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23何义奎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

□何义奎



基于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何义奎

【摘要】现代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业人员既能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实践技能,又能根据相关行业发展对已有专业技能进行更新。而当前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对当前高职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根据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探索“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电子装配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企业对电子类技能型人才需求极为旺盛。但是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面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实验环节薄弱的困境。

1.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很多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却依然停留在扩招以前的水平,实验设备数量和场地面积没有随学生数量的增多而扩大,导致人均资源大为缩水。为节约办学成本,许多学校把教学内容安排为成本较低的理论教学,大班授课,甚至相近专业一起上合班课。

实践方面,由于实验实训条件有限,就只能分批次训练,或者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资源,形成了“一人动手,多人围观”的现象。能使用的实验资源也缺乏更新换代,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相差甚远。实验实训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动手训练的技能也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环节形同虚设。

2.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很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还是侧重于理论分析计算的旧版本教材,其中的分析计算不仅烦琐,而且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些枯燥的计算有些对实际生产制造没有明显的指导作用,现代企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于是企业不得不对新进员工进行二次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影响了学校的信誉度。

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综合能力欠缺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现在还停留在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之上,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多媒体是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也非常前卫,早已不适应单纯的黑板板书。电脑、手机传递信息是现代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传统的黑板板书使学生疲于抄写笔记,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也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学生思维僵化,遇到问题也就不知道怎样灵活处理,更谈不上创新。

二、现代电子企业生产岗位的技能需求

通过对航天系统内部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大型电子企业进行充分调研、考察、学习,深入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岗位能力分析等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得知本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应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或电子设备维修工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学习,获取大学英语二级以上证书和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

表1 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

三、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应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1.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专业实验(实训)体系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职业能力要求,对现有实验(实训)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选择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电子产品作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为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电子设备及系统的维护与维修、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四大专业学习模块。由专业学习领域构建专业实验(实训)体系,按照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设计实验(实训)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再到具体工作任务的顺序来组织实验(实训)。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目标,设置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开发实验(实训)标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编写配套的优质实验(实训)教材,以此推动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实验(实训)建设与改革。

2.建立开放型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配合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能力、电子设备及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能力、电子设备检测与维修能力及电子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能力。与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和四川长虹集团等企业合作,实行校企一体、人才共育的培养模式,引入航天企业管理模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将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引入实验(实训)教学中,每位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鉴定证书。

3.构建“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航天和地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紧密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构建以军用、民用电子部件及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电子设备及系统装配与调试、电子设备检测与维修为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电子装配技术技能型人才。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方法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电子产品为载体,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明确学生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构建“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

所谓“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培养模式,就是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逐步推进和完善“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实现“理-实一体”的实验(实训)教学是实验(实训)建设与改革的关键,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专业实验(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得到全方位、不间断的培养。

把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重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为国防军工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电子装配技术技能人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将成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课程体系、优良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7-20.

[2]张正,佘少华.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 2007,(11):158-159.

[3]曾基石,张敬怀,闫亚龙.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23-25.

(编辑:秦俊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人文社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编号:15SA018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41-03

作者简介:何义奎,硕士,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