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16-08-09徐经涛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人民医院遂溪54300湛江市赤坎区中医院湛江54000

北方药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贝沙坦变异性活血

李 坚 陈 信 徐经涛(.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人民医院 遂溪 54300;.湛江市赤坎区中医院 湛江 54000)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李坚1陈信1徐经涛2(1.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人民医院遂溪524300;2.湛江市赤坎区中医院湛江52400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糖、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同时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偶测血压、血脂、血流变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全血比粘度,还可以提高HRV指标,较好地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

益气养阴活血法 厄贝沙坦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有40%~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高血压病或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至少增加2倍[2],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有效治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过程中,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流变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我院及赤坎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ISH糖尿病高血压诊断标准[3]。②确定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均在1年以上。③符合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并发症或并发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确诊为1型及其他类型糖尿病。③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对药物过敏者。

1.3分组: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7.1±7.5)岁,糖尿病病程2.3~14.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2±1.8)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程1.4~12.7年,平均病程(4.5±1.6)年。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9±7.3)岁,糖尿病病程2.6~15.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7±1.4)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程1.5~12.9年,平均病程(4.5±1.7)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方法: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糖尿病饮食,合理运动和二甲双胍降糖。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片,1片/d,4周后如血压未达标,剂量加倍(1片/次,2次/d),疗程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养肝饮(生熟地各10g,山萸肉、山药各20g,葛根、丹参各30g,麦冬、丹皮各12g,白芍、菊花、牛膝各10g,天麻15g等),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早晚温服,疗程8周。

1.5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每周随访测2次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PBG),测血压2~3次,取治疗前3次FBG、PBG和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测血脂、血液流变学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HRV 1次,分析HRV参数,包括时域指标。①SDNN(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②SDA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③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数的平方根)。④PNN50%(差值>50ms的RR间期在额定时间RR间期个数所占的百分比)。频域指标: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及LF/HF值。

1.6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检项目、三大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用药前后各检测1次。同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FBG、PBG及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s,n=40)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s,n=40)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项目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BG(mmol)PBG(mmol)HbAlc(mmol)9.47±1.91 12.80±2.91 8.73±1.72 5.43±1.22*△7.54±1.52*△6.25±1.13*△9.45±1.89 12.79±2.87 8.71±1.71 7.02±1.56*9.48±1.78*7.46±1.32*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血压、TC、TG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TC、TG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比较(±s,n=40)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比较(±s,n=40)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项目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BP(mmHg)DBP(mmHg)TC(mmol)TG(mmol)169.8±12.7 113.2±11.3 8.10±0.97 4.69±0.46 101.7±10.1*△74.3±8.4*△4.76±0.89*△2.92±0.50*△170.3±11.9 112.5±10.6 7.88±0.84 4.68±10.44 132.5±9.6*101.7±9.5*5.68±0.92*4.68±0.44*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见表3。两组治疗后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的比较(±s,n=40)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的比较(±s,n=40)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项目  观察组(mpas)  对照组(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比粘度(低切)血浆比粘度6.15±1.29 9.80±1.61 1.98±0.15 5.16±0.96*△7.60±1.32*△1.49±0.10*△6.20±1.35 9.69±1.80 2.01±0.17 5.81±1.10*8.36±1.33*1.87±0.12*

2.4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比较:见表4。两组治疗前后SDNN、SDANN、RMSSD、PNN50、HF比治疗前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LF、LF/HF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s,n=40)

表4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s,n=40)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项目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DNN(ms)SDANN(ms)RMSSD(ms)PNN50(%)HF(Hz)LF(Hz)LF/HF(Hz)73.45±6.17 63.27±8.99 24.18±5.24 4.91±2.07 85.74±14.96 247.16±149.32 3.19±0.23 136.71±16.25*△124.52±19.83*△38.22±4.78*△9.01±2.31*△157.16±21.08*△153.27±38.67*△1.03±0.12*△73.59±6.42 63.56±9.01 24.09±5.35 4.98±2.77 85.464±15.17 247.02±148.11 3.22±0.24 129.87±15.61*119.47±19.75*36.78±5.01*8.21±2.90*149.73±18.72*160.95±40.71*1.12±0.17*

2.5不良反应:用药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三大常规及心电图检测,未发现异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恶心、胃部不适;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恶心、胃部不适4例,头疼3例,面红2例。经对症处理后,两组不适症状均有好转,未对治疗造成影响。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升高,加重心脑肾功能受损。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机理目前没有明确的论述,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4]:①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②内皮功能损伤;③大动脉硬化;④血流动力学的改变;⑤神经系统作用。另有学者发现,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对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被认为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生机制[5]。HRV的变化反映的是交感和迷走神经及其内在的动态平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HRV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及正常健康者,主神经损害更严重[6],有临床研究表明,HRV降低能使心脏血管事件发生增加,且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7]。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上,降压与降糖同样重要,控制好血糖同时控制好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降低50%~60%[8]。因此同时具有抗糖尿病与高血压特性的药物,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西药降糖、降压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缺乏有效控制,长期使用西药难免出现毒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上有副作用小、并能明显减轻并发症等优势。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消渴、眩晕、头痛等范畴,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血瘀可贯穿于消渴病病程的始终,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9]。方中熟地补血养阴,滋肾补肝;山药、麦冬、生地、葛根益气养阴生津;丹参活血化瘀,牛膝滋补肝肾;天麻镇肝潜阳[10]。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切中病机。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生地不仅有降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可降低血脂,减少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11];山药可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对抗肾上腺素或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12];葛根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13],并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14];丹参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15];天麻有降低血压、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16]。方中多味中药具有降糖降压,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凝状态等作用。

由表1、表2、表3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BG、PBG、HbAle、SBP、DBP、TC、TG及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均出现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能降糖降压,还能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变,降低血粘度。由表4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LF、LF/HF较治疗前降低,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降糖降压的同时,影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使交感神经活性减弱,迷走神经活性增强。HRV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减少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降低血脂及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的HRV,不良反应少,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俞菊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江西医药,2013,48 (7):650-653.

[2]王志军,周建芝,田立超,等.中青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分析及随访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4,30(8):658-691.

[3]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吕育才.滋肾养肝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5]邓昌明,罗开良,陈庆伟,等.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昼夜节律变化[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1,17(4):182-183.

[6]赵淑静.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23(4):260-262.

[7]刘德平,曾学寨,董榕,等.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减低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80.

[8]都健.2型糖尿病的综合疗法——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对策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35.

[9]肖小惠,李惠林,刘德亮,等.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3):365-366.

[10]高学敏.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1]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82-887.

[12]胡国强,杨保华,张忠泉.山药多糖对大血糖及胰岛释放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4):230-231.

[13]白红艳,邹文像.葛根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4):365.

[14]李秋元.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和临床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4,11(3):1997.

[15]熊筱娟,邹佑云.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32-136.

[16]王正荣,等.天麻素对动脉血管顺应性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4,11(3):197.

R587.1

B

1672-8351(2016)08-0122-02

猜你喜欢

贝沙坦变异性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厄贝沙坦片含量测定中研钵吸附对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