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公开制度对廉政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6-08-09唐露

厦门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腐败行政群众

唐露



浅析信息公开制度对廉政建设的推动作用

唐露

2015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发挥。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大力推进下,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据社科院统计,截止2014年底,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3.1%的专业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表示有信心。但狠抓廉政建设的同时,仍存在未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反腐核心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要做好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根本措施在于制度建设,即首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一些腐败现象却有所抬头,如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将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党中央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逐步开展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经过几年的反腐建设,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不敢腐的高压已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机制已基本完善,不想腐的主流意识已基本贯彻。但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反腐倡廉工作仍是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一段时期还可能出现反复,腐败模式不断翻新,腐败手段更加隐蔽。

1.反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不断出现副部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落马。2013年,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2014年,4名副国级以上官员和38名省部级官员被宣布查处;2015年,截至6月底,中纪委共查处15名省部级官员。当前,反腐行动加强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新常态,目前的反腐成绩也基本得到群众的肯定。

表 1十八大以来落马副省部级以上(包括副省级)官员

2.廉政建设仍是长期性的艰巨任务

廉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仍是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主要体现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仍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侥幸心理,腐败手段不断升级隐蔽,打击难度不断加大。

腐败活动减少可并未绝迹——“过时”的腐败活动已不再活跃,但新的腐败现象却层出不穷,如天价购物礼券,打干亲等方式被广泛运用。反腐机制建立了却不完善——制度问题与作风问题紧密相连,解决制度问题才可确保作风问题。反腐体制机制在结合中央要求、实际需要以及新式经验方面仍需完善,要从根源上堵住腐败“漏洞”,实施过程中彻底杜绝腐败。思想教育加强但思想防线尚未筑牢——反腐思想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开展,但筑牢远离腐败的思想防线确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官员自身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

如今,仍存在某些官员表面上反腐,转作风,暗地里却相互勾结,让反腐活动陷入形式主义。因此,反腐斗争形势仍较为严峻,廉政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

信息公开与廉政建设的关系

信息公开是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把政府信息向个人或组织公开。信息公开是廉政建设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1.信息公开是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廉政建设必然要求行政机关进行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转变工作方式、思路、方法,推动信息公开落到实处。信息公开也必然带动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可以牢牢纽系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行政工作中来,让透明贯穿行政、执法、服务的各个方面,真正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树立执法部门的良好风尚,提高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全面提升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因此,可以说信息公开是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2.信息公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渠道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信息公开方式,政府部门向社会提供政务服务、政策法律法规公开,人民群众有地方、有渠道可以查阅其所需信息。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提出问题与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民互动平台,增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渠道。

3.信息公开有利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变革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了解、监督政府工作情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要做到依法公开信息的同时还应及时回应公众诉求。信息公开,可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使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法律法规、行政职能以及办事流程。在政府与人民群众相互沟通的情况下,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4.信息公开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

在整个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动寻找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深化自身法治思维,加强执法效力,进一步加快建设廉洁政府步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获取公共服务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并能够自主自觉的寻求公共服务资源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在方便老百姓办事同时,也促进政府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5.信息公开必然成为廉政建设的重大推力

随着信息公开的推行,一方面,公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信息公开过程中。公众自发地参与使信息公开的对象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政府部门对信息公开制度更加重视,真正着手去落实和完善这一制度,并实现政府职能的实质性转变——从原来的计划时代、封闭时代转变为当前的服务时代、互联网时代,政府职能愈加透明,办事流程愈加简化、互联网化,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

另一方面,政府对信息公开制度越来越重视。信息公开制度及机制不断完善,政府行政进一步透明,必然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对行政的监督,公众参与地愈多,对行政愈了解,能更针对性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就更能带动政府的行政工作兼具针对性、可操作性,更能强化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是廉政建设的重大推力,信息公开把政府与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消除了信息封闭与信息不对称,使权力运行于阳光下,使腐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使廉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情况存在问题

信息公开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党中央要求和民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部分部门对信息公开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公开信息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重点领域的公开力度还需加强。重点领域应拓展到公众关心的政府规划、方案,以及深化关键岗位、部门的信息公开。最后,信息公开方式仍需整合以及创新,现有的信息公开方式大多数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公开形式较为单一。

完善信息公开建议

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贯彻信息公开制度运行,明确信息公开主体、范围、内容以及职责,以此确保制度落到实处。监督信息公开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实行领导问责制,将信息公开制度与单位领导绩效挂钩。

2.转变观念,从理念上完善信息公开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必须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加强信息公开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推动信息公开。

3.加强技术创新

传统信息公开更多是在政府网站上发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时代必然要求信息公开的技术手段有所创新。大力发展手机客户端模式,通过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模式,不断推动信息公开技术上创新,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有效性、方便性。

4.转变信息公开模式

传统信息公开模式更多是孤立式的、片面的,各个职能部门单方面公布其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必然要求信息公开模式转变与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建立交互式、交流式、滚动式的信息公开模式,使人民群众参与到信息公开来,加强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发挥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加深与人民群众交流,加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能力。

5.集成整合信息公开资源,建立一站式平台

传统信息公开更多是孤岛式的,各个职能部门各扫门前雪,仅仅发布其独立式的信息公开,未能实现系统式、多方面协作式的信息公开模式。集成整合信息公开资源,使之为单独的一个平台,使人民群众能够单点登录、一站式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让信息公开制度真正落地。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腐败行政群众
行政学人
多让群众咧嘴笑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