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08-02季俊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挑战杯金奖赛事

季俊杰,陈 喜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季俊杰,陈 喜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挑战杯”创业大赛举办九届以来,竞赛的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也孕育了许多具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但也存在获奖高校及其所在地域分布不均衡、参赛动机过于功利、竞赛成果难以转化、赛事专栏网站简陋、缺乏赛事交流平台等问题。基于此,今后主办者和相关单位应采取改革措施,如回归竞赛宗旨、完善评选理念和规则、建立赛事专栏、创建赛事自由交流平台等,以提升竞赛成效。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教育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挑战杯”竞赛的两大组成项目之一(简称“小挑”),它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盛会”(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是开展创业教育重要的实践平台。该赛事对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九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基本情况的分析,获得对这一赛事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寻求完善对策。

1 “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目的是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推动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后,在此类赛事影响下,一些知名企业得以诞生,如Excite、Yahoo等。随后大学生创业竞赛迅速风靡全球,被各国政府和高校效仿。1997年,清华大学承办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启了该赛事在我国的先河。从第二届开始,“挑战杯”创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第十届尚在举办之中)。

“挑战杯”创业大赛甫一问世,规格和影响不断提升:首先,从承办单位看,为保障赛事的举行和推广,九届赛事均由985高校承办,这保证了赛事的规格和社会影响,而且承办单位所在地均是区域乃至全国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交通发达便捷,为该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参见表1);再从竞赛规模来看,首届参赛高校仅120所,此后参赛高校逐届增加。最多的超过上届107所,最少的也多了16所,第八届已增加到390所;同时,参赛作品也整体呈递增趋势。除第六届比第五届少5件作品以外,其余各届参赛作品均多于上一届。首届竞赛参赛作品仅30件,到第八届已增至650件(参见表2)。参赛高校和作品的递增趋势,反映出竞赛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

随着竞赛规模和影响的扩大,竞赛质量也不断提升。首先,这体现在参赛作品的类别多样性方面。挑战杯创业大赛将参赛作品分为农林畜牧与食品类、化工技术与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生物医药类、文化创意与服务咨询类、机械能源类等七大类别。首届大赛获金奖的作品主要局限于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农林畜牧与食品类等少数领域中。此后各届金奖作品的类别逐步扩展,进而实现了七大类别全覆盖。而且,各类别作品的得奖数量分布比较均衡。据统计,九届“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作品合计329件,其中电子信息类作品占金奖总数的20%;文化创意、服务咨询类作品占19%;化工环境类作品占15%;生物医药类占14%;农林畜牧与食品、机械能源类各占金奖总数的10%;材料类占8%(参见表3)。金奖作品类别分布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从侧面表明了选手就读专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获奖比例逐届增加。第一届获奖比例仅7.5%(首届竞赛只设金奖和银奖,其余八届都设了金、银、铜三种奖励),第二届上升至33%,第六届上升至66.8%,后面三届均超过94%。其中,首届获金奖比例为2.5%,此后逐步上升,第八届已上升至10.6%(参见表2)。获奖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参赛作品质量的提升。

总的来看,“挑战杯”创业大赛举办17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它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了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有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它也为大学生施展创新创业才能提供了平台,加速了大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该赛事的推动下,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例如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视美乐、方舟万宝、掌上大学、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等得以问世,并发展壮大。

表1 历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举办的时间、地点与承办高校

表2 历届“挑战杯”创业大赛竞赛规模

表3 九届“挑战杯”创业大赛获金奖作品类别

2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问题与不足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九届以来,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获奖高校及其所在地域过于集中,反映了评选理念的片面化

对九届“挑战杯”创业大赛获金奖的高校及其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后发现,历届获金奖最多的是清华大学,累计达16项,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累计获12项,再次是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各获10项;获5项金奖以上的23所高校共获金奖数167项,占329项金奖总数的50.76%,其中17所为985高校,共获133项金奖,占金奖总数的40.43%。在获得6项金奖的14所高校中有13所是985高校。这说明,985高校获金奖概率最高。另外,获5项金奖以上的23所高校,共获金奖数112项,占金奖总数的34.04%。而在这23所高校中,有18所是教育部主管,占78.26%。这说明教育部直属院校在此项赛事中占有优势(参见表4)。此外,高校所在地域经济越发达,获金奖次数越多(参见附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经济实力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水平影响获金奖能力”这一规律。

表4 九届“挑战杯”创业大赛获3项及以上金奖高校名单一览表

附图 历年各地区获“挑战杯”金奖的总数数据来源:“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tiaozhanbei.net/)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chuangqingchun.net/)收集资料整理所得

另一方面,挑战杯创业竞赛的宗旨是“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1]。因此,相比更加强调技术含量的“挑战杯”竞赛的另一项目——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竞赛更加注重对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市场的实际应用前景,对作品的技术含量并无明确要求。然而检视历届创业竞赛获金奖作品可以发现,获奖作品大多以高科技为主,这反映出评选工作偏离了宗旨,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的片面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科研学术水平更高的发达地区名牌大学对夺金占有绝对优势,而占高校绝对多数的普通高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与金奖无缘。

2.2 参赛选手功利性太强

“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宗旨是“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显然,“挑战杯”大赛举办的真正意图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勇气,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实战演练平台。但是,有些高校和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奖,忽视了通过参加竞赛使学生获得意志与能力的锻炼,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例如,“赛沃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建筑大学几名在校学生的参赛项目,一位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就是奔着获奖来的,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参加类似的比赛了,前两次连决赛都没进,希望获奖之后能对自己找工作有所帮助,毕竟现在的企业特别看重求职者的创新能力。”[2]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三青也曾指出“竞赛走到今日,学生为了学校名誉而赛的心态逐渐淡化,调查显示,只有12.8%的人表示是为了学校名誉而赛,学生更看重创业体验、保研、奖金这些现实的功利”。[3]显然,这样的创业项目是缺乏实际价值的。

2.3 参赛作品难以转化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曾认为,早期的一些创业计划大赛偏重纸上谈兵,不强调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商业性。[4]镇江市创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岭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科技成果、创业计划与市场、资本的对接并不顺利,目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奖项目的转化率还很低。[5]可见,学生参赛作品存在理想化,成果转化较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缺乏参与教师的科研。丁三青曾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得之于学生对教师科研的参与。”[3]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二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大都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仍然作为主要教学环节,课内学时多,实践环节少。[6]

2.4 赛事专栏网站简易,信息发布不完整

“挑战杯”大赛官网主要功能是发布赛事相关信息,及时了解赛事进展动态,为关注赛事者提供方便。通过上网浏览检索发现,承办高校主要是依靠学校门户网站来发布赛事信息,但缺乏在学校门户网站设立赛事专栏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官网(以下简称挑战杯官网)设明细专栏。

目前,设立关于“挑战杯”大赛的网站主要有三个,即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官网、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官网(包含第九届“挑战杯”大赛)和挑战杯官网。在这三个官网中,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官网是做的最好,发布的信息最齐全,针对性最强,但是只适用于第八届“挑战杯”大赛,适用性较差,不能对历届“挑战杯”大赛的赛事信息进行记录报道。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官网和挑战杯官网发布赛事的信息范围广、较复杂、不全面,没有对赛事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缺少站内搜索功能,例如历届参赛作品签约转化情况、签约作品的具体名称等都没有完整发布,给关注赛事者和赛事研究者带来些许不便。

2.5 缺乏赛事交流平台

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透明,在竞赛前,每个创业团队与评委组成员之间是缺乏专门指导性交流,九届皆如此。虽然保持了竞赛的公平、公正、透明,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交流指导平台。在第五届“挑战杯”大赛时,山东大学创业团队的肖莎同学说,他们原本准备了很多问题,想跟产业界的老总们进行深入交流。可惜,评委提问答辩时间只有4分钟,两个问题问答完时间就用完了。[7]根据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事记发现,在决赛前,7月~10月: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堂系列活动,主要是请创业成功者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传播创业知识等;决赛期间,10月~11月:举办大学生创业学术研讨会、“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创业分享会。[8]可见,“创青春”也仅仅是停留在分享上,并没有组织专家评委与参赛学生深入的交流和辅导,能私下交流的也仅仅是参赛学生之间创建的QQ群、微信群。然而,台湾却不同。台湾的苏治华曾表示,他在台湾组织的创新事业竞赛,每次都会邀请到100多名企业界的领袖作为评委,并且将创业团队与企业领袖组织到一块,进行一个长达三天两夜的面对面交流,你的项目是什么,有没有赢利的模式,能不能被市场接纳,要做哪些改进,都可以在交流中慢慢得到解决。[7]

3 政策建议

今天“挑战杯”创业大赛已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放飞创业梦想、追求报国理想、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舞台,成为青年大学生交流创新创业思想、展现智慧才华的有效载体。[9]为进一步提高竞赛成效,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祛除功利,重拾竞赛宗旨

“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宗旨是“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这也是赛事的灵魂。为了改变竞赛中的功利之风,提升竞赛成效,须重拾竞赛宗旨,祛除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一是积极营造传递正能量的竞赛文化。“挑战杯”创业大赛举办不仅是参赛学生展现创新创业能力、争夺奖牌的平台,更应该是激励大学生力争上游、拼搏进取和敢为天下先的勇创精神。因此,竞赛组委会应努力塑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弘扬公平、公正、透明的竞赛规则,奖励易转化、脚踏实地的参赛作品,严厉打击参赛动机不纯行为如弄虚作假、剽窃别人研究成果等。同时,各高校要积极配合竞赛组委会,出台相关竞赛条例或文件,协同推进,联合营造一个纯净的、有活力的竞赛平台。二是以育人为宗旨,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宣传,纯洁学生的参赛动机,避免为拿奖而比赛的倾向,同时减少挑战杯竞赛成绩与高校评估挂钩的权重。这样高校就不会背着负担去竞赛,更不会弄虚作假为获得好的成绩而竞赛。

3.2 完善评选理念和规则

大赛评选理念对大学生参赛作品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挑战杯”创业大赛的获金奖作品中高科技型项目占绝对多数,而少见富有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业项目。这反映出参赛者对竞赛理念和宗旨的错误理解,也折射出主办方评审标准的单一化倾向。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所言,“创业范围一定不能只强调高科技,我们的创业大赛最后评出来的如果全是高科技产品,就有问题,中国就业人数的70%是在传统领域,不能说做传统就不好了”。[10]如果长期坚持单一的技术化评审倾向,创业大赛势必异化为科技大赛和学术大赛,这不但背离了培养创业人才的竞赛宗旨,也会导致绝大多数在学术水平上处于劣势地位的普通高校丧失参赛热情,更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产品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因此,主办单位应该将参赛作品的评价标准多元化。既要鼓励“高精尖”、更要支持“接地气”,扶持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项目。

3.3 提高作品转化率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曾说过,多少技术死在实验室里,活出来的才是好技术。创造社会价值,让无数人受益才是好技术。[11]所以,大学生参赛作品能否顺利实现转化,服务社会,才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改善大学生参赛作品理想化,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呢?

第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创专融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黄侃认为,参赛作品灵感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很少能够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不能与之进行很好地对接,因此设计成果也不容易落地和产业化。[2]因此,该赛事的举办方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把企业的需求发布在上面,以供学生参考。其次,鼓励学生创业项目与本专业相融合,提高项目的转化率。

第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研究发现,参赛作品理想化与学生参与科研程度有关。在学校,书本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科研,可是,学生科研能力有限,因此,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学生参赛作品实用性,加快其转化速度,让作品更快的服务社会。风险投资家沈南鹏有类似的观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曾说过,推进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包括学生)和拥有核心技术的科学家有更多地结合和沟通。[12]

3.4 建立赛事专栏,发布完整信息

如今是基于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对信息接收者至关重要。“挑战杯”大赛设立赛事专栏网站少且简易,信息发布不完整等问题,对关注赛事者和研究赛事者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竞赛的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平台,应不断完善网站信息服务。

3.4.1 设立赛事专栏报道。承办高校是赛事执行者、举办者、服务者,对赛事举办进展情况最了解,应本着为信息接收者提供便捷的基础上,及时把赛事信息传播出去。但是根据网络检索发现,承办高校大多数并没有在学校官网上开辟赛事专栏报道,更多的是与其它类型的信息一起发布在学校新闻动态或通知公告里,并没有对信息做分类处理。

3.4.2 赛事信息分类发布、存档。挑战杯官网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事。根据官网发布的赛事信息情况,明显可以发现并没有对这两大赛事设立信息专栏,显得很凌乱,再加上缺少站内检索功能,给赛事研究者等人员收集赛事信息带来周多不便。因此,建议负责挑战杯官网的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站规范管理,增加站内检索功能,实现赛事信息的分类发布,建立历届挑战杯大赛专区存档库,让浏览者进入挑战杯存档库可以查看到历届“挑战杯”大赛的竞赛情况。

3.5 创建赛事自由交流平台

“挑战杯”大赛缺乏一个可以有效的实现评委与参赛大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平台。那么,该如何创建这个平台呢?具体要做到如下两点。

3.5.1 建立多层次的、多学科背景的指导专家库。“挑战杯”大赛采取三级赛制即学校赛、省赛(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赛。在全国赛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赛团队,参赛的作品种类繁多。因此,在创建平台前,举办单位要协助主办方先建立好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背景的指导专家库。其次,要从全国范围内邀请不同行业的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其中。

3.5.2 举办指导专家与参赛团队的交流会(又称见面会或互选会)。在交流会上,专家小组(一位高校专家和一个企业家构成)可以与参赛团队之间进行互选,目的是确定指导关系。确定后,专家组要伴随参赛团队进行接下来的全程比赛的跟踪指导。这点要向台湾学习,指导期间需帮助参赛团队完善创业作品,提高作品的可操作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战预演。

[1]“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EB/OL].[2016-06-01].http://www.tiaozhanbei.net/rules2.

[2]高靓.大学生创业计划为何难落地[N].中国教育报,2014-12-23(1).

[3]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87-94.

[4]邓锋.尽早培育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EB/OL].[2016-06-01].http://www.chuangqingchun.net/article/15688/.

[5]大学生创业计划成果转化不能等要做好三个对接[EB/OL].[2016-06-01].http://www.ycxy.org.cn/cn/2015/340756.html.

[6]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9-130.

[7]叶铁桥,郑燕峰.“小挑”怎样走出象牙塔[N].中国青年报,2006-10-18(4).

[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回顾[N].中国青年报,2014-12-26(2).

[9]侯宏虹.创业人生——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45-46.

[10]俞敏洪.大学生创业要鼓励,培育,给予资金支持[EB/OL].[2016-06-01].http://www.chuangqingchun.net/article/15691/.

[11]马云.近期关于创业的思考创青春官网[EB/OL].[2016-06-01].http://www.chuangqingchun.net/article/15695/.

[12]沈南鹏.推进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和拥有技术的科学家更多融合[EB/OL].[2016-06-01].http://www.chuangqingchun.net/article/15690/.

"Challenge Cup"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Jl Jun-jie,CHEN Xi

(School of Tax and Public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es,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Challenge Cup"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Research found that since nine"challenge cup"Competitions were held,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competition gradually has ascended and the competition has cultivated a lo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also has given birth to many enterprises with market prospect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challenge cup"Competition,such as unbalance of winning award in region,the contestant’s Utilitarianism purpose,difficult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ition’s achievement,crude competition web site,the lack of competition platform and so on.Therefore,the organizers and the relevant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such as return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competition,improving the selection idea and rule,setting up competition columns,creating free exchange platform and so forth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etition.

Challenge Cup;college students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G646

A

1004-2237(2016)03-0115-06

10.3969/j.issn.1004-2237.2016.03.023

2016-05-20

2016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6YB054)

季俊杰(1977-),男,江西南昌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E-mail:155318088@qq.com

猜你喜欢

挑战杯金奖赛事
本月赛事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四)
金奖作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