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构建

2016-08-02张必斌杨茂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育

张必斌,杨茂林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普通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构建

张必斌,杨茂林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多元体育需求,开发引入新兴体育课程,丰富内容,凸显体育的教育价值。拓展训练课程符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出发,提出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建设框架。

普通高校;高校体育;拓展训课程

拓展训练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功能,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队组织形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体育功能的多元化,也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快乐学习”,注重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不断的反思、分享、总结,升华为自身认识,更能在实践中贯彻,达成知行合一,激发个人潜能、获得个人及团队成功。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简单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教师是“主角”,比较适合运动技能训练的“跟随式”学习。拓展训练课程改变了学生“配角”的角色定位,注重“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原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益的完善。

为了满足现代公司、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需求,1995年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大陆,对于提升员工意志、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有较大的帮助。随后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02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组建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基地,并以本科生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素质拓展训练课。其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高校跟进,一些高校没有开设拓展训练,但每年也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拓展活动,拓展训练课程独特教育价值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化的必要性

1.1 符合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新《纲要》指导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健康第一,还包括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等重要理念,传统体育课程已难以全面覆盖[1]。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强调“体质教学思想”“技能教学思想”,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功能。拓展训练的引入提供了差异化的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训练,弥补传统体育课程能力培养的“短板”。

1.2 体育教学资源多元化

传统体育教学单纯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出现了“喜欢体育课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深层次原因是教学资源的单一。从小学到大学,教学内容并无多大的变化,出现了“审美疲劳”,学生需要不同的课程内容来满足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高校体育也亟需增加“新鲜血液”,引入新兴体育课程。拓展训练将体育的课程搬到自然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加深对自身及他人的认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整个过程贯穿“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核心理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依据拓展训练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对设备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游戏拓展训练,需要特定器材的攀岩拓展训练、在湖泊河流中的激流拓展训练等。

多数的拓展训练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我国高校完全根据自身情况适时、适度开展。高校占地面积广阔,且多数地处城郊,校园内湖泊、假山、人工林、草地、广场等都为体能拓展训练提供了天然的场地,器材可以根据开展项目采购和自制结合,最大限度的开发校园内外环境或创建人工环境,完成课程预设的任务,赋予体育课程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1.3 完善体育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作为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在“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能够较好地落实新《纲要》“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2]。高校传统体育课程基本遵循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固定模式,机械的“讲解—示范—练习”教学模式,对运动技术的教学比较适合,有利于学生的掌握。然而存在将“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人为地割裂,缺乏足够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形成了似乎体育课就是“没完没了的跑、跳、投和广播体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的厌学。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学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亟需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参照体验式学习流程包含6个环节:体验—分享—交流—反思—整合—应用。体验是基础,包括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形成初步认识,也就是所说的“行”;关键是分享,师生或学生间双方相互沟通、启发、归纳,升华为自身的认识,也就是所说的“知”,进而改变行为,做到知行合一。拓展训练丰富的教学内容,带来的运动乐趣和成功体验,不仅课堂教学上,也成为课外各项活动的重要选择,各高校学生组织经常性开展各类拓展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熔炼团队。拓展训练的学生评价指标包含了德、智、体、美等多维度,一些小的细节也是评价的内容,比如随身带走活动中的垃圾,破除了运动能力为主的成绩观,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好与坏”,也涉及“是与非”,评价的过程淡化选拔、甄别功能,以激励和自我反省为主,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框架

2.1 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课程开发的第一要素,健康的定义是全面的,除了强健的体魄,还有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倡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强壮的身体,但他更注重心灵的教育,甚至身体是排在心灵之后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转型,社会信任的普遍缺失,思想上陷入了迷惘,高等教育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教育。基于对健康多维度定义和社会现实存在问题,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线,拓展训练应和原有体育课程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结合,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生活学习态度、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树立高尚的人格。

2.2 教学内容

社会拓展训练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高校拓展训练受限于场地、设备器材、课时、师资等因素制约,往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见表1)。拓展训练项目难易不同,据此可设计成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初级风险系数低易于掌握,主要以体育游戏形式开展,比较适合初接触和无训练基础者;中级具有一定风险系数和较高难度的水上、高空项目,对体能和技术有特定的要求;高级风险最大,要求具有充沛的体能、运动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在陌生环境独立或协同完成预设的任务,如森林、沙漠、草原等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发生意外,目前多数高校采取在特定地域体育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部分高校如中国地质大学已经步入野外生存的高级阶段。初级阶段需要注意避免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变成游戏课、休闲课,训练必须逐层递进,由低至高,高级阶段为确保安全,要求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并经过筛选。教学内容把握拓展训练“主体参与,自主教育,内化提升”教学核心,以体力活动为手段,增进体能,增强协作,扩大交往,激发潜能,磨练意志;以任务为导向,实践中提升完成任务的能力,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发展。

表1 高校拓展训练项目

2.3 课堂教学实施

理论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直观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掌握。实践内容按照项目不同分组,挑选队长及其他小组骨干,建立团体。教师布置任务,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小组间还可以进行小比赛,评选每次课的最优小组,激发竞争意识。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与示范结合,学生模拟后的自主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性。教学中突出任务导向,围绕目标周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中根据出现问题的不同灵活多变,特别是有一定危险系数项目,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进度。拓展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学的随意,对学生的“放任自流”,避免走入另一误区。不同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拓展训练内容纷繁多样,在室外甚至野外,根据预设的任务,创设与任务相适应的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分工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训练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以生动的活动为基本手段,“先行而后知”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流程如表2:

表2 综合教学实践流程

3 考核评价

拓展训练的主要效果是学生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就不能以传统考试的形式、以所谓的具体分数来衡定学生参训优劣。考评过程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能力。考评依据包括卷面考试、活动总结、学生互评、实践操作。试卷内容涉及拓展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特别突出操作的安全规范、运动损伤的急救及环境保护意识,占考核20%;活动总结要求体现学生活动中的真实情感,对活动的认知态度,并将情感态度提炼内化,占考核20%;学生互评是活动中纪律性与积极性,在团队中是否勇于担当,合作中积极主动,占考核30%;实践操作纪录技术操作的质量和规范性、完成技术的情况等,包括个人和团队协同操作,占考核30%。考评内容较多,活动总结和学生互评分数由学生自我打分,卷面考试和实践操作由教师给出成绩。通过这几个环节考评,教师给予最终成绩,同时教师给出每名同学评语。课程结束后,召集总结会议,学生对本人与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做总结,也可作为评分的参考。

4 小结

拓展训练课程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在校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补齐了传统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上的短板,形成健康人格,符合社会对人才高素质的要求。合理利用当地及校园周边环境,开发体育教育资源,拓展体育教育空间,不断开发和设计拓展训练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3]。

[1]李金芬.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80-82.

[2]蒋森.云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浅析[J].考试周刊,2009(52):120-121.

[3]刘会玲,曹泾,刘俊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3):51-54.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Bi-bin,YANG Mao-l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The provi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fully consider bo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ulti-physical demands of students,and introduce newly-developing physical courses with abundant contents and significant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The outward bound course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which will also benefit students in overall development.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ramework of outward bound course from four elements,namely the target,contents,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utward bound course

G807.4

A

1004-2237(2016)03-0111-04

10.3969/j.issn.1004-2237.2016.03.022

2016-04-20

张必斌(1964-),江西上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E-mail:2048406564@qq.com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