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1例报告

2016-07-18韩越赵帅李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悸栓塞

韩越 赵帅 李晓

【摘 要】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头晕,偶发晕厥,甚或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且因其容易形成血栓而引起栓塞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一例,效果显著。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心悸;栓塞;痰热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38-02

阵发性房颤为临床常见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头晕,偶发晕厥。临床治疗多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转为窦性心律。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李晓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一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案资料

患者景某,男,37岁,2015年12月25日首诊。患者诉一年前因与人争吵致使情绪激动诱发心慌,其后自测心率100次/分,情绪烦躁,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一般,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其后近1年来心慌症状反复发作,每次持续约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查心电图未发现明显异常,故未予治疗。2015年12月10日因情绪激动再次出现心慌,胸闷,自觉有心脏停顿感,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示:①房性早搏有时成对出现,时呈二、三联律,部分房早伴差异性传导并短阵房速; ②阵发性心房纤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现症见:阵发性心慌,胸闷,自觉心脏停顿感,烦躁,盗汗,纳可,不易入睡,二便正常。面色红润,舌瘦薄,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数。中医诊断:心悸。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治以益气滋阴,清热安神。自拟方如下:黄芪30g,麦冬30g,五味子9g,当归15g,川芎18g,青蒿18g,黄芩15g,黄连10g,前胡20g,山萸肉15g,熟地黄20g,香附12g,龟板20g,黄柏9g。上方4付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

2015年12月29日二诊。患者胸闷症状减轻,仍有阵发性心慌和心脏停顿感,夜间明显,烦躁,不易入睡,盗汗,双足怕凉,纳可,二便正常,舌瘦薄,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数。2015年12月28日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多发房性早搏,有时成对出现,有时伴差异性传导;③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有时见右束支蝉联现象);④偶发室性早搏;⑤间歇性ST-T改变。方拟乌梅丸加减,整方如下:乌梅30g,细辛3g,黄连10g,黄柏9g,当归15g,党参30g,蜀椒9g,干姜6g,炮附子10g,桂枝12g,牡蛎30g。上方14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

2016年1月13日三诊。患者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双足不再怕冷,烦躁感减轻,仍有阵发性心慌,夜间明显,入睡好转,盗汗,胁胀,口苦,舌瘦薄质红,舌苔薄黄,脉沉细数。2016年1月12日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多发房性早搏(夜间多于白天),有时成对出现,有时伴差异性传导,有时未下传,有时呈二联律、三联律;③短阵房性心动过速;④间歇性T波改变。自拟黄芪方加减,整方如下:黄芪30g,麦冬30g,五味子9g,黄芩15g,黄连10g,青蒿20g,葛根18g,炙甘草9g,半夏10g,党参20g,柴胡18g,龙骨30g,牡蛎30g,黄精15g。上方7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

2016年1月19日四诊。患者已无胸闷,但因数天前偶然吸烟数支,少量饮酒,心慌次数增多,且在夜间加重,无烦躁感,盗汗减轻,失眠症状略好转,口苦,有异味,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细数。2016年1月18日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小时26分53秒),有时伴R-R长间歇(最长达2.15秒),有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③多发房性早搏,有时成对出现,有时未下传,有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有时呈二、三联律;④短阵房性心动过速;⑤间歇性ST-T改变。嘱患者禁烟酒,方拟黄连温胆汤加减,整方如下:黄连10g,半夏15g,陈皮12g,茯苓20g,炙甘草9g,竹茹15g,枳实9g,黄芩15g,白芍15g,乌梅30g,桂枝9g。上方10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

2016年1月28日五诊。患者心慌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偶有盗汗,入睡容易,睡眠较好,无口苦,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2016年1月27日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多发房性早搏,有时成对出现,有时伴差异性传导(呈左束支、右束支阻滞图形);③短阵房性心动过速;④短阵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1分31秒),有时伴长R-R间歇(最长达2.08秒),有时伴差异性传导;⑤间歇性ST-T改变。患者症状已明显好转,嘱患者继服此方,近段时间以来患者自觉白天已无心慌症状,夜间偶有心慌,持续时间亦较短,盗汗症状消失,睡眠良好,已无不适感觉。

2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心悸”范畴,《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证治准绳》:“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气虚者由阳气内虚,心下空虚,火气内动而为悸也。血虚者亦然。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故为悸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又云:“有其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睫与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臟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中医认为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使心失滋养,发为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者因情绪发病,心慌胸闷,心律不齐,且烦躁、盗汗,应为气阴两虚之证,胸中宗气不足,阴虚火旺,则心失所养,且热扰心神,则出现心悸、胸闷,心神不宁,汗出较多。汗为心之液,汗出较多则津液耗伤,故首诊治疗以益气滋阴,清热安神为原则,重用黄芪、麦冬、五味子以益气滋阴;熟地黄、当归、川芎暗合四物汤,主补益营血;青蒿、黄芩、黄连、黄柏、前胡清热降火;山萸肉、龟板补肾滋阴;香附理气调血,疏解肝郁;龟板、黄柏又可滋阴潜阳,以降虚火。二诊时患者仍有阵发性心慌及胸闷,且夜间明显,入睡困难,平日烦躁,且双足发凉,考虑患者为寒热错杂,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下寒而虚火上炎,致使双足发凉而烦躁且入睡困难,而且发病多在半夜至凌晨,此时正值阴气将尽,阳气初生,《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故病属厥阴。厥阴生理为由阴出阳,阴阳摩荡,和风以生,其应于肝,则阴阳相贯,阳舒阴布,风和木达,水火调匀[1]。《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病至厥阴,两阴交尽,阳气不出,阴阳不相顺接,故出现寒热错杂之象。乌梅丸方中有附子、花椒、干姜、细辛大温大热之药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乌梅酸敛生津止渴,且患者多汗伤阴,故运用大量乌梅;又联用黄连、黄柏一可祛湿热,二可制温药,以防辛散太过;党参、当归补益气血。阴阳顺接,则寒热错杂之象可消。三诊时,患者寒热错杂之象明显缓解,但仍有虚火上炎、扰动心神之证,且出现口苦、胁胀等少阳症状,故以黄芪、麦冬、五味子等益气滋阴;黄芩、黄连、青蒿等清热降火;柴胡、黄芩、半夏暗合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证。四诊之时,患者仍有心慌、失眠,且口苦并舌苔黄腻。李晓教授考虑患者因与人争吵情绪激动而发病,气郁而化火,即所言“气有余便是火”,“火有余便是痰”。痰热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则会“痰随火升,火引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症”[2]。患者因心下有湿热痰饮,痰饮之邪上迫,热邪扰心,心神不宁,故发心悸之证,与张锡纯所言心悸之证相合。《证治汇补》:“痰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故拟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化痰,合白芍补血养阴,乌梅滋阴生津,桂枝平冲降逆,二者又可调理阴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阳热、痰热者日益增多,加之过用烟酒,肥甘厚腻,故可内生邪毒,毒从热化,重用黄连、黄芩以清热降火,化痰解毒,正在于此[3]。患者热痰得消,气阴得补,阴阳调和,故心悸之证最终得以消除。

阵发性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病情复杂且不易治疗,临床容易产生多种变症。使用中医辨证治疗随证治之,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伍健光,赖俊宇.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2):212-215.

[2]陈延滨,孙敏.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2,29,(4):76-77.

[3]焦华琛,李晓,李运伦.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24-1925.

(收稿日期:2016.04.08)

猜你喜欢

心悸栓塞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