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4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6-07-18陈育慧

甘肃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针灸

陈育慧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40例临床疗效分析

陈育慧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探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40例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遗尿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捏脊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采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针灸;捏脊;小儿遗尿;临床疗效

遗尿又称夜尿症,多发于小儿群体,主要是指3周岁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夜间在睡眠中小便自遗的病症,偶见延长至成年不育者。主要是由肾其不足、肺脾气虚、下元虚冷所致。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1]。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针灸配合捏脊疗法对膀胱排尿功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能控制膀胱,约束水道,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能有效提高治疗遗尿的效果。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深受广大医学界的认可[2]。为探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遗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旨在探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遗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疑难病针灸治验》[2]中小儿遗尿的临床诊断标准。经尿常规、X线等检查排除因泌尿道畸形感染、糖尿病、绕虫病等引起的遗尿及习惯性遗尿。排除依从性较差且智力不正常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夜间在深睡中尿液不自知。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12岁,平均(6.5±3.2)岁,病程在0.2~6年,平均(2.3±1.4)年。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在4~12岁,平均(6.7±3.4)岁,病程在0.3~7年,平均(2.4±1.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以上全部数据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灸进行治疗,①针刺:穴位分别选取百会、中极、肾俞、印堂、膀胱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行针前,告知患儿排空小便,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局部穴位消毒后,行1.5寸毫针刺入穴位,太渊注意避开动脉刺入,百会、印堂穴位应静置留针,关元、中级穴位应使针感向前阴部传导,肾俞、膀胱俞穴位应向脊柱方向斜刺以加强针感,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刺激稍强,留针20min,②艾灸:起针后,取艾条点燃,距百会、关元、涌泉约3cm进行熏烤,若温度较高,应适当调节施灸距离,以皮肤温热为度,每次艾灸应至少5min。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捏脊疗法进行治疗,取患儿俯卧位,双臂治愈身体两侧,伸直下肢。先对患儿背部肌肉进行轻柔数遍,然后用双手拇、食指捏起皮肤,从长强穴沿督脉经向上提捏。采用捏三提一法重复5遍即可。两组均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治疗期间应减少患儿流质食物的摄入,控制饮水量。

1.3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判定,将其分为:①痊愈:患儿遗尿停止,随访半年后无复发。②显效:遗尿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能叫醒排尿,但易复发。③无效:遗尿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t和x2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分别用±s)和(%)表示,当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遗尿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其病情易发作,难治愈。现代医学认为,小儿遗尿是由直接控制排尿器官神经功能及控制排尿功能的皮层下中枢失常所致[3]。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有关。中医认为,尿液的正常排泄,与膀胱和三焦的气化功能健全有关[4]。《类证治裁·遗溺》曰:“其膀胱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而下焦以肺为主,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中焦以脾为主,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排泄;下焦以肾为主,肾气充则膀胱气化正常[5]。三焦主要与肺、脾、肾脏器有关。因此,遗尿主要原因是由肺脾肾气虚、营养不良、病后体弱所致。若肾气不足,下元不固、则膀胱控制排尿功能减弱而遗尿。因此,对患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对于患儿的治疗原则应以醒脑开窍有关,兼顾温肾固涩、清热补气。目前,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不佳,而采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能有效治疗小儿遗尿,疗效确切,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操作简便,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对临床的治疗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

遗尿多是在熟睡中发生的,而百会能有效配伍印堂醒脑开窍,能有效防止睡眠过于深沉,且针刺还能提高大脑排尿中枢对膀胱排尿的控制作用;关元为小肠募穴,配合肾俞具有培肾固本,温补下元的作用;中级为膀胱募穴,与膀胱俞配合针刺可振奋膀胱,具有恢复其气化功能的作用[7];太渊为肺经输土穴,可补益肺气,有可补脾气;山阴交具有调补脾肾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针刺具有益气键脾的作用。通过艾条温和针灸,可加强针刺的疗效,针灸疗法具有安神镇惊、温阳固脱之功效[8]。并配合捏脊疗法,捏之能补气理血、调和肺腑,具有调阴阳、通经络、行气血之功效,通过对脊柱施于捏脊疗法,可有效恢复脏腑各器官的功能,增强体质[9]。因此,针灸配合捏脊疗法其疗效显著,能从根源上控制膀胱,约束水道,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的效果。具有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作用,是临床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应告知患儿家属注意在患儿睡前不给于流质食物,尽量少喝水,以减少膀胱尿量,应积极与患儿密切配合治疗,帮助其养成夜间定时排尿的习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10]结果一致。表明采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较单纯采用针灸疗法效果更为显著,更能有效控制膀胱,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小儿遗尿最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配合捏脊疗法对小儿遗尿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覃彩霞.耳穴压豆结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3):65.

[2]卢乐苗.针灸走罐结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01):47-48.

[3]吴厚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中国卫生年鉴,1996.

[4]凌钦亮,陈秀玲.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液治疗小儿遗尿

3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3):55-56.

[5]封建国,赵锋.捏脊法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3):68-69.

[6]汤伟,符明进,李洲进.运用苗医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91-92

[7]陈汉华,胡彬文.补脾益肾缩泉汤治疗小儿遗尿50例[J].新中医,2010,42(4):57.

[8]李拥平,皮鹰.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138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4):445.

[9]方军,聂朝红.中西结合治疗神经性尿频50例[J].现代中医药,2012,32(3):37-38.

[10]秦东霞,丁玉发.针刺配合捏脊、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27 例[J].光明中医,2010,25(03):470-471.

中图分类号:R256.5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因地制宜的中国针灸——“糖针——舒适化针灸”后记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