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2016-08-01晏双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现状大学生

晏双生,刘 宁

(中国药科大学 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京 211198)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晏双生,刘宁

(中国药科大学 社会科学部,江苏南京211198)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价值观不仅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有着独特的表现:注重发展自身潜能,但政治信仰不坚定;注重追求现实幸福,但价值追求个体化;注重弘扬吃苦精神,但价值选择不理性;注重维护个人尊严,但价值判断功利化。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需要不断采取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革教育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策略路径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6.02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大学生追求自由、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价值观方面也出现了正确的与错误的价值观并存的局面。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错误的价值观会使大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出现的新变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对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现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从国外方面来看,一些学者强调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会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和一切活动,而且也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例如,Gardner·R[1],Kelly·T·E[2]和Halstead·J·M[3]。另外一些学者提出的价值澄清模式理论,强调人们的道德及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导获得的[4]。这些理论对于我国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从国内方面来看,目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5];第二是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6];第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对策[7];第四是不同社会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8]。我国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理论的确丰富,但仍存在不足。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了从实践层面提出可行的对策,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仅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没有做到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三是没有积极汲取国外研究的有益经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全面发展。四是过于注重宏观把握,忽视了微观研究的必要性。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王苑岭[9]、王乙朴[10]等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一、大二、大三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各500名,从学习动力、入党动机、价值判断、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内容基本涵盖了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回收问卷1500份,其中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率为96%。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力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一)注重发展自身潜能,但政治信仰不坚定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并没有畏惧,而是更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利益,政治信仰摇摆不定。

在“大学学习有什么价值”选项调查中,51.5%的学生选择了“学习知识,充实自我,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A)”;24.23%的学生选择了“取得高等文凭,提升自己,提高个人修养(B)”;18.77%的学生选择了“锻炼沟通与人际交往,认识朋友,提高个人能力(C)”;5.5% 的学生选择了“受迫于家长或是社会竞争的压力,没有别的选择(D)”(见图1)。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非常注重自身潜能的发展,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5.5%的学生受迫于家长或社会竞争的压力而选择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需要强化引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为大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一部分大学生能主动利用有利条件提升自己,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压力面前无所适从,只能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下被动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最终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相径庭。

图1 大学生学习目的比例图

在“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调查中,73%的学生选择了“将来找工作”;10%的学生选择了“证明自己的能力”;8%的学生选择了“随大流”;只有9%的学生认为“有政治信仰和追求”(见图2)。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才选择入党。分析其原因,可以推断出大学生认为入党是有利可图的,完全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而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正确教育。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牢牢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图2 大学生入党动机比例图

(二)注重追求现实幸福,但价值追求个体化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幸福和成功,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已具有明显的现实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个体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幸福才决定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社会幸福[11]”,价值取向出现了个体化的倾向。

在“你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是什么”的调查中,46.68%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美满”;27.22%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4.3%的学生选择了“锦衣玉食”;2.2%的学生选择了“权力无限”;13.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仅6.5%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见图3)。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是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等,仅仅局限于个人幸福的层面,忽视了社会幸福的重要性。家庭幸福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社会这个“大家”,根本就谈不上家庭幸福、个人幸福。

图3 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分类图

在“你学习之余想的最多的问题”的调查中,42%的学生选择了“如何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A)”;42%的学生选择了“如何获得更多的金钱(C)”;只有16%的学生选择了“怎样做到奉献与获取兼顾(B)”(见图4)。由此可见,约84%的大学生学习之余想得最多的是获得金钱、社会地位这些过于现实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获取与贡献的关系。

图4 大学生价值追求比例图

总之,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膨胀,价值追求极端的个体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诱导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现实中甚至有学生利用友情来作为获取金钱的工具,导致人们之间相互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受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认同出现严重问题。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趁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盛行。这些都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注重弘扬吃苦精神,但价值选择不理性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进一步弘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体现。但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除了优秀价值观念存在以外,还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价值观念,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带来了困惑。当下,大学生的理性正遭受巨大的挑战[12]。

在“如何看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的调查中,96%的学生选择了“吃苦是种磨练,对以后的成长有好处(B)”;0%的学生选择了“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成功(A)”;0%的学生选择了“没想过做‘人上人’,所以不用吃‘苦中苦’(C)”;还有4%的学生选择了“现代社会更多依赖运气和关系,与吃不吃苦没太大关系(D)”(见图5)。这说明,96%的大学生认同“吃苦是种磨练,对以后的成长有好处”的观点,只有4%的学生受唯心主义、庸俗主义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运气、关系这些非决定性的因素,没有意识到吃苦耐劳的重要性。

图5 大学生吃苦精神比例图

图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要性分类图

调查显示,大学生价值选择不理性,对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在“你认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吗”的调查中,只有16%的学生认为十分必要,42%的学生认为必要,42%的学生认为不必要(见图6)。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有些高校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导致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前会出现价值观选择困惑的问题,如果不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迷失方向。

(四)注重维护个人尊严,但价值判断功利化

在当今这个物欲日渐膨胀、人情日渐冷漠的时代,许多大学生认为拥有金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而在尊严与金钱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又会把个人尊严放在首位,绝不愿以个人尊严去换取金钱。但是,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认为只有知识、人脉、才能等因素才能决定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思想品德毫无关系,这一观点导致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总之,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上对他人趋于理性,对自己趋于功利[13]。

在“如何看待人的尊严和金钱的关系”的调查中,58%的学生选择了“人的尊严重要(A)”;28%的学生选择了“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以人的尊严去换金钱(C)”;只有14%的学生选择了“金钱重要(B)”(见图7)。因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的尊严和金钱的关系,绝不会以人的尊严去换金钱,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在金钱的诱导下,不顾个人尊严而盲目追求金钱,最终会丧失做人的底线。人的生存固然离不开物质利益,但如果将金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必然会因沉迷于金钱、无视社会道德标准而走上歧途。

图7 大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比例图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趋向于功利化,道德品质不断滑坡。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趋向于什么”的调查中,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了“功利化”;13%的学生选择了“实用化”;54%的学生选择了“前面两者”;只有7%的学生选择了“崇尚真美”(见图8)。在“你对大学生当‘二奶’的看法”的调查中,52%的学生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坚决反对(A);31%的学生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B);还有17%的学生认为只要当事人同意,随她便(C)(见图9)。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已出现扭曲的倾向,这与大学生过于看重物质利益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注:以上数据来自于赵庆海老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

图8 大学生价值判断比例图

图9 大学生对当“二奶”的看法分类图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提升路径

(一)丰富教育内容

1.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行为,我们必须将价值观的基础理论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和追求的价值观现状,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其次,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在价值观教育中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导向[14]。再次,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我国已进入消费社会,大学生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凸显,不利于艰苦奋斗品格的养成。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并身体力行。

2.突出社会实践教育。人总离不开衣食住行,科学家也要过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容易交流各自的价值观念[15]。我们要借鉴美国价值澄清模式理论的有益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强人际交往和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人们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首先,坚持理论灌输。要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将社会的价值要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要求。其次,创新活动形式。要精心设计各种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座谈会、书画展等,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再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引导大学生主动将个人行为与榜样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自觉战胜自我的强人。

(二)优化教育环境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作为社会中主要的社会化机构,起着教给儿童文化和亚文化的作用[16]。所以,我们必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只有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其次,父母要与子女加强沟通。当前的竞争环境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加上远离父母,思想不够成熟,易偏离主流价值观,甚至出现极端行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对一些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做法及时引导和纠正,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再次,父母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2+1”的家庭模式使许多父母溺爱孩子,最终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弱化了独立生存的能力。父母必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当孩子犯错误时,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2.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问题上起着主阵地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介的教育功能,同时开展辩论赛、运动会等多种文体活动,为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提升自己。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再次,加强校内外环境的综合治理。高校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净化校内外环境,取缔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规范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内、校外环境。

3.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价值观具有社会性,价值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17]。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决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首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创新正面宣传的方式,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将榜样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价值尺度。其次,开发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依靠健全的法制形成一定的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只有通过强制性手段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才能够使他们逐渐形成完备的价值观体系。

(三)改革教育方式

1.改革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过去的一些教学手段已不被当代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我们必须要改进这些教学手段。首先,改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其次,寓价值观教育于社会实践中。高校应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文化节活动,感恩教育等,同时对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18],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再次,构建价值观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内容丰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优势,举办网上家长会,成立网上家长学校,既可以使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又可以引导家长以科学的方式教育子女。

2.完善评价机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机制是整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加以完善。首先,改革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标准。过去,高校给予违纪、违规乃至违法学生的处分往往只是从道德而不是从法律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行为,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违规违纪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我们要将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结合,在道德评价中渗透法律评价,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其次,改革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笔试成绩、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日常行为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判,既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考核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行统一。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高等教育界、相关理论界也纷纷加入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中来,希望探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提升路径。但是,由于价值观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内涵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期待更多的相关理论研究者加入到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议题中来,不断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Gardner·R,Cairns·J,Lawton·D.Education for values: morals, ethics and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teaching[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1(4):413-416.

[2] Kelly·T·E.Discussing Controversial Issues: Four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er′s Role[J].Theory &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1986(2):113-138.

[3] Halstead·J·M,Pike·M·A.Citizenship and moral education : values in action[M].Routledge,2006.

[4] Garrod·A.Learning for Life: Mo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Praeger Publishers,1992.

[5] 甘开鹏.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J].教育探索,2006(12):81-82.

[6] 吕晶晶.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思考[J].神州,2013(29):164.

[7] 王刚,许张毅.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4(1):171-172.

[8] 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索,2004(1):176-177.

[9] 王苑岭.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5):175-176.

[10] 王乙朴.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0(3):129-130.

[11] 唐璐瑶.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研究:以安徽大学调研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75-176.

[12] 桑英程.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1-132.

[13] 陈彦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87-189.

[14] 阚妮妮.“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18.

[15] 苏振芳.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6] 哈维格斯特,纽加顿.社会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4.

[17] 王显钊,刘学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5-56.

[18] 王海杰.浅谈“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世纪桥,2011(13):64-65.

[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简介]晏双生(1967-),男,安徽宣城人,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6-0087-05

A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the Paths to Its Promotion

YAN Shuangsheng,LIU Ning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

[Abstract]As far as college student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are concerned, their values not only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ut also have a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namely,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otentials, but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are not firm enough;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 pursuit of their realistic happiness, but their value pursuits are individualized; they pay attention to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bearing hardships, but their value choices are irrational; they pay attention to maintaining their personal dignity, but their value judgments are utilitarian. In this case, to enrich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reform the educational mode are the strategic paths to guid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promote their valu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values;status quo;paths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医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D/2011/01/134)之阶段性成果。

刘宁(1991-),女,山东青岛人,中国药科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观现状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