员做事用“委”。此处(本文)的所做事务是最重要的,但有时候有的一般事务,例如皇帝的信函,只由钦差来做。见注释9,注意,由于“钦”表示与皇帝有关的行为,本文中两次使用“钦差”一词,“钦差”的位置比本文中其他语句要高两个字的距离。

从这段注释中,至少可以看出《文件自迩集注释》的词语释义的几个理念:

其一,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结构上,重视构词语素分析,将“钦差”中的“钦”和“差”分别解释为“对皇帝命令的尊重”和“皇帝派官员执行各种任务”。语义上,将“钦差”的行为主体“皇帝”和行为“派遣”均指出。这是威妥玛的自觉选择,《文件自迩集注释》绪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由于汉语中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起一个词的作用,容易导致初学者忽略这个问题:尽管词语中汉字读音和字形都一样,但与它组合的汉字会跟它在意义上发生融合,或者改变它的意义。有些学过不短时间汉语的学生,在英汉翻译时,将汉语的单音节词使用风格奉为圭臬,其结果是,翻译作品显得拙劣无比,更有甚者,将原作的意思完全翻译错了。

编者注意到汉语单音节词在清代汉语书面语中占优势这一特征,但清醒地意识到,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后,整词的意义和单个语素的意义可能会不一样,即语素(汉字)在和别的语素(汉字)组合时意义发生了改变。这使得编者一方面注重对汉语词语构成语素的分析,另一方面又特别注意整词意义和构成语素意义的区别。

对词的功能也作了说明,指出“钦差”常作“皇帝派遣的特殊事务官员头衔的前缀”。

其二,注意同义词或同义语素的辨析。将“差”和“委”进行比较,说明“差”用于指皇帝派遣,“委”用于指普通的上级官员派遣下级。

其三,补充说明必要的文化背景。先说明本文中,皇帝委派给钦差的事务一般是最高任务之一,但有时候也不是最重要的任务,例如皇帝的普通信函也由钦差来递交。同时,说明行文格式,提醒学生注意,本文中含有“钦”字的句子,位置比其他普通句子的位置要高两个字的高度(竖行排版)。

中等难度词语的注释,例如:

全权:ch‘uan ch‘uan, 绝对的权威,这个词发明于第一次(中英)战争,用来翻译英语中“plenipotentiary”一词,但当地学者不怎么喜欢这个词,他们认为赋予“全权大臣”的权力太大。

说明了语义和文化背景。为此,很好地对课文中“查本朝向无全权大臣官名。凡有钦差大臣字样,即与贵国全权二字相同”的说法进行了补充。实际上,第一个文件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解决由“全权”一词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公文,这个词的注释,对学生理解整篇文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低难度词语的注释,例如:

向:hsiɑnɡ=hsiang-lai, heretofore.

凡有:fanyu,whatsoever there be, whenever there be.

移交:ichiɑo, hand over, so to the new steward.

相同:hsianɡt‘unɡ each the same as the other.

尽管只注明词义,但也比较详细。翻一翻当今汉语教材的生词表,就不难发现,许多教材注释过于简单。以《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13]44中的生词注释为例:

打工 dǎɡōnɡwork农民 nónɡmínfarmer

捐助 juānzhù contribute

该教材中多为以词释词,过于简单。“打工”译为work欠妥,实际上指“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去(公司、工厂)为别人工作(不稳定,一般工资不高)。”根据教材的翻译,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很容易造出“我在英国领事馆打工”的句子。“农民”译为farmer,难怪学生很难理解“农民的生活不够好”,因为在英语中,farmer有不少土地,实际上是农场主。“捐助”译为contribute,也是不妥的,学生很容易根据注释造出“他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捐助”这样的句子。问题出在哪里?显然在于没有对词作出详细解释,没有说明用法,没有交代相应的文化背景。

《文件自迩集注释》对汉语书面词语的注释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鲁健骥、吕文华(2006)提出词典释义的可读性、熟知性、区别性和提示性四个原则[14]。其中提示性意即在词义、文化含义、语用、语法功能、用法等方面给予提示。赵新、刘若云(2009)指出,外向型学习词典的释义应当解释词义,说明词性、语法特点和句法功能,说明词语的位置、组合搭配,适用对象和句式、说明语用条件[15]。这些要求也适用于汉语教材的释义,尤其是对难词的注释,《文件自迩集注释》虽没完全做到,但已经有意识地在注释中解释词义、分析结构、讲解文化、说明功能和搭配。当然,该教材也有局限,例如,教材只是给出注释,没有例句,不便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结语

本文对《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音系统和释义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件自迩集注释》的语音标注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教材非常准确细致地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北京官话书面语的发音情况,体现了很高的汉语语言研究水平。威氏拼音系统适合英国汉语学习者,是国际汉语语音教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重视。

(二)《文件自迩集注释》的词语注释系统,对高难度词、中等难度词和低难度词的注释区别明显。对高难度词语,教材充分说明结构、语义、功能、搭配或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中等难度词语,教材解释词义,并根据需要说明相关特征;对低难度词语,教材多用汉英对译的方式。这种注释方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最近,教材本土化成为教材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发现,一百多年前,《文件自迩集注释》已经很好地做到本土化,结合读者对象的母语背景特征和学习需求编写生词表。而今天真正本土化的教材却不多见。实际上,教材本土化,关键在于编者团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中外合编。《语言自迩集》、《文件自迩集注释》都是中外合编的优秀成果。在新的时期,中外合编应该成为、也有条件成为教材编写的有效途径。

比较《文件自迩集注释》和当代的汉语教材,笔者发现一些当代汉语教材,注释系统还非常粗糙,要么过于简单,要么不够准确。当代教材往往用媒介语(如英语)的一个对应词解释汉语词。这与人们对词语的本质特点认识有关。两种语言中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在概念义、语用功能、文化含义、搭配条件限制方面往往有不同之处。编者们在编制生词表时,忽略了这些差异,简单地用一个词来翻译注释另一个词。这种注释方法能满足理解性任务(阅读、听力)的要求,但却无法满足产出性(写作、口语、翻译)任务的要求。学生往往一看就懂,一用就错。为此,教材中有必要区分理解性词语和产出性词语,对后者要多角度注释,以帮助学生产出正确的句子和语篇。

《文件自迩集注释》的注释系统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没有说明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特征,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这种缺憾直到德国汉学家夏德(Friedrich Hirth,1845-1927)根据《文件自迩集》的范文编写了《文件字句入门》,才得到弥补[4]。

《文件自迩集》具有各种研究价值,如外交历史文献价值,汉语书面语语料记录价值,汉语教材发展史研究价值等。本文仅对其注释系统作了粗浅的分析,以此求教同行方家。其他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 Thomas Francis Wade. Wen-Chien Tzǔ-Erh Chi: A Series of Papers Selected as Specimens of Documentary Chinese, Designed to Assist Students of the Language as Written by the Officials of China (Second Edition)[M]. Shanghai, Hongkong-Sigapore, Yokohama: Kelly and Walsh, Limited, 1905.

[2] Thomas Francis Wade. Key to Tzu-Erh Chi: Documentary Series, Vol. 1(Second Edition)[M]. Shanghai, Hongkong-Sigapore, Yokohama: Kelly and Walsh, Limited, 1905

[3] Thomas Francis Wade. Yü-Yen Tzǔ-erh Chi(Second Edition)[M]. London: W. H. Allen & Co., Waterloo Place,1886.

[4] 程龙. 威妥玛《文件自迩集》浅析[J]. 中国文化研究,2012,20(1):206-212.

[5] 赵金铭 .《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石[J]. 语言文字应用,2009,18(4):99-105.

[6] 张金发.清末民国四种国语语音教材及拼音方案比较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7] 周有光.《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J]. 语文建设,1998,13(4):11-14.

[8] 张清常.比比看——“汉语拼音方案”跟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几种主要汉语拼音方案的比较[J]. 世界汉语教学,1990,4(1):1-13.

[9] 罗宇,张丽,姜蕾. 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本土化情况考察[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20(4):27-30.

[10] 周小兵,陈楠. “一版多本”与海外教材的本土化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13,27(2):268-276.

[11] 马庆株.《汉语拼音方案》的来源和进一步完善[J]. 语言文字应用,2008,17(3):17-18.

[12] 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2):5-11.

[13] 金舒年,刘德联,张文贤编著.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4.

[14] 鲁健骥,吕文华. 编写对外汉语单语词典的尝试与思考[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1):59-69.

[15] 赵新,刘若云. 关于外向型汉语词典释义问题的思考[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31(1):33-40.

(责任编辑蔡银春)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罗宇,男,贵州遵义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6)04-0060-07

An Analysis of the Phonetic Notation and Definition System ofKeytoTzǔ-ErhChi:DocumentarySeries

LUO Yu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 P.R.China)

Abstract:Key to Tzǔ-Erh Chi: Documentary Series, compiled by Thomas Francis Wade, is a qualified official documentary textbook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hose notes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pronunciation notes and word notes. The pronunciation system has 23 initials, 41 finals which record precisely the pronunci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ut i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tones of the language. The word notes system differentiates its not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iculty and the difficult word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t the aspects of their construction, semantics, function, collocation as well as culture background. Both sub-systems run through with the thoughts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students’ mother tongue) and Chinese, which makes it a real localized textbook for British Chinese learners.

Key words:Wen-Chien Tzǔ-Erh Chi;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note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