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众有道,诗意前行

2016-08-03向二勇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爬山虎藤蔓

向二勇

有人说:个体是重要的,因为每个集体都由个体组成。也有人说:集体最重要,因为每个个体都离不开集体而独立存在。睿智如你,怎么看以上的说法?看了这两位同学的解答,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学生show1

个体的美学

付海冬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始终坚持:人,是一种独居动物,个体的存在是造物主所创造的最具有独特意义的美!换言之,个体才是最为重要的!

有很多人并非如此认为。就我所知,首推马克思的思想。集体主义思想贯穿了他的理论的始终,个人无条件地牺牲自己的利益来铸就集体的辉煌被作为一种本能要求存在。

然而,由苏联和中国的早期建设经验来看,这种对于集体的过分看重往往会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利益。长此以往,轻则会造成社会动荡,重则导致一个国家乃至社会体系的崩溃。正如乔治·奥威尔在他的《1984》中描述的那样,当个人完全服从于集体之后,所带来的绝非美,而是无止境的恶!

其实,关于个人独立于集体的主张,很早以前的中国就有许多人提出,其中老庄无疑是阐明得最为通透的两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和庄子的“逍遥论”,这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个体美的诉求。尽管老子的“小国寡民”没有对集体与个体做泾渭之分,但那也只是因为物质层面上的不足。道家,在精神层面上,是一种对个体超脱的无止境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体与集体的联系似乎越来越紧密,然而事实上,这却是一种分离。人们越是靠近,越是想要远离,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越是难以掩饰。于是有了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有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是梭罗个人的离群索居,还是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盖茨比的特立独行,都是一种对于个体美的探索,都属于个人远离集体的伟大尝试,都获得了成功。

虽说集体由个体构成,但是当集体成型之后,它却反过来成了个体的束缚,这正是矛盾的根源。而从目前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层面上来看,这一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集体仍需存在,个体无法泯灭。

李泽厚想通了问题的根源,所以他从美学中探寻,即美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而非物质上的满足。所以在这里个体可以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而不构成矛盾。这样一来,集体作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存在,而个人从精神上去追求个体的美,相得益彰。

如此,集体与个体之间便被物质与精神分离开来,对于个体的追求与对精神的追求相一致。也正像追求物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精神上的超脱一样,对于个体的美学追求是我们最本源的追求。

亮点品味

思辨的色彩,精神的光芒,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所谓“题好文一半”,“个体的美学”这个题目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此外,小作者观点鲜明,文章开头便开宗明义,亮出自己的观点:个体才是最为重要的。然后在论证观点时,先驳后立,正反对比,先列举了苏联过分看重集体的弊端,并顺势引出老子、梭罗、菲茨杰拉德的例子,彰显个体的价值。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并不偏激,并没有一味强调个体进而忽视集体,而是通过“美学”这一桥梁,让个体的价值在精神上获得超越,从而升华了主题。

学生show2

藤蔓舒卷

杨阳

我脑海里常常会浮现一个景象:乌云悄然袭来,阴冷的疾风呼呼地吹打着那满墙的爬山虎。然而那片长在墙上的“绿海”只是轻轻翻卷了层浪花,随后又归于宁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失措与摇摆不定。

对于这样一幅图景,我很疑惑:那小小的吸盘与细细的卷须为何作用那么大?狂风暴雨之下,大树因其错综复杂、深埋地下的树根,方能矗立不倒,而爬山虎却全然凭借那吸盘与卷须,任那狂风碾过。

被好奇心驱使的我,翻开了记载爬山虎的古籍。书上是这样说的:“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叶于阔卵形,多三裂,叶柄细长,花黄绿色,浆果球形。茎上有卷须,先端有吸盘,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对此,我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最后,我下定决心,来到那片爬山虎面前,仔仔细细地贴着它看,却又大失所望。小小的吸盘,细细的卷须,真的没什么可研究的。那吸盘小得可能连我小拇指指甲的六分之一都不到,那卷须细得如头发丝。

我懊恼地挑起一株爬山虎,阻力却很大。这时,我才发现,那片爬山虎早已不知是由多少株组成的了。每一节茎都互相交错着,叶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那吸盘密密麻麻地遍布了整面墙,连那细长的卷须也早已分不清是这株还是那株的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挑拨出一株藤蔓,则得花费拔出一大片藤蔓的力气。

我顿悟,这便是集体的力量!每一株藤蔓本是一个个体,然而正是那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个体组成了一片“绿海”。然而也正是那相互交错的一片“绿海”保护了其中的每一个个体。

由此我想,正如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是由每一个体组建的,然而也正是那和谐稳定的集体与国家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体。汉时名将霍去病有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果国家不强大,集体不安定,个体的“小家”又怎能有保障呢?民离国,则无以栖身之处。因此,只有集体的长治久安,方能真正带领我们每一个人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时此刻,暖暖的阳光正轻柔地抚摸着那一株株藤蔓。清风拂过,藤蔓舒卷,相互交错,相互扶持,相互连接。微风中,那片“绿海”尤为清秀怡人,似乎连那阳光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舒卷着的藤蔓便那么生长着、舒展着,而光影中的那一片绿流光溢彩,一直氤氲到了我的心里,久久不去……

亮点品味

浓厚的生活气息,细腻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亮点所在。小作者显然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人。文章由生活中的一幅图景入手:爬山虎在狂风中岿然不动,进而引发思考,最后在实地观察、亲身实践之下,才解开疑惑:这便是集体的力量。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而联想到国家与每一个人的关系,再次突出集体的重要性。最后回到对于爬山虎的描写中去:骄阳下的爬山虎愈发熠熠生辉。始于生活,终于生活,首尾呼应。

老师说

集体与个体,总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这样一个思辨哲理类的材料作文,我们应该辩证看待。集体和个体,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但需要有所侧重,不可平均用力,要有详有略。鉴于此,可以进行如下立意:1.侧重个体。如展现集体因“我”而精彩,或者体现太阳中奋力燃烧的火苗。2.侧重集体。如集体的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再如独木不成林,都是侧重集体。3.两者都重要,即谈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但也能侧重集体中的个体价值,或者凸显个体组成的集体。如一位考生在文章中侧重个体的价值,这样才能在集体的洪流中诗意地前行!

同题PK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两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虽然观点针锋相对,但都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付海冬的《个体的美学》,以自身的阅读与思考为基础,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有政治军事素材,还有老子、梭罗、菲茨杰拉德、李泽厚等人文素材,纵横古今中外,涉猎军事、人文、美学等多个领域,彰显了小作者丰富的知识面,也从侧面体现了小作者对个体精神自由的美的追求。

杨阳的《藤蔓舒卷》,有生活气息。由生活场景入手,最后又以“爬山虎的图景”作结,首尾呼应,结构缜密。当然在素材的运用上,无论是引用古书中有关爬山虎的记载,还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运用,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两篇文章给我们深切的启示:读书,可以积淀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拥有深邃的思想和不凡的见识。而生活,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原汁原味的作文素材,只要推陈出新,同样也可以出彩。《个体的美学》以文气胜,而《藤蔓舒卷》则以生活优。读书、生活,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菲茨杰拉德爬山虎藤蔓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漫游藤蔓幻境
天际藤蔓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