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2016-08-07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云南省经济

梅 莹

(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云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梅 莹

(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本文选取云南省1978年至2015年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相关指标数据,结合云南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生产和需求的不同层面,利用产业结构红利假说和需求收入弹性理论研究此互动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为三产之间协调高效发展带来要素禀赋的合理归置,不能解释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反过来,三次产业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和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使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显著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

云南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1.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热切关注的话题,随着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已有许多学者通过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偏离份额法、回归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来解释这二者之间的关联。然而,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机制却并未得到该有的重视,解释经济增长时,不同地区主要的生产资源、发展优势、劳动生产率、需求收入弹性等因素在产业结构层面上的不同也未有区分,甚至二者之间是否真如数据表现的那样具有联动作用(我们都知道经济指标值的选取决定着数量规律的建立,仅依靠数量规律来解释经济现象或者预测趋势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这些疑问入手,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大背景下,以云南省的情况为例,深入探讨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机制,并辅以数据验证。

2.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相关学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实证分析→理论研究→回到实证分析的过程。配第、魁奈、赤松要、库茨涅茨、克拉克、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经济学家和著名学者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联系。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国民产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通常用GDP(或人均GDP)来衡量。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劳动力素质低,技术薄弱,劳动生产率不高,长期走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上;然而,云南省自然资源的多样和丰富一直被看作是极大的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沿边的地理区位优势更是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进步、需求的扩张、投资及其外溢和要素的加快流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政府也通过产业、行业等相关发展的政策对云南经济的增长进行了有效的战略性导向和推动,云南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根据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及云南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GDP) 为137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9位。全省人均GDP达29015元,比上年增加1751元,增长8.1%,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5.5∶41.2∶43.3。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83.1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增速快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

下面利用实证分析来研究云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2.1数据分析——变量的选择与初步分析

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Moore结构变动值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

(1)

其中,Wi,t表示t时刻第i产业所占比重;Wi,t+1表示t+1时刻第i产业所占比重。对于经济增长则采用较为常见的GDP增长率来衡量。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78年至2015年,根据公式计算出指标后,作出两者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动图如图1所示。

从结构变动指示变量及经济增长指示变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95年以前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相对应的经济增量也较波动,1995年后结构变动趋于平稳,经济增长有所下降,2001年后整体增量呈波动式上升,发展态势不平稳。两个指标的走势变化说明两者似乎存在相互关联作用。

图1 Moore值及可比价的GDP增长率指标值趋势变化图

2.2数据分析——实证关系考量

(1)平稳性检验

以上时间序列数据虽已刨除了价格影响,但还是会涉及到虚拟回归,因此要对Moore值及GDP增长率(用RGDP代表)指标值进行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变量平稳性(单位根)检验的最常用方法是ADF检验法,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Moore和RGDP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软件的输出结果整理得到,2016年3月

经检验,Moore值和RGDP值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可直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

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变量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还需要经过检验才能确定。

表2 结构变动值Moore与可比价格GDP增长率指标值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软件的输出结果整理得到,2016年3月

根据上表数据结合判断规则可下结论:产业结构的变动并不能解释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反而是经济增长的延伸效应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没有促进地区经济的数量增长,反而是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二者之间呈现出如此互动关系的原因何在?

3.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所呈现关系的原因分析

从生产层面来讲,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两方面的动力:一是行业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行业内部资源有效利用、劳动力素质提升、吸引投资、生产技术(设备)专业化高效化(技术创新)来实现,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个是通过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调整行业之间比例及协调关系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生产要素资源在行业之间的再分配,主要就是产业结构红利假说。

从需求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增长都会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生产生活需求和消费意识、观念是不同的,客观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消费阶段,从而对各行业所提供消费品的诉求也会不同,这也是配第、克拉克提出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外在表象;与此同时,不同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也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增长,各行业面临的需求状况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

经济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省始终坚持不动摇的第一要务。经济增长取决于一切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的有效使用及合理配置,但必须正视这些要素具有无法避免的稀缺性,因此促增长、保增长的关键问题即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合理归置。广义的经济增长内在包含着经济结构(从而也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数量的增长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自发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变化);也为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部分和主要标志必须得到改善和升级提出了要求(非自发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反过来,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具有两面性:与当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相契合的产业结构会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避免了挤压和浪费,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造成当地各生产部门比例失调、禀赋结构失衡,会使要素短缺、挤压、资源浪费,会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1]

3.1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红利分析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当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时,国民经济就会从中享受到益处,从而获得发展,这就是产业结构红利假说。[2]但该假说是否适合云南省的情况,则需要具体的数据验证。用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依次除以各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得到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再与1978年至2015年各产业实际就业人数构成进行对比,可得如下结论。

表3 1978—2015年云南省三次产业理论份额、实际份额与经济增长对比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1978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跟不上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的变化,资源并没有向更有效率的行业流动,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较弱,这也和上一部分实证所作结果相一致(产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到经济增长)。事实上,2014年我省第三产业比重高出第二产业2.03个百分点,达到43.24%,2015年整体也继续呈现出“三二一”结构(由劳动生产率数据判断为较优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GDP占比更是高出二产4.94个百分点;但这是在工业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实体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实现的,并非我省经济已由工业为主的增长转向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增长,云南省的产业结构红利并不明显。

在开放的宏观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上更丰富、廉价的矿产及其他资源产品将会成为供给的重要来源,云南省的自然资源不该再被视作经济优势,农业的发展应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所带来的行业自身效率的改善;工业为改善增速下滑的态势应转变目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服务业应积极谋求新型消费增长点,释放投资和需求规模,转变观念,利用好国际市场。在这些要素中,最该被重视的是劳动力,云南省所具有的廉价的、综合性劳动力以及高素质、高复合型劳动力应该归置到行业发展缺口更大的二、三产业中去。

3.2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对可比价格的GDP指数进行一阶差分,来描述经济增长情况,作自变量,一二三产业可比价格指数取对数再做一阶差分(用DLNDi,i=1,2,3表示)分别作为因变量建立三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结果如下。

表4 三次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分析结果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软件的输出结果整理得到,2016年3月

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的指示变量DGDP在前两个回归模型中系数均较为显著,拟合优度较高,说明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再由系数的区别可知,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能力高于第二产业;而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系数较小(0.026798),拟合优度也较差,可知云南省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目前,云南省经济发展仍以农产品加工行业、原材料行业和烟草业为主,产品、价值链普遍低端化,产业集中度低,经济粗放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因此经济的增长能进一步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效率,带来技术进步,为一二产业的发展、转型做出贡献。而云南省服务业总量小、层次低,新兴服务业尚未得到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尚未找准发展方向,更需要的是企业的创新、服务型新消费点的培育、发展观念的转变及政府政策的扶持,而不是盲目地将资源禀赋归置到第三产业中去。综上所述,可知经济增长影响产业结构的需求收入弹性假说在云南省是成立的,这也和上一部分中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的实证结论相一致。

4.结论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产业整体虽已呈现出较优的“三二一”结构,但生产要素效率、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发展方式正值转变“阵痛”时期,三产各行业间协调性差等因素造成了产业结构红利假说在云南省不成立的现象。

云南省过去时点上的经济增长显著影响着现在时点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需求收入弹性假说成立。云南省经济的增长为一、二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环境,今后,在新常态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一、二产业更应依靠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进步、吸引外资、企业创新等手段来促进新一轮的发展、提升。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云南省第三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是目前更应着眼于加速释放相当规模的投资、消费领域需求,大力培育新常态下新型服务型消费点、狠抓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积极谋求政府政策扶持。

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2 云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

[1]石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6.

[2]李东军,张辉.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2):148—153.

(责任编辑 刘洪基)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MEI Yi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675000,YunnanProvince)

This paper is firstly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relevant indexes and data selected from 1978 through 2015 based on actu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secondly, a study into the underlying reason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mentioned above from production,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with the hypothe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vidend and the demand-income elasticity theory. 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adjustments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have failed to brought about the fast and coordinated “inherent” development to all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rovince, therefore,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such adjustments. On the contrary, economic growth has unmistakable influence on the adjustments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demand-income elasti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Yunnan Provi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2016 - 05 - 22作者简介:梅 莹(1986—),女,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F127.74

A

1671 - 7406(2016)06 - 0067 - 0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云南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