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旋:一条大鱼寻找天空

2016-08-02吴乃歆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张春大鱼海棠

吴乃歆

2016年4月,一句“赴你十二年之约”让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再度引爆朋友圈。从2004年的flash短片到2008年的电影样片,《大鱼海棠》曾经惊艳了一众动漫爱好者,甚至有人将其誉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然而今年7月,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才终于上映,于是又有了“第一神坑”之说。对于导演和编剧梁旋来说,电影《大鱼海棠》起源于他的一个梦,而现在这个梦已经变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世界观的奇幻故事。说到《大鱼海棠》对自己最大的改变,梁旋笑了:“做完这个电影我们都老了。”

一个梦做了12年,在电影完成的时候,作为导演和编剧的梁旋感到有些失落,“因为做了那么久,它已经变成我日常的一部分了,突然之间结束,我会有点不太适应。”

小时候喜欢童话故事、长大后喜欢电影的梁旋“阴差阳错”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大学期间,他经常翘掉不喜欢的必修课,而在他喜欢的文学、电影、音乐类的选修课上,梁旋总是很认真。

在清华的三年里,对梁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识了当时在清华美院上学的张春——《大鱼海棠》的另一位导演。两人的缘分源自学校的BBS论坛,由于在网上颇为聊得来,梁旋和张春约了见面。见面之后,梁旋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一句话:“这个人可能会改变我的命运。”

今天再回头看这句话,梁旋说,一方面自己惊讶于张春在美术上的才华,另一方面,张春让他找回了最初的自己,那个喜欢文艺、喜欢创作的自己。

2003年,“天性开了”的梁旋没有参加大三下学期的所有期末考试,他决定退学。离开清华之后,梁旋开始和张春一起做动画,参加比赛,《大鱼海棠》最初的flash短片就是那时候的作品。

2005年,梁旋和还在上学的张春成立了彼岸天公司,这个名字是两人英文名Tidus和Breath缩写的谐音(B&T),他们决心要做中国最好的动画电影。之前收获了不少赞誉的《大鱼海棠》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只是梁旋没有想到,完成这部电影的过程竟然那么漫长。

因为找不到编剧,从没写过电影长片剧本的梁旋只能自己一步步地尝试,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第一稿。梁旋坦言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自己总想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接下来,更大的难题摆在了 《大鱼海棠》的团队面前——资金。2007年,《大鱼海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但这笔钱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在完成最终的剧本并制作了一段近十分钟的样片之后,2010年,《大鱼海棠》项目一度暂停。梁旋给出的原因是,当时的市场环境还不允许这样一部三千万预算的动画电影出现,没有投资人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直到2013年4月,《疯狂原始人》的票房超过四亿,而这背后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上升。观察到这样的变化,梁旋和他的团队认为也许《大鱼海棠》已经到了合适的时机再度启动,他们在微博上请求大家的帮助,希望见更多的投资人。当年的6月17日,《大鱼海棠》进行了一次目标120万元的众筹。在梁旋看来,这次众筹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筹集到资金,而是以此向投资人证明这个作品是广受欢迎的。这次众筹有3510人参与,共筹集到158万元,完成率达到131%。而《大鱼海棠》也因此找到了投资,电影制作逐渐步入正轨。

对于即将接受市场检验的 《大鱼海棠》,梁旋表示:“观众不会埋没任何一部好看的电影,所以我们只要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用到怎么把电影做得更好看就可以了。现在看来我们内部很满意。”

当被问及接下来的计划时,梁旋笑着说:“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下一个梦。”

Q=《北京青年》周刊A=梁旋

Q:在电影《大鱼海棠》的制作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A:第一是找钱,第二是人才。找钱的困难在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没那么好,而且我们是新导演、新团队,怎么让投资人相信这样的题材是有市场的?我们这些新导演能够驾驭这样的题材?这是需要冒风险的。所以在2008到2009年我们做完样片开始融资的时候,并没有很顺利。所有的投资人都说很好、很喜欢,但就是没有人落到最后签字的那一步。这件事是需要承担蛮大风险的,只有他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们这件事才能往前推。

Q:《大鱼海棠》中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方面是怎么构思的?

A:还是故事需要,我们不会强加一些东西。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来源于一个梦,只是后来我们发现原来它很早就存在。它是一块宝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灰尘抹掉,找到它本来的样子。

Q:怎么看现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

A :现在只要有好作品就会很好,像《疯狂动物城》,如果在早几年,根本不可能达到15亿这个量级的票房。现在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口碑能爆的电影,观众就会买账,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了。

Q :你刚刚举的例子都是国外的片子,就咱们国家的动画电影来说呢?

A:观众才不会管你是哪国的片子,他只要好看。对于好看的标准,国外很擅长幽默、夸张的东西,中国人并不一定擅长这些。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不会像老外那样经常一惊一乍的,我们会比较含蓄。我们理解的美、神秘感和诗意跟外国人是不太一样的,那是我们最独特的东西。我们不能用他们擅长的东西去和他们比,也不需要去模仿他们很搞笑的那些东西,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很难打得过他们。我们自己本土化的东西,那些只有我们能理解的中国的美、中国的诗意、中国的神秘感、中国的故事,那些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文化上的东西,那些我们土壤里扎根生长出来的东西,会对大家产生亲和力。其实中国的哲学特别有魅力,像庄子、老子的哲学都是特别有境界的,如果有动画片能够把这种境界多多少少地表现出来,那一定是会让世界惊叹的。

Q:什么时候开始对动漫感兴趣的?

A:我小时候其实并没有对动漫感兴趣,但是会看很多童话书。我小时候几乎不看别的书,就对童话特别感兴趣,我会让我爸妈给我找所有能找到的童话书。年纪再大一点之后我会看一些漫画。我更多地还是喜欢电影,因为电影本身是一个造梦的属性,我希望观众能在这个梦里获得一些新鲜的体验。

Q:那当时做《大鱼海棠》flash短片的时候为什么会想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

A:那应该是因为认识张春吧。我恰巧在学校认识了张春,他是一个天才,我和他在个性和专业技能上又是完全互补的,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做短片。做短片既能够让我们一起在北京生活下去,又可以实现创作的快感,还可以很快得到观众的反馈。我觉得我应该是认识张春才走上了这条路。

Q :你们两个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情景?

A:我们在BBS上比较聊得来,然后就见面了。我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人——就是他们美院人,他们更自由一些,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森林里生活的那种状态——不用为了考试而应付考试,而是你学的东西本身就是你喜欢的。

Q:你从清华退学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A:那是2003年我上完大三的时候。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是被周围的人影响着,我也一样,虽然小时候很调皮,但大了之后还是好好学习,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上了清华之后,按照正常的路来说我应该出国,大一的时候我也有这样考虑,但后来慢慢发现要出去的话我还要学很多我根本不会去用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天性就慢慢地开了。我三四岁的时候是在森林里长大,所以会有一种不受管束的天性。之前被周围的环境束缚着,就像电影里的大鱼一样。而当有一天我认识到自己是谁的时候,就不会再去管这些。

Q:“彼岸天”刚成立的时候会不会比较艰难?

A:还好,初期挺顺利的。因为我们俩一起合作参加比赛,拿奖,然后在业内就有了一些名气。我们开公司的那些项目都是别人找过来的,我们不用为这个发愁,通过做广告、培养自己的卡通品牌可以养活自己。所以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但没想到后来做电影的过程那么漫长。

Q:这两年很多人都在谈国漫崛起,你有什么看法?

A:环境会越来越好,但现在还是一个拓荒时期,因为中期的制作人才仍然非常匮乏。这是一个机会的问题,人才没有能够锻炼自己技能和创意的机会就没办法成长。如果有好作品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进来然后得到成长,遇到作品的时候就能发挥相关的经验。现在是没有人有这样的经验,只能靠着一些人的天赋和热情去做,这是一个断层。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能组建一个团队,然后大家一起为这个事情努力。因为标准很高,如果想很快够着这个标准,这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是经过一些好的片子,像去年《大圣归来》就很好,慢慢地会有一拨人得到锻炼和成长,作品好的话市场也会得到良好的反馈,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就会进来,然后整个行业的待遇才会变好。这样的话人才就不会流失,否则大家毕业之后就跑到游戏公司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因为做动画太辛苦了,待遇也不太好。只有好作品获得市场认可,然后更多人参与到好作品的制作当中并获得成长,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才刚刚开始。

Q :你说你是对电影比较感兴趣,以后会去尝试不是动画的电影作品吗?

A:我们对动画电影的定义很广泛,比如像《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只要是建立在一个奇幻世界观下的电影,不管是特效也好,真人也好,都是动画电影,我们都有可能会去尝试。

猜你喜欢

张春大鱼海棠
借 刀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借刀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借刀
海棠酒满
借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