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6-08-11廉润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缬沙坦安全性高血压

廉润庆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廉润庆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山西沁源 046500), E-mail:lrq7835256@163.com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B组),缬沙坦(C组),每组40例,每两周随访一次,4周后达到有效标准者按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未达到有效标准者(B、C组)剂量加倍治疗4周,A组剂量不变,观察8周后比较3组降压效果。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A组总有效率90.0%,B组总有效率80.0%,C组总有效率77.5%。A组与B、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压效果,副反应小,安全有效。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缬沙坦;疗效;安全性

高血压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合并症死亡率高。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0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1]。单一用药降压效果较差,加大药物剂量尽管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降压疗效,但也加重了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目前主张大多数病人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降血压疗效确切[2]。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35岁~70岁。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入选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继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病人。

1.2方法入选病人均停用降压药两周,采用肱动脉诊室血压测量的方法,使用水银柱型血压测量仪进行,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坐位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受试者进入治疗期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B组),缬沙坦(C组),每组40例。3组每日08:00~10:00餐后服药,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一日一次;缬沙坦80 mg,一日一次。B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一日一次。C组:缬沙坦80 mg,一日一次。每两周一次复诊,治疗4周后达到有效标准者按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未达到有效标准者(B、C组)剂量加倍治疗4周,A组继续按原剂量治疗,观察8周后比较3组降压效果。

1.3药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片2.5 mg;缬沙坦分散片由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片80 mg。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10 mmHg~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

2结果

2.1试验入组完成情况3组均完成试验,无一例脱落。

2.2有效性分析各组疗效分布与用药有关, 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C组(P<0.05)。详见表1、表2。

表1 3组降压方案疗效比较

表2 3组服药前后舒张压变化(±s)  mmHg

2.3安全性分析入组病人B组出现1例头疼,1例心悸,2例面红;C组出现一例肝功能轻度异常,均为药物剂量加倍病人,症状轻微,未特殊处理,均未退出试验。

3讨论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综合征,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研究认为血压控制达标是高血压获得疗效的关键,单药治疗降压有限,增加剂量降压疗效不能成比例增加,而药物不良反应却明显增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相比,优化的小剂量联合治疗首先是降压疗效叠加,作用增强,并有延缓器官损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其次是不良反应不增加甚至有减少不良反应的益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应用是较为理想的联合方案。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Ⅰ阻滞剂,ARBs取代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拮抗了它已知的所有作用,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周围阻力降低,从而产生降血压作用。而心率或心排出量很少改变,作为竞争性取代的后果,AngⅡ的循环水平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是更安全的,而没有有关高AngⅡ水平好或坏作用的报道,ARBs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最显著的差别是不引起激肽水平提高,因此ARB不激发咳嗽,ARBs和ACEI一样在高血压病人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并且纠正阻力小动脉结构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长,病人用药依从性较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长效钙拮抗剂,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它能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导致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松弛,还能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肾上腺素,使血浆儿茶酚胺下降,导致小动脉松弛和扩张,还可以逆转心肌肥厚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该药作用时间长,降压平稳,较其他钙拮抗剂相比,头疼、头胀、脸面潮红及心悸的不良反应少,对心率、房室传导及心肌收缩力均无影响,生物利用度高,病人能较好耐受[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长效制剂,每日使用一次,以保证24 h内稳定降压,这样有助于防止靶器官损害,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也大大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便于病人坚持规律性用药。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副反应小,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治疗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4.

[2]柯云南,黄峻,诸俊仁.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794-799.

[3]中华心血管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4]姜善,高瑛,方志永.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96-97.

(本文编辑王雅洁)

中图分类号:R544.1R25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3.04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3-1561-02

(收稿日期:2016-04-18)

猜你喜欢

缬沙坦安全性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