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干预效果观察

2016-08-02金淑梁波王素华金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血液病压豆耳穴

金淑 梁波 王素华 金凤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干预效果观察

金淑 梁波 王素华 金凤

癌症相关性乏力;血液恶性疾病;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乏力是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放疗治疗期间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对癌症相关性乏力(CRF)的定义为:一种持续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干扰正常生活。研究[1]表明,肿瘤化疗或放疗所致的乏力症状发生率高达9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对血液病化疗CRF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血液科2013年6月—2014年4月住院的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4±3.5)岁,平均病程(6.1± 25.1)个月;其中急性白血病21例,慢性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对照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6±3.1)岁,平均病程(5.8±24.9)个月;其中急性白血病23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西医诊断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2],无化疗禁忌,符合CRF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诊断虚劳,辨证分型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患者能够自主回答问卷,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依从性好。排除有精神病史,合并严重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过敏、皮肤感染、溃疡、创伤、孕妇和对敷贴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5]两组患者恶性血液病化疗同时给予常规预防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预防感染,营养饮食支持,改善睡眠,心理干预等,总疗程28天。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1)中药敷贴制备:石菖蒲6g,黄芪15g,麦冬10g,干姜6g,郁金5g,甘草6g,酸枣仁、白芍、神曲各10g研磨成粉,用陈醋和温水调和成糊状,每次做成6个直径2cm的圆形药饼,用3.0cm×6cm无菌敷贴固定于穴位,由本院制剂室制作。操作方法: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过程及方法、目的,取得患者配合,操作时取平卧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清洁皮肤,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治则:补脾胃益肾气;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气海,予药贴剂贴敷穴位,按摩穴位促进药物吸收;取穴要准确有效,以按压穴位时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准,即得气;每天更换1次,7天为1个疗程,总疗程28天;每次贴敷时间为4~8小时,如贴敷处有明显不适则及时取下,根据皮肤症状给予适当处理。(2)耳穴压豆:取穴:每次根据伴随症状取3穴,疲乏伴心悸不寐取耳穴神门、心、肾3穴,疲乏伴纳差、恶心、便秘取耳穴脾、胃、肺3穴;清洁耳部皮肤,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贴一侧,隔日更换对侧耳穴,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每日早、中、晚垂直按压3min,按压时以有轻微疼痛、酸、胀和麻的得气感觉为宜。

2.2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使用简短疲劳评估量表(BFI)[6]:0分表示无乏力,1~3分为轻度乏力,4~6分为中度乏力,7~10分为重度乏力[7]。观察两组乏力程度缓解情况。(2)生活质量:使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8],包括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5个方面,每项目2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62对照组63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活动能力0.89±0.48 1.36±0.67 0.88±0.58 1.12±0.51 2.82<0.05日常生活1.11±0.72 1.55±0.70 1.13±0.75 1.31±0.81 2.7<0.05健康感受0.81±0.32 1.38±0.29 0.82±0.39 1.22±0.37 4.34<0.05家庭支持1.59±0.58 1.79±0.59 1.52±0.59 1.53±0.62 3.47<0.05生活感受0.95±0.62 1.38±0.63 0.97±0.61 1.14±0.65 3<0.05总分5.28±2.52 7.46±2.66* 5.32±2.63 6.29±2.78 3.46<0.05

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简短疲劳评估量表(BFI)[6]评分:乏力评分无改变或增加为无效,乏力评分减少为有效,乏力症状消失为治愈。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2 63治愈16 11有效39 32无效7 20总有效率(%)88.7△68.3

4 讨论

癌症相关性乏力常以虚证为多,归属中医“虚劳”范畴[9-10]。多因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及四肢,而见面色苍白无华,气短懒言,头昏神疲,肢软无力,心慌心悸;同时由于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导致脾失运化,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气血无以化生,胃失和降,腕腹闷胀,食少纳呆,泛恶欲吐从而加重上述乏力症状。研究[11]表明,血液病化疗患者由于病程延绵,治疗费用高,预后差,形象受损等原因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从而导致心神不宁,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养。

研究[12-13]证明,中医穴位电刺激或按摩能有效改善癌症相关性疲乏。本研究以整体观念、经络学说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为理论依据,采用多味中药贴于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足少阴肾经上的涌泉,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任脉上的气海,刺激穴位,使经络得以激发及疏通达到调节阴阳,补益脏腑,温经通络的作用。方中石菖蒲化湿和胃,黄芪补脾肺气,益卫固表,利尿,麦冬补胃肺心阴,除烦安神,干姜温散寒,去湿温脾胃,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甘草调和诸药,酸枣仁养心安神,白芍补血,平抑肝阳,神曲消食化积,行脾胃滞气,全方健脾和胃,生血补血。

根据经络学说:“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它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刺激耳穴,就能调整经脉,传导感应。研究[14-15]表明,耳穴压豆可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和失眠症状。心主血,主神志,藏神,肾藏精,精化血,故疲乏伴心慌不寐取耳穴心、肾、神门3穴以利心肾相交,补气安神。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脾主运化升清,胃主收纳水谷,疲乏伴纳差、恶心、便秘取耳穴脾、胃、肺可健脾润肺而增进病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加大肠疏导糟粕功能,刺激肠蠕动。

本研究显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血液病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并且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不高,值得推广使用。

[1]Hofman M,Morrow GR,Roscoe JA,et al.Cancer patients’expectations of experiencing treatment related side effects:A University of RochesterCancer Center-Community Clinical Oncology Program study of 93 8 patients from community practices[J].Cancer,2004,101(4):851-857.

[2]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主编.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1-1359.

[3]黄彩辉,钱耀荣,姚晚侠.癌因性疲乏初探[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5):637-638.

[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修订版)[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16-424.

[5]于世英.癌症相关性乏力的诊治策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0):592-597.

[6]韩娜,于世英.NCCN癌症相关性乏力临床指引(2006.1版)[J].循证医学,2006,6(3):175-188.

[7]黄晶,徐燕,袁长蓉.癌症相关性疲劳评估工具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57-59.

[8]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1981,34(12):585-597.

[9]潘集阳,马萍,梁华君,等.肿瘤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身状况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16-317.

[10]吉兆奕,徐咏梅,王笑民,等.癌症相关性疲乏(CFR)患者疲劳的特征与中医辨证(TCM)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2):2473-2478.

[11]田明辉.心理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7,6(7):79-80.

[12]孙秋子.简易式经皮穴位电刺激缓解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486-3488.

[13]徐锦江,顾立学,乔红.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225-3226.

[14]蔡亚红.耳穴压豆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91.

[15]周凤花,沈小英.耳穴压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809-810.

(收稿:2015-04-17修回:2016-02-01)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血液科(杭州310003)

梁波,Tel:13656646893;E-mail:523934186@qq.com

猜你喜欢

血液病压豆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