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转型中的文化建设与管理

2016-07-18姚军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转型企业

姚军

摘 要: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各个行业、领域均已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十三五”发展将实现重大转型。

关键词:企业;转型;文化建设

言及企业,转型是当下所有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重大课题。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应当如何创新建设与管理,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切实践行的又一新课题。

本文试图就转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为企业文化的健康、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性建议。

一、企业转型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

谈及转型,必然要回答转型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改革30多年的发展,不难看出,这30年来巨大的成功源自企业依靠大规模要素的投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普遍意义来讲,存在的方式出现了一是动力不足,有些“老态龙钟”;二是质量不高,粗旷式经营;三是效益不佳,利润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四是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局面;五是可持续发展不具备条件,难以持续增长。这五大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关、停、并、转,只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唯一的出路,“转型”和“创新”,即:调结构、转方式、控风险、强管理。

作为企业的发展,不可否认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做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最基础的就是要求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培养更多的杰出型员工就是当前最迫切的要求,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正是解决员工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转型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从基本元素来看,资金、设备、技术、制度、人才、管理等等,人才首当其冲,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涵盖市场、经营、生产等各个环节。当然,按现代人才的标准来衡量,“德才兼备”、“年青化”、“专业化”是其基础,要达到此标准,一是依靠政治引领 ,正能量的灌输和引导,二是企业文化的扎实推进。政治引领是整个社会的基调,也是社会环境、企业环境的必然。而文化引领则无时无刻潜藏在员工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灵魂深处,有“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因此,在企业管理和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企业统领员工最直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三、现代企业文化的特质

事实上,企业文化诞生至今,不过50多年的历史,中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应该不超过40年,大多只有30年左右。回顾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很多的文化往往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效,即便许多成功企业的文化置于当代,尚有太多不足,至少在内涵上,在员工的认知度和实践力上还有得创新式的发展、丰富和完善。

依照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认识这个问题,更离不开“转型”、“创新”、“优化”、“升级”、“提升”等词语,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也应该同时具备这些新的理念和认知。

当然,我们不必全盘否定企业过去成功的文化和精神,但更多的拓展、丰富是必须的,尤以在内涵上给予新的注释和阐述,赋予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才能让员工的精神力量有亲切感、时代感,进而更有时代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纵观各类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尽管模式不同,方法不同。如果我们加以提炼,企业文化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正如银行家刘发猛曾对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个见解,打造“五心”员工:热心——工作态度;诚心——职业素养;耐心——服务精神;爱心——专业专注;责任心——爱岗敬业。再从企业品牌和信誉来看,品牌和企业文化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品牌折射出社会公众化的形象,企业文化则是硬币的另一面,是让员工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内涵。

按照著名企业文化学家刘光明的阐述,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它来自实践,而不是来自逻辑推理。因此,当代企业的创新发展一定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用来自于实践的、接地气的时代文化特质注入其中,使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得以高扬,让文化理念在员工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自觉地应用于工作中,真正达到灵魂深处的共鸣,最终达到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最高境界。

四、企业转型中的“四个快速”特征

前面谈到,转型企业、现代企业的特质,具体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做到“四个快速”:观念快速转变——思维新格局的形成;员工快速转行——岗位设置的适应;工作快速转轨——工序新流程的接轨;业务快速转型——内容新变化的转变。

(一)观念快速转变

今天的企业,面对的已是高科技+互联网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德国4.0版为代表,中国以2025制造为纲领,所有的行业必须紧跟其步伐,顺应其发展。而这一切均以观念、思维、意识为前提。因此,企业的观念要新、更要快,要尽快使之植根于员工之脑之心,否则观念落后,必然会行动缓慢,行动缓慢必然会落后,落后的结果是不堪而语的。因此,文化的引领,必须以观念、理念为前提,形成新思维格局。

(二)员工快速转行

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岗位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会出现新的岗位,或者岗位的合并、重组,变单一的管理为复合式管理,变一人一岗为一人多岗,并出现新的岗位、职责、内容、责任、权限等无不发生变化。因此,所有的员工必须要掌握更多更具体更专业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岗位需求,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升能力的要求,因此,文化建设就需要重新给予新的梳理,补充和完善,以帮助员工的转行。

(三)工作快速转轨

曾经的工作,往往人多事少,效率低下。如今的企业必须高效率,优质、更有量化性指标目标,其要求,如制度、流程、程序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作更细、更严谨,这就需要重新对企业的传统管理以颠覆式的创新与社会时代接轨,员工要从不适应,转化到适应、熟悉、流畅、通达,且效率绩效提高提速,这就是要做好转轨、接轨,高速推进。

(四)业务快速转型

企业业务转型是必然,模式会变,内容会变,业务更精更细更专业是一大趋势,传统企业人工方式居多,现代企业以机器人、互联网线上线下为主,企业需要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多能型人才为主,就必须在内容上实现突破,以掌握更多的技能技术,才能适应新的转变。

上述四个特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必须与之对应,发挥出相应的功效,才能紧跟形势,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舆论保障。

五、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应着力于几大关系的处理

一是正确处理与员工精神文化的关系。当今社会是多元社会,各种思潮、思想纷繁复杂,因此必须以正能量、正思维、正格局、正面人物形象来引领统一员工的意志,如实实在在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以身边的模范,行业的先锋来指引员工的路径。

二是正确协调处理好员工技能技术的提升和培训,时代发展了,老员工一时很难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知识陈旧,技能落后,观念陈腐,对这些员工又不能随意解除,因此,必须加大培养、培训,在其基础上,切实帮助他们更新知识,转岗、转行,在提高中得以提升,让素质能匹配于企业发展。

三是有机结合企业的关爱计划,让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应该说现代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很忙碌,员工都很敬业,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更多的收益,反哺家庭,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实施更多的关爱计划,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观念上正确予以指导,更要在生活中予以更多的关爱,尤其是骨干员工,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个人有前途,有自己的梦想。如每个传统节日的慰问,适时按公司的要求发放规定范围内的福利等等。

综上所述,企业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与压力是巨大的,如何进一步统一、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其思路方法却很多,都可以创新,都可以运用现代管理的各种模式去发展自我,以文化建设和管理为先导,实实在在推进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升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崔智辉.浅析初创企业的一流团队文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赵新义.浅析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J].经营管理者,2015(03).

[3]吕东.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功用探析[D].吉林大学,2014.

[4]黄海英.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四个支撑[J].商场现代化,2016(08).

[5]闫琰.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04).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转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