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变化及护理

2016-08-0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刘 清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变化及护理

刘 清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48眼)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症状发生情况及泪膜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1个月患者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3 d、1周、术后1个月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即可出现泪膜异常变化,需加强护理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泪膜变化;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由于切口小、组织损伤轻且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易出现泪膜不稳定现象,且伴有眼涩、眼干、眼部有异物感等不良主诉症状,因此需积极给予有效护理,缓解术后眼部不适症状。本研究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泪膜变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48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23眼),女18例(25眼),年龄 48~70岁,平均(62.1±2.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使用任何影响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的药物;排除眼外伤史、眼热烧伤史及角膜炎史;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表面麻醉后,于患者角膜缘11点钟位置做一透明角膜口,长约3.2 mm,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环形撕囊后进行水分离,在囊袋内乳化晶体核块,吸净皮质,将 Sansar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其囊袋,将前房内黏弹性物质吸除干净,手术结束后对患眼进行包扎至次日上午,术后第 1天起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 4次,连续滴眼1周后改为每天3次,2周后改为每天2次,连续用药1个月。

1.2.2 护理方法 ①眼部护理:嘱患者按时使用滴眼液,保持眼部清洁,保证滴眼液及其他药品专人专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术后需给予患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以提高眼表面组织黏附力,改善泪膜损伤情况及眼部不适症状。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再加上白内障的影响,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尽量满足其护理需求,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嘱患者加强血糖控制,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减少全身性疾病对手术效果的不良影响。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嘱患者多休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阅读,养成瞬目习惯。瞬目能够促进眼表泪膜重建,有利于泪液中的脂质层、黏蛋白层、水液层在角膜表面均匀分布,减少泪液蒸发。④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 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避免对眼球及头部造成碰撞,并按时滴注滴眼液。一旦出现视力下降、术眼红痛、视物变形以及眼前黑影等现象时,需及时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干眼症状[1]包括眼部有异物感、烧灼感、干涩感、眼痒、畏光、结膜充血且易视疲劳,0分表示无症状;0.5分表示偶尔有症状;1分表示间断有轻度症状;2分表示持续有明显症状。

1.3.2 泪膜破裂时间(BUT)[2]在患者穹窿内滴一滴浓度为2%荧光素钠,瞬目数次使荧光素均匀分布于眼表,在窄裂隙钻蓝光下观察患者角膜破裂情况,同时使用秒表记录其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时间。BUT低于10 s视为异常。

1.3.3 角膜荧光素试验(F1) 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采用0~12分制进行记录。

1.3.4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3]用标准泪腺分泌试纸进行试验,将试纸一端反折5 mm置于患者下睑结膜囊中、内1/3处,另一端自由下垂,嘱患者轻闭双眼,5 min后取下试纸,测量试纸湿润长度,长度不足5 mm者可视为有干眼症。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干眼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1个月患者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5例(48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眼(%)]

2.2 治疗前后泪膜指标比较 患者术后3 d、1周、术后1个月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泪膜指标比较(±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泪膜指标比较(±s)

时间  BUT(s)  F1(分)  SIT(mm)术前  8.0±4.1  4.4±2.7  11±3术后3 d  4.3±2.1  6.3±3.6  16±7术后1周  4.1±2.3  5.4±2.2  14±6术后1个月  5.6±2.4  4.1±2.5  12±4术后3个月  6.7±3.4  4.5±2.3  11±4

3 讨论

现阶段,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4]。人体泪膜主要组成部分为黏蛋白层、水液层、脂质层,具有良好的杀菌、保持眼表光滑以及润滑角膜的作用,稳定的角膜是维持人体眼表上皮正常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但是,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后,手术操作易损伤角膜部分神经纤维,可破坏神经反射的完整性,造成其相应部位及中央角膜知觉逐渐下降,同时受糖尿病因素影响,患者末梢神经麻痹损伤更明显,患者角膜直觉将明显降低,瞬目动作减少,会对泪膜重建造成一定不良影响[5]。另外,由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基底膜异常,不利于与角膜上皮连接,可使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量减少,泪膜稳定性较差;因患者泪液质或量发生异常,或泪液分泌动力学异常,患者泪膜稳定性进一步下降,眼表面也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导致患者易出现干眼症。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及出院指导,可最大程度地减轻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促进泪膜稳定[6]。对于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术前筛查,尤其是重视泪膜功能检查,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工作顺利进行。②术中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眼表组织损伤。③术后遵医嘱减少或不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对于干眼症严重患者需及时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以缓解其围术期眼部不适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1周、1个月患者干眼症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 d、1周、术后1个月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3个月患者BUT、F1、SI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泪膜功能相对较差,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泪膜异常变化,而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泪膜损伤,缓解干眼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泪膜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魏力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4):159-161.

[2] 胡结萍.高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2):169-170.

[3] 施虹,钟亚夫.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泪膜的变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90-392.

[4] 江利红,张靖华,应坚,等.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改变[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2010,10(2):90-91.

[5] 冯宇宁,史庆成,周衍文,等.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1):21-22.

[6] 曾梅菇,黎少珊,毕玉兰.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改变及循证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4):348-349.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白山 134300

【中图分类号】R587.2;R473.5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64

猜你喜欢

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