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41例

2016-08-08席常丽林秋芳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福建中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胸椎手法关节

席常丽,林秋芳(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 南平353000)

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41例

席常丽,林秋芳
(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 南平353000)

目的评价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加手法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分别按相应方案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治疗前后症状、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症状、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进行隔姜灸加手法干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且安全可靠。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隔姜灸;手法;防治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由急、慢性损伤引起的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性渗出、水肿,刺激压迫了相应的脊神经或胸椎感觉中枢神经和颈交感神经节,而产生疼痛、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属中医“椎骨错缝”“岔气”“背痛”等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1-2]。发病部位在T3~T10,以T3~T7居多。笔者经过观察,发现隔姜灸加手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针灸科门诊的84例患者,行X线检查,符合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情况(±s)

表1 2组一般资料情况(±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 女41 43 24 23 17 20年龄/岁44.76±13.22 41.07±13.52病程/月9.73±0.81 9.65±0.92

1.2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3]中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③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有背部其它疾患,如肩胛肋骨综合征、背部肌筋膜炎、背部软组织劳损、严重骨质疏松等,其它非胸椎关节紊乱病变所致的肩部疼痛;② 胸椎有骨折、结核、肿瘤、畸形、感染、皮肤破损等;③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 神经衰弱、抑郁症及精神病患者;⑤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剔除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隔姜灸加手法治疗: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 cm,厚约0.2~0.3 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备用;用艾炷模盒制成大小合适的艾炷。患者俯卧位取穴,将生姜置于身柱穴、阿是穴,上置艾炷,点燃,待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每穴三壮,以皮肤潮红为度。灸完所规定的壮数,稍休息,待皮肤潮红稍退,在其背部行、揉、点按法,放松背部肌肉约10min。再用俯卧位胸椎冲压法,整复关节,可听到关节复位声响。随后再拍打背部,结束手法。隔天1次,14 d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患者俯卧位,选取上述身柱穴及阿是穴,得气后,在其穴位上电针,刺激量以其可忍受范围为度,留针30 min。1次/d,14 d为1个疗程。

3观察方法

3.1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相应量表,计算出疗效指数。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但<9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但<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采用尼莫地平计算法:

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

3.2疼痛VAS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5]。该表为1条10 cm长的直线,对应从0到10共11个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患者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画线表达。

3.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WPS存储,数据分析采用R 3.2.1统计软件进行,根据数据分布特点采用相应假设检验,显著性水平取值α=0.05。

4结果

4.12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4.2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以上数据表明:隔姜灸加手法与针刺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镇痛效果,且隔姜灸加手法疗效更为确切。同时,治疗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4.68±2.761)2)5.12±3.241)n 41 43治疗前6.27±1.96 6.23±2.61

5讨论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常见于不良坐、卧、站姿势人群,在现今社会,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可刺激或压迫胸椎感觉中枢神经和颈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相应的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复杂多变,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不畅、胃脘胀满等[6]。治疗方法常见的有坐位扳肩膝顶法[7]、俯卧旋压整复法[8]等手法及局部软组织松解[9]等。

中医药治疗方法形式多样,疗效确切[10]。笔者治疗本病采用隔姜灸身柱穴、阿是穴,再使用俯卧位胸椎冲压法。身柱穴属督脉,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具有通阳气,补虚损之功效,是强身健体之穴,既可防病保健,又可疏通督脉,可谓一举两得。本法正是运用身柱穴这一特性,以隔姜灸疏通经脉,再加以手法治疗,能有效缓解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状,疗效优于一般电针治疗。阿是穴多位于病变附近或病变处,主治与之相关的疾病。二者有机配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结果表明:隔姜灸加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痛苦,疗效优于一般电针治疗。这种集治疗、保健于一体的疗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宜推广应用。

[1] 刘冬梅,李敏杰.推拿针刺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06例[J].中国康复,2007,22(1):60.

[2]王德海.手法整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288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2001,22(2):158-159.

[3]房敏,刘明军.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0-18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5]赵英.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16):2347-2349,2352.

[6]王荣甲,田广利.推拿手法并TDP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J].中国康复,2004,19(1):41.

[7] 谢维琪.坐位扳肩膝顶复位法治疗高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54-1355.

[8] 周东辉.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J].中医正骨,2014,26(12):50-51.

[9] 姜永庆.小切口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65.

[10]陈立典,励建安.发展中的中国康复医学[J].康复学报,2015,25(1):2-5.

R245.8

B

1000-338X(2016)02-0052-02

2016-01-18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课题(XB2014077)

席常丽(1981—),女,主治中医师。

猜你喜欢

胸椎手法关节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层递手法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七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