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混、易误辨析

2016-08-11山东杨富丁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多极化美苏两极

山东 杨富丁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混、易误辨析

山东 杨富丁

1.混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雅尔塔体制”(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冷战期间美苏只有“敌对行动”,没有合作、沟通。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说:“‘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015年7月第3版第107页)这一概念的表述隐含着这样一个结论:冷战期间美苏只有“敌对行动”,没有合作、沟通。事实并非如此,在冷战期间美苏有“敌对行动”,也曾有过合作、沟通。例如,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两人谈到和平共处甚至削减军备。(R.R.帕尔默著,牛可等译:《现代世界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840页)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双方采取了一些缓和局势的措施,比如,同意将美国的过剩小麦出售给苏联;安装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热线”电话。1963年8月5日,美、英、苏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这是国际关系缓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质性的、重要的一步”。(乔治·布朗·廷德尔、大卫·埃默里·施著,宫齐、李国庆等译:《美国史》,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1032~1033页)

3.今天,已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世界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4.把“和平”误解为“安全”。“和平与安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平是指没有战争的客观安全状态,而安全是指没有威胁、恐怖和不确定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状态。和平是关于安全状态性质的概念,而安全是关于安全程度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国际安全状态划分为‘和平’‘非战非和’和‘战争’三种性质。把国际安全程度划分为‘不安全’‘不太安全’‘较安全’和‘绝对安全’四个等级。”(阎学通 杨原:《国际关系分析》(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2版,第133页)安全程度和安全状态并不对称。国家既可能在和平状态下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也可能在战争的状态下安全无恙。例如美国,从1991年开始先后卷入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但美国本土没有面临他国的严重安全威胁。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此后美国面临恐怖分子的安全威胁。对一个国家政府而言,维护和平(特别是没有尊严的和平)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但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则难度很大。国家面临的国际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战争只是多种安全威胁中的一项。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多极化美苏两极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走向冲突:石油租让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六)
动物“萌主”在两极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地球的两极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