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6-07-26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内二科榆林719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丁苯氯化钠神经功能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内二科(榆林719000)

任彩霞 余 凡 余永平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内二科(榆林719000)

任彩霞余凡余永平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及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次/d,持续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IHSS(9.22±9.76)及mRS(2.9±0.97)较对照组NIHSS(11.06±3.98)及mRS(3.31±0.99)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主题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脑梗塞/药物疗法@NHISS评分@mRS量表

脑梗死治疗原则应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促进侧枝血管开放及再生等的综合性治疗。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可通过改善微循环、线粒体代谢等多个环节, 阻断脑缺血导致的病理生理进展[1]。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6~74岁,平均(66.3±6.4)岁。对照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45~79岁,平均(61.8±7.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为发病48h内确诊为新发急性脑梗死。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MRI证实;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24分。排除标准:头颅CT提示颅内出血性疾病;既往脑卒中病史;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心肺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调节血压和血糖、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次/d,2次给药间隔至少6h。

3观察指标监测血常规、凝血系列、血糖、肝肾功和心电图,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NIHSS和mRS均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师专人进行盲法评定。

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3),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mRS较治疗前降低(P=0.04), 对照组mRS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mRS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NIHSS和mRS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无药物过敏、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传统的治疗主要是干预血流动力学,通常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药物,如果在溶栓时间窗内,还可以溶栓治疗。但干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溶栓治疗,受到时间窗的限制,使得很多患者无法受益。近期的研究发现,继发于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导致的许多后续组织病理学改变对脑组织的损伤不容忽视[2],多方面综合治疗脑梗死受益最大。

丁苯酞是近年来研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药物,具有重塑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减少脑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表明,丁苯酞能有效调节大鼠在缺血缺氧状态下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有效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丁苯酞可使实验鼠脑梗死的急性期神经动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局部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附着面积减小[4]。还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具有促进血管再生,增加侧支循环开放的作用[5]。

本研究通过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mRS比较,发现治疗2周后NIHSS均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早期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同时,观察中未发现明确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显示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叶剑虹,杨炼红.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 30 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5):345-346.

[2] 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53-55.

[3] Li J, Li Y, Ogle M ,etal.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neuronal cell death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via the JNK pathway[J].Brain Res,2010,1359:216-226.

[4]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Lu XL,Luo D,Yao XL,etal.DL-3n-Butylphthalide promotes angiogenesis via the extracellular signl-regulated kinase 1/2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se/Akr-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signaling pathways[J].J Cardiovasc Pharacol,2012,9(4):352-362.

(收稿:2015-05-08)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58

猜你喜欢

丁苯氯化钠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