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配合拔罐、艾灸、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6-08-11宋翠翠邢其英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
关键词:压豆熏蒸耳穴

宋翠翠 张 扬 韩 蕊 邢其英 通讯作者:潘 娜

1.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660332.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疗法并举·

中药熏蒸配合拔罐、艾灸、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宋翠翠1张扬1韩蕊1邢其英1通讯作者:潘娜2

1.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660332.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我们在中药熏蒸的基础上配合拔罐、艾灸、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脊柱外科病房2015年1—10月住院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2~60岁;病程2个月~5年。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单纯熏蒸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

单纯熏蒸组采用熏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熏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拔罐、艾灸、耳穴压豆法。

1.熏蒸治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通过中医辨证,应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为主的中药组方而成,通过蒸汽升腾作用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方药组成:黄芪30 g,五灵脂30 g,鸡血藤30 g,羌活30 g,红花30 g,桑寄生30 g,独活30 g。

首先把方药置于锅内浸泡2~3 min,接通电源后预热中药3~5 min,见有蒸汽蒸腾,指导患者平卧治疗床上,避免着凉。随时调节温度,以防烫伤。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

2.拔罐法:核对医嘱,根据患处部位选择罐的尺寸及数量,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痕。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处,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患处。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将罐取下。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 min。

3.艾灸法: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选择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应用非化脓灸的施灸方法:制作艾粒,并将其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将艾粒顶端点燃。当艾粒燃烧至2/5~1/5,用镊子取走艾粒,再按此步骤进行下一壮,操作过程中避免烫伤。艾灸治疗结束后残留的灰烬和油膏轻轻擦拭干净。

4.耳穴压豆法: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探查耳穴敏感点,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等丸状物黏附在0.7 cm×0.7 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 d,冬季留置3~7 d。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标准的研究》[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记录两组治疗后治愈、好转、有效、无效的差别。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残留部分症状及功能障碍,活动时间较长后可出现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熏蒸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熏蒸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讨论

中医学对本病有系统的描述。认为本病因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者,多为实证,发病较急;因肾精亏损所致者,多为虚证,发病较缓。《景岳全书》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3]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及抽吸等方法使罐内呈现负压,将罐体吸附在选定腧穴或特定的身体部位,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出现充血,并将外邪随瘀血祛除,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功效的一种独特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适用于头痛、腰背及颈肩痛等症状。

艾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治疗可以达到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属于艾灸技术范畴。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耳穴压豆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丸状物贴压于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的一种治病方法。人的耳郭上布满了穴位,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患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通过王不留行籽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目的。

通过增加护理人员中医技术的干预,使整个医疗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形成多种中医治疗方式的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了让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达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效果理想,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方面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关桐,石印玉.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标准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1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张介宾.景岳全书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6-04-11)

猜你喜欢

压豆熏蒸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