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北京的事儿 唱响自己的曲儿 弘扬民族的魂儿 拢住剧场的人儿

2016-07-29

曲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艺团古城北京

5月 12、13 日,由北京曲艺团创排的新剧目章回鼓书《古城暗战》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精彩上演,令到场的嘉宾、观众眼前一亮。5月20日,北京曲艺团邀请曲艺界前辈及剧组人员召开研讨会。会上,大家积极发言,除了对该剧目首演成功的祝贺,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古城暗战》还将进行下一轮演出,相信届时会给观众带来更加亮眼的表现。

章回鼓书《古城暗战》这部着重于恢复传统、创新多元的剧目,是北京曲艺团去年复建以来首次推出的原创大戏。对于习惯了以唱为主的鼓曲演员、演奏员来说,这部以“鼓书”形式与观众见面的“暗战”大戏,无疑是个全新的挑战。

北京曲艺团副团长、艺术总监种玉杰介绍,与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热播的谍战题材电视剧不同,章回鼓书《古城暗战》选用了多种北方鼓曲形式,将一出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暗战”故事分章回呈现给观众,这也是北京曲艺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打造的献礼之作。为创排这部剧目,北京曲艺团多次与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沟通取材,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史实资料。单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梅花大鼓、铁片大鼓、北京琴书等六种北方鼓曲曲种,分别演绎了不同的章回,经过巧妙的衔接,这些鼓曲形式轮番登场,为观众讲述了一段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为保卫党中央,历尽千难万险传送绝密情报,与敌人斗智斗勇、建立不朽功勋的故事。在青年话剧导演邵泽辉画龙点睛的编排下,北京曲艺团的这部新剧目既突破了传统鼓曲的演出形式,融入了舞台剧元素,又保留了传统鼓曲的原汁原味,使得整台演出倍加生动精彩。

“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

谈到鼓曲的发展,种玉杰表示,现在做驻场演出是一个恢复鼓曲演出、培养观众、培养演员的重要举措,但是,这更多地还是在传统观念下对鼓曲的一种保护和延续生命力的做法。鼓曲虽然有很多优秀唱段,也有很多丰富的流派,但是现在还是处于不景气状态,尤其在北京地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另外观众对我们了解得也比较少。怎样才能让观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水平,把鼓曲演出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思路去发展鼓曲?其实我们作过很多尝试,如大型鼓曲演唱会,或者为了迎合现在的时代和更多的观众,我们把歌舞化或者一些戏剧化的东西往里引进,如情境鼓曲《尚·韵》等,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多少年来,曲艺界也在反思,现在曲艺艺术本体是说唱故事,如果把这点抛弃掉的话,那么不管发展得多好,最后也不是曲艺了。

“之所以做这样一个项目——鼓书,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以京津地区为例,一个单段的鼓曲节目篇幅大约十几分钟,即使打造得很精彩很好,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这样精彩的单段放到一个大的晚会中很难显示出它的影响力,进而带动整个晚会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单个节目优秀,在宣传推广上很难见到成效,而一个集体项目,比如像我们这次的书目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更便于宣传推广,比单个节目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我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我一直设想并尝试把书或白的形式引入到鼓曲演唱中,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虎帐谈兵》中就有一段白,我们以前做的《出征之前》《谭嗣同》和《风雨情》中也引用了白。最近一次就是在2011年北京曲协举办的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曲艺晚会中,我们根据电视连续剧《借枪》中的一个情节创排了京韵大鼓《阔海别妻》,里面也使用了大量的书白。因为语言比唱腔更直接,也更容易让人接受,这就为观众了解剧情、推动故事发展、激化矛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到书与唱的结合,种玉杰滔滔不绝,“这方面评弹给了我一些启发,而且以前白奉霖先生一直和我说:鼓曲要想真正重新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一定要把‘书给恢复起来,书是很接地气、很有吸引力的一种曲艺形式。想法一旦在脑中生了根,我就开始努力寻找机会,后来在与李立山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们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火花。这次拿出来一个完整作品,有可能突破鼓曲演出的瓶颈,而且从现场演出效果来看,也为今后鼓曲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我们现在做的《古城暗战》与评弹中篇类似,都是在两个小时内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区别在于评弹是自弹自唱,章回鼓书是演员表演,乐队伴奏;评弹演员是两个人坐着表演,鼓曲演员是站着表演,活动空间更大,舞台调度可以更加充分;评弹从头到尾只是一个曲种,鼓书是由多个曲种来完成的。打个比方,评弹是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而章回鼓书是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

通力合作打造精品

《古城暗战》编剧为李立山、解喜兰、杨妤婕三位老师,他们的联袂创作,获得了众多业内的关注。李立山老师说,这部鼓书是为北京曲艺团量身打造的,经过几番探讨,这部剧目的核心思想最终定位为“讲好北京的事儿,唱响自己的曲儿,弘扬民族的魂儿,拢住剧场的人儿”。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编剧们多次与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沟通取材,三位编剧各自发挥优长,分工合作,非常默契。李立山老师掌控全篇的立意思路与结构,负责整体策划,解喜兰老师长于组织情节、设计悬念,杨妤婕老师熟悉鼓曲的创作,大家把段落分好,从故事的角度、鼓曲的角度对细节进行再充实。几番波折后,最终完成了剧本。

解喜兰老师说:“《古城暗战》的故事情节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具有传奇色彩,适合说大书。像新街口教堂、百花深处巷的古玩店等等都是真实的地点,但考虑到有些内容涉密,需要做一个处理,于是我们隐去了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名字,也便于编故事。在整体策划中,立山老师出了很多主意,在难中设难,不断设置难题,不断设置惊险, 快速系扣子,快速解扣子,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是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教育基地,在日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地方是中央进出情报的中转站,医疗器械、伤员必需的药品,也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故事背后有着很多很多情节,我们只是选择了其中一个点。”

杨妤婕老师对三人文本创作集体的分工合作表示满意,“参与中篇鼓书《古城暗战》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完美的文本创作集体。《古城暗战》故事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人物性格鲜明,给我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我对鼓曲文本及音乐又有了全新的体会和认识。”

《古城暗战》是北京曲艺团的一次崭新尝试,唱腔音乐也比较有特色。因为是一部“鼓书”,自然要突出鼓曲的特点特色。同时,又是不同曲种表现同一内容,在同一曲种里还有不同流派,这就为音乐创作增加了难度。在创作中韩宝利和穆祥征老师进行了一些全新处理,比如坠子中不同流派的兼容并蓄;铁片中根据曲种、演员的特点和剧情需要所运用的恰如其分的传统技巧;梅花大鼓不仅是整部鼓书的转折桥段,而且是惊险情节中一个抒情场景,既要发挥曲种的歌唱性特点,又要符合故事情节的进程;两段京韵中男声和女声、刘派和骆派的衔接转换,既要融会贯通,又要特色鲜明,既要表现地下工作者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又要有精彩独特的经典唱腔,既要保留鼓曲音乐的特色,又要烘托故事、塑造人物……从音乐本身的节奏和时代的节奏为出发点作曲是二位老师创作《古城暗战》唱腔的宗旨。

《古城暗战》在创排时不仅要考虑到各曲种的特点还要保证故事情节演绎得流畅性,既要保留这些鼓曲曲种的原汁原味又要借鉴其他舞台艺术手法将其巧妙串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对导演邵泽辉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表演上,邵导把鼓曲的 表演形式作为舞台的核心,在一些非单档的表演形式里面加入了一些调度和人物的设计,强化所谓的戏剧性;在乐队伴奏上,在乐队配器的编配上,也没有完全按照最传统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情绪和人物的内容去设计,如梅花大鼓唱段中有一小段只使用琵琶作为伴奏乐器,因为当时人物是一个相对内心化的表达,要顾及到演员的情绪情感,如果三弦、四胡全加进来可能就不那么纯粹了……;这个故事是有逻辑有情节的,逻辑、情节的连贯非常重要,在舞台剧演出中是不能停顿下来的。邵导用舞美、灯光、音响等手段将其衔接起来,围绕着故事发展进行每一场次的设计和变化,使整个故事表现得更加完整。“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我用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来配合北京曲艺团的演出,但所有努力的前提都是为了把鼓曲艺术呈现出来,而不是把鼓曲表演变成戏剧表演、把曲艺手段变成戏剧的技巧来完成,而是把鼓曲艺术作为核心,作为主角给烘托出来。”邵导表示,以后再有机会合作,一定会设计得更加丰富、完美。

虽有遗憾仍旧美好

《古城暗战》这部书打破了以往鼓曲所走的路,过去鼓曲演员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没有什么合作;这次用一个故事把如此多的曲种串联起来,不但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有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总结这部鼓书,李立山老师认为有两个遗憾:一是从故事本身来说,原作长达三个多小时,考虑到节目时间太长,观众坐不住,演员也吃不消,于是把很多有意思的小情节删掉了,掐得基本上没有“肉”了,只剩下了“骨头”;二是最开始设想的“将有关曲种嫁接”的创意并没有落实下去。原来第五章回《智闯宣武门》设计的是北京琴书与河南坠子的对唱,通过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表演来讲述故事。创意很好,本子、音乐也都能够做到,但是由于其他特殊情况还是无法实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以后我们还是要考虑曲种嫁接的问题,在一部书里哪怕只有一个小亮点就可以了,这从曲艺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看也是可探讨可研究的。

猜你喜欢

曲艺团古城北京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北京,北京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