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历史文献学习 培养论从史出能力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25题解析

2016-08-11贵州冯彩云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简牍题干

贵州 冯彩云

重视历史文献学习 培养论从史出能力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25题解析

贵州 冯彩云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历史高考试题,多以材料入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史学理论修养和历史思维的品质等核心素养。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Ⅲ第25题就是一道考查学生史学理论素养的试题。原题如下: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从题干来看,该题是问秦朝所藏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对西汉初年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入咸阳时“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独有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则史料记载与题干信息大致相同,学生不免要问,萧何为什么要把档案文献看得比金帛财物还重?这充分说明了历史文献对治理国家的价值,也是本题的问题指向所在,即西汉成功地实现了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什么?解读题干信息,不难得出答案为“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继而还有学生问,怎么理解B选项西汉“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呢?是因为前朝档案文献对于新朝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往往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历史文献可以了解前朝治理国家的经验。

秦朝虽然短暂,却是最受历代政治家和学者重视的历史时期之一。从汉初开始,人们就不断地反思秦朝灭亡的原因,总结秦朝的经验教训。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秦简牍的发现。李学勤先生认为:“简牍所提供的史料特别丰富,尤其是律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异常宝贵。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随着大量秦简牍的发现必将极大地丰富秦史研究的资料,为揭开秦史的神秘面纱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可见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认为“古籍著作,其中优秀的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结晶。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能这样悠久,为什么能有这样连绵不断的历史,而且为什么能跟别的民族和国家不同,这都需要在我们古代典籍里找答案,这才能对祖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中国历代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保存的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包括史书、历史档案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对档案的积存从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尚书·序》记载“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这个典故是说武王患病后,周公向祖宗祈祷,把甘愿代武王生病的册文藏在金縢里,这里的金縢就是保存历史档案的柜子。司马迁自称做太史令时,“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也就是说利用金匮石室所藏的档案作为撰写《史记》的材料。金匮石室又是什么呢?就是古代官方保管重要历史文献的地方。

这道高考题,也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历史文献的价值,同时也提醒学生要重视历史文献的应用。新课程背景下运用历史文献是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地运用历史文献,可以达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尚健康的情感、发展创新思维、训练心智等功能。当下,运用历史文献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成为新常态,必将提高同学们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品质。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简牍题干
数字算式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