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

2016-07-20李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自媒体高校

李婧

[摘要]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结合以驻保高校为例的意识形态调研,提出了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0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0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7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为6.88亿,其中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人数为5.94亿,20-2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2.7%。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形势下,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高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大历史使命,因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助于对整个社会起到人才推动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自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等相关概念梳理

(一)自媒体的涵义

自媒体之称源于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于2003年7月的报告,是一类新媒体的总称。这类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免去了审核环节,传播主体平民化。第二,用户只需要简单的注册、操作,就可在互联网上发布声音,进入门槛较低,传播成本低廉化。第三,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浏览者和传播者实现了角色的交互和交流的多向,传播方式交互化。第四,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及时化。第五,网络的隐匿性和白媒体的去中心化,使自媒体信息的呈现鱼龙混杂的特点,传播内容低信化。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界定与相关因素

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意识形态,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是一种思想体系、信仰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价值系统,统帅着社会成员行为的一致性,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通过前期资料文献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界定尽管形式不一,但内核相近。即,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政治认识一致,而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取向,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思想的个性从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秩序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都成为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作为思想文化集散地的高校,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方面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较以往有了更大的变化。意识形态是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产物,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主张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宽松化发展,但具体分析后就会发现,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背后一定有一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居于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高校应当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效。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模式

自媒体时代破除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神话,人们能够通过其充分地表达意志,但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出现了“异质性现象”,即相对于主流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另一种表达。因此,高校中的网民在信息的交互式传播中感受着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和冲突,这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适应性与导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把握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吸取和同化杂多的文化思潮,在工作以大众认同的方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三)意识形态工作者

基于自媒体时代工作内容的不同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对于高校的各级意识形态工作者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面对鲜活的青年群体,要能够从灌输式、说教化的手段中解放出来,从高高在上的姿态中走下来,深入不同群体,亲自调研、了解一线,并能及时发现苗头问题,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机会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调研--以驻保高校为例

基于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析,课题组面向高校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分为政治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文化意识、道德意识五个方面,对驻保高校本、专科学生共1000名进行了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68份,有效问卷966份,占比96.6%。具体情况如下:

(一)民主平等意识强烈,但双重标准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社会主体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人民的平等、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这一点在高校学生的政治意识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例如,在“你认为学生干部的产生方式中最合理的一项是?”题目中,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开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是最合理的方式,这从一个从侧面体现了高校学生的价值倾向,说明我国主流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形态已经深入人心。但相对的,调研也显示出学生政治意识在总体向好的情况下,存在对人对己较为明显的双重标准,例如,“假如英语过不了级,就不能取得学位证。而以你的英语水平很难过级,你会怎么办?”的题目,选择“愿意出高价买答案”、“在考场上通过手机作弊”、“通过左顾右盼抄袭作弊”等非正常手段获利的占比高达92%。

(二)共同富裕观念强烈,但嫌贫爱富现象严重

在经济意识方面,同学们普遍认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达81.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善”,普遍支持国家的经济政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被调查者对于共同富裕的认可程度也在增加,例如“假如你中了五百万元的彩票大奖,你会怎么做?”超半数的学生会选择“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做慈善事业”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具有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但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95后的大学生,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33.1%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在自媒体上分享的经历为吃喝玩乐”更取向于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心理,嫌贫爱富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三)公平正义要求强烈,但投机钻营依然存在

高校学生普遍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强烈,对那些凌驾于法律、规则之上,不能平等相待的行为嗤之以鼻。高达67.1%的被调查者显示“会在贴吧、论坛等交流区抨击以上行为”,2.1%的被调查者有过人肉搜索相关人员的经历。一方面,学生对于社会中的公平正义要求很好,但也有部分学生成为评优、保研等“潜规则”参与者,这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的不认同。

(四)智育发展充分强调,但科学培养意识欠缺

由于自媒体的发展,学习类APP的不断涌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效果不断提升。高校不光承担着教书的任务,更是育人的重要基地。但就调查结果看来,目前高校普遍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几乎所有受访高校都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德育为“五育”之首,却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可量化性而缺失严重。

(五)集体团队意识唤醒,但个人至上依然强烈

虽然90后、95后学生的个人意识比较强烈,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下,集体团队意识已经逐渐唤醒,自媒体环境中“战队”、“PARTNER"等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你们寝室住4个人,每次搞清洁,有一个同学都不干,你该怎么做?”仅仅11.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即使其他人都不做,我也会照常搞卫生。”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先礼后兵,如果排了值日表,他还不干,就孤立他”的做法,个人至上,凡事斤斤计较,个人主义意识浓厚。

四、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水平。自媒体时代,虚拟平台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另一重要阵地。一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互联网、自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打造新平台,主动融人师生广泛关注、使用频率高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要主动建设和掌握可管控、可信任的网络阵地,将现实平台和虚拟平台有机结合,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具有时代感的话语为广大学子答疑解惑,具有亲和力的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二)推进教师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教育引导工作水平。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引导了他所教学生的思想取向。要不断推进教师文化建设,尤其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持续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拓宽群体了解工作精神、工作要求的途径,注意学以致用,密切贴合新媒体实际。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社会实践。与双师型建设相结合,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社区、乡村,体验国情、省情,服务群众,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就,增强教育学生的示例性和说服力。第三方面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必备、首要条件。

(三)加强新媒体素养课堂建设,提升高校学生的“免疫力”。新媒体已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把握好实用的尺度,更好地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应当施行新媒体素养课堂建设,通过正面官方的渠道,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全面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现象。此外,以此为基础,发现并培养网络舆论引导团队,进一步健全舆情反馈和防控体系,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自媒体高校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