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仪器分析》实训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2016-08-06王金丹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仪器分析实训课程

王金丹

【摘 要】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分析《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特点及实训教学传统的阶段性考核的弊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训过程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考核模式,对新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训课程;考核模式

一、《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特点

《仪器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而《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是与之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实训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仪器分析实训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分析仪器,加深巩固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正确熟练的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光学、电学、电子电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庞杂等特点。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教学改革的滞后,知识本位尚未让位于能力本位,因此,笔者通过改革实训教学考核模式,使实训教学的考核起到导向作用,对推动职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职业能力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传统实训教学考核模式及弊端

我校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其考核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单向性考核

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按步骤操作或通过模仿教师完成实训操作,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实训报告,教师依据实训书面报告进行评分。这种考核,缺少学生实训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不能形成激励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集中性考核

阶段学习结束后(一般是学期末),学生从本学期所学习的实训项目中以抽签形式抽取项目,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单独操作,根据操作标准进行考核并评分。这种考核方式不可能包含实训教学的全部内容,只能选取一个或几个指定的实训项目,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这样的考核重结果,不重过程,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那么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业评价的不公平,失去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为解决上述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探索性地提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变原有的阶段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训教学考核全程化。

三、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教学考核模式

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考核模式相比较,整个实训教学过程截然不同。传统的阶段性集中考核模式是采用“顺序进行、集中考核”的模式,即实训教学按教学大纲的顺序逐一完成,然后进行集中考核,考核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部分项目的测试,从而获得考核结果。而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采用训练和考核一体的方式,即每一个实训教学项目的模块训练后就对应跟随一个考核模块,当上一个实训教学内容完成后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实训项目的学习,考核不合格者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再训练、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可有效避免学习问题的累积。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增加项目训练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实训教学难以解决的学生“训练不努力,考核前突击”的问题。

四、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训练项目流程设计

我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虚拟仿真训练和实际操作带动知识的学习,以知识教学指导实际动手操作,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从认知学习对象开始,进入真实实训室,先熟悉仪器设备基本结构,形成感官认识,明确学习内容及实训项目,然后,根据实训项目,进入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学习演练,学生身临其境的熟悉整个实训过程,并且反复练习不熟悉的实验环节。经过虚拟实训练习后,进入真实实训室学习,通过分组或独自操作,掌握实训仪器设备,完成真实实训操作环节,并出具真实实训检验报告。教师的“教”是渗透在虚拟实训系统步骤操作演示和真实实训环节中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的“学”和“做”是体现在仿真实训中的反复练习以及真实实训对接项目的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是由虚拟实训操作考评系统打分成绩和真实实训结果及教师实操考核成绩共同体现。虚拟部分实现学生的操作过程考核,真实实训实现学生岗位技能考核。合理的应用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将仿真实训教学环节、学生仿真实训训练环节及仿真实训考核环节与真实实训教学、真实实训考核相融合,弥补实训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自主训练、反复练习、过程考评,形成一套适合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技能人才、提升人才质量的虚实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五、实训过程考核的规范设计

实训过程考核的规范设计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分值的量化分配、记分模式等几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场景的一致性,对学生技术能力认定的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

(一)考核内容设计

考核内容要尽可能与实际生产要求相匹配,体现考核内容的生产性。我专业的实训课程考核,降低了实验报告成绩所占比例,通过完整实验考核操作技能,全面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指标设计

重视笔试考核,优化总评成绩结构,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操作技术考核包括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培养。

(三)分值量化分配

分值权重的分配应体现各种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的导向性。核心步骤中有一步操作错误、操作不规范或漏操作,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造成生产事故的,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四)计分模式

计分模式应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计分过程应尽量简单化,最好采用“是”与“否”的选择方式计分,避免考评教师评分的权衡过程和打分结果的模糊性。这样,既能减小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考评效率,又能增强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加快考核模式改革,构建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多种考核方式[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3).

[2]齐景嘉.高职高专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赵雪玲.深化职业教育成绩考核改革的若干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赵金祥.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仪器分析实训课程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教学中的素质与能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