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 “支架式” 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2016-08-04赵娟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支架式感应电流杯子

赵娟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支架式”教学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 “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中,根据支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情境式支架、问题型支架、实验型支架等.《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中具有典型探究特点的课型,本文将从对这节课中的不同支架构建的分析,说明各种支架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1 情境支架

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变了一个小“魔术”,操作步骤如下:

(1)向学生展示课前已倒扣在桌上的两个纸杯;

(2)手拿一个已与电流表相连的圆形线圈(电流表的表盘通过电脑摄像头拍摄,再经高亮度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以便观察);

(3)让学生观察:当线圈由上至下套住第一个纸杯时电流表是否偏转.

(学生很好奇,不知老师要干什么.当线圈由上至下套住第一个纸杯的过程中,电流表没有任何动静时,学生略显茫然.)

(4)教师不慌不忙,继续让学生观察:当线圈由上至下套住第二个纸杯时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此时电流表发生了偏转,学生好像已经想到结果,所以没有太大反应.)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猜:为什么第二种情况指针发生了偏转?

学生答:“杯子下面有磁铁”.

教师平静地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个杯子下面到底有什么.”

(5)首先打开第一个杯子,让学生看杯子下面的情况.

(被杯子扣住的桌面上空无一物,学生并不奇怪,这已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6)再打开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杯子下面的情况.

(在杯子打开的一瞬间,学生脸上表现出了愕然——杯子下面空无一物,这与他们所想情况不相符.

短暂的惊讶后有学生提醒大家,东西在杯子里面,学生期待老师展示杯子里面给他们看.)

(7)教师将第二个杯子的杯口面向学生,展示内部情况.

(学生一起望向杯内,当看到杯中情况时,他们不约而同发出了“啊”的一声,原来杯内也空无一物,这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当学生还处在疑惑之中时,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点评 执教者通过一个小“魔术”创设问题情境,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这个实验起到了良好的设疑激趣的作用,几分钟的开头时间不长,但它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非常关注这个现象的原因,为学生从第一个水平向第二个水平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相当精彩的情境支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良好的情境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建构各种情境支架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问题支架

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之前,教师让学生通过如图1实验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它情况是否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1)根据图1回忆初中学过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点评 通过课本上的一幅图和简短的回顾,使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快速回忆,既建立了初高中知识的联系,也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教师介绍如图2、图3的实验器材后进一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2)利用图2所给的器材,你打算设计怎样的电路来讨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如何操作?得到的结论如何?

问题(3)利用图3所给的器材,你打算设计怎样的电路来讨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如何操作?得到的结论如何?

问题(4)以上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共性?

问题(5)如果磁场不变,是否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6)以上各情况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什么?

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建构着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条件.

点评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支架,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然地随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就逐渐深入.

3 实验支架

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均积极动脑、动手,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尝试各种可能的操作方法,积极寻求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

探究一 利用实验器材(一)连成如图4电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探究二 利用实验器材(二)连成如图5电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在经历了实验探究之后,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并将各种操作方法进行展示,同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从表中的不同情况总结出具有共性的结论.

点评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各种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除了采用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拔出螺线管等常规方法外,还有的同学采用了将铁芯在螺线管外部移动、旋转等方式来探究有无感应电流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研究了多种可能性,最后又将结果进行筛选、分析、总结,寻求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学生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物理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实验支架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拓展物理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小组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不知该如何进行探究,应采取哪些操作方法.这时,教师给他们稍许的提示,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实际上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架”——建议支架.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从而使学生在自己搭建的支架帮助下,智力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除了以上提到的情境支架、问题支架、实验支架、建议支架外,学习支架中还有图表支架、工具支架等不同的形式.“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讨论,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的精华之处是让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表达个人的文化态度和观点,学生不仅能认识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的重要性,而且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支架式感应电流杯子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神奇的杯子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楞次定律释疑
《愣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五类常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