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法一定要优化吗?
——对两个加法教学案例的反思

2016-08-05陈善桂

湖南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用数案例优化

陈善桂

方法一定要优化吗?
——对两个加法教学案例的反思

陈善桂

算法多样化并优化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已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已经走入了误区。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学生根据主题图列出算式:30+2和2+30。

师:你们打算怎么计算呢?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时收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仪上展示,并一一评价。

生1:用数的方法,30,31,32。

生2:摆小棒的方法,先拿出3个一捆,再数2根。

生3:拨一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3颗,个位上拨2颗。

生4:列竖式(如右图所示)。

生5: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32。

师:生5的这种方法叫做数的组成法。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种方法。30表示3个十,2表示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32。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们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

生:数一数的方法,列竖式的方法。

师:如果不是30+2,而是30+8呢?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

生:数一数、拨一拨的方法。

师:怎么还是数一数、拨一拨啊?那我觉得用数的组成法要方便点。

对学生的这一回答,老师感到很无奈,只能要求学生再次一起回顾数的组成法。

【案例2】教学9+6。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9+5,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种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9+6。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生1:因为9+5=14,所以9+6=15,就是14+1。

生2:9+1=10,10+1=11,依次这么加,一直加到14+1=15。

生3:10+6=16,16-1=15。

生4:9+1+5=15。

生5:5+4+6=15。

师: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喜欢各种方法的都有)我们举手统计一下,看看喜欢哪种方法的同学多。

最后老师硬是没有把学生引导到第四种方法即“凑十法”上来。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始终无法符合教师的预设,让教师的处境很尴尬。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不是在因势利导,而简直是在强人所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要实现优化,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交流、分析、比较、体验,让学生在将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与别人算法的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事实上,在这两堂课上,教师认为数的组成法好或是“凑十法”好,一是因为学生刚学过数的组成,教师要求用数的组成法来计算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因为“凑十法”能为以后的简便运算带来好处。但是学生却并不买老师的账,以各自当前的认知能力来判断哪种方法好。更何况,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教师认为数的组成法和“凑十法”好,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的,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同时,方法会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今天觉得这个方法好,到了明天不一定会觉得这个方法还好。那我们教师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是不是一定要将方法优化呢?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接受学生的意见,告诉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今天我们认为的好方法,将来不一定是好方法,今天我们认为不好的方法,也许明天或将来就是好方法。

(作者单位: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用数案例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趣”相融,让“点”动起来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