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

2016-07-26刘铁姜军坪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胆道镜胆结石腹腔镜

刘铁 姜军坪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胆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1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取石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 P=0.037<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 P=0.026<0.05)。结论 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显著提升患者结石清除率,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借鉴。

【关键词】 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88

胆结石作为肝胆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目前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 传统开腹取石术对胆结石患者造成的机体创伤较严重, 不仅容易并发各种疾病, 且结石清除率不高, 容易复发, 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是胆结石临床治疗新型术式, 但有关报道不多。本研究为明确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81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后, 分别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传统开腹取石术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的 81例胆结石患者均为医院 2014年4月~2015年 9月收治, 且经胆道镜或 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结石, 排除合并肝功能异常、上腹部手术史、外胆道狭窄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史者。本组患者均意识清晰,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示自愿配合本研究。将 8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1例)。其中, 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9~63岁, 平均年龄(46.72±5.43)岁;病程 7周~

4年, 平均病程 (2.17±0.91)年;对照组中男 20例, 女 21例, 年龄 40~63岁, 平均年龄 (46.74±5.42)岁;病程 8周~4年, 平均病程 (2.18±0.89)年。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 患者全身麻醉后建立人工气腹, 置入胆道镜与腹腔镜, 使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 应用导尿管、冲洗泵冲洗患者胆道, 取出小结石, 冲洗无效则采取取石网篮清除结石, 术后予以补液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 即全身麻醉后自患者右腹部胆区入路并逐层分离其皮肤, 充分暴露其胆道后予以切开取石处理。

1. 3 观察指标 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 即使用胆道镜观察其是否有残余结石, 若未发现残余结石则为结石清除, 反之则为未清除;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 清除 39例, 未清除 1例, 结石清除率为 97.50%, 对照组患者中, 清除 33例, 未清除 8例, 结石清除率为 80.49%,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 P=0.037<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 出现感染1例,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对照组患者中, 出现感染4例, 胆漏2例,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2例, 脂肪液化 1例, 并发症发生率是21.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6, P=0.026<0.05)。

3 讨论

胆结石属于肝胆外科疾病, 具有病情复杂、发病急骤等特点, 其发作时可导致患者右腹部剧烈疼痛, 而治疗后存在残余结石量多、复发率高等缺陷, 是肝胆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1]。伴随手术器械的持续改进和腔镜技术的日益提升, 加上微创理念在医疗外科领域上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的使用频率随之升高, 并在拓宽其适应证的同时, 逐步替代了传统外科手术[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符合现代医学手术理念[3], 且适应范围较广泛, 据国内研究学者预计, 其可能成为往后胆结石治疗金标准。与传统开腹取石手术相比, 该术式有如下优势:①可一次性清除患者胆内结石, 避免再度复发;②可保障患者括约肌完整性, 减少患者机体损伤;③可使术者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创伤较小, 患者术后痛苦较轻微, 且康复周期相对较短[4];④定位准确, 对于个别胆囊位置较深或者肥胖患者, B超不容易探查至胆囊, 需要扩大手术切口探寻胆囊。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能够准确探查到胆囊, 从而准确切开胆囊取石;⑤可观察胆囊壁并予以修补, 重新置入患者胆囊内, 预防其并发胆漏等病症。同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也存在不足之处, 其对术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需在熟练掌握开腹、胆道探查操作基础的同时, 拥有过硬的胆道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此外, 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时, 术者应注意先全程探查胆总管, 确保胆总管内结石清除干净后, 再探查肝内胆管和胆总管, 期间配合以纤维胆道镜, 从而直接窥视病变部位, 准确评估患者胆总管远端的通畅情况, 进而减轻对患者胆管带来的损伤, 提升结石清除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是 97.50%, 远高于对照组的 80.49% (χ2=4.34, P=0.037<0.05);同时,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95%(χ2=4.96, P=0.026<0.05), 证明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确切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怀安, 王青. 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60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4):4908-4909.

[2] 李统虎, 张所山. ERCP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2):56-58.

[3] 李述剑.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23):128-129.

[4] 张玮, 王悦华, 郑亚民.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8):31-33.

[收稿日期:2016-03-21]

猜你喜欢

胆道镜胆结石腹腔镜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科普胆结石危害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无症状胆结石,你也要管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哪些人易患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