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神记》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学价值

2016-07-16史晓丽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14

名作欣赏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临水神灵风俗

⊙史晓丽[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济南 250014]

《搜神记》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学价值

⊙史晓丽[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济南250014]

节日文化是传统风俗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内容。伴随着节日而产生的风俗文化事项也是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的。《搜神记》中记载的节日习俗深刻反映了两汉魏晋时期的社会风俗状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干宝 《搜神记》 魏晋节日习俗文化

《搜神记》所载两汉魏晋时期的节日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独特的社会风俗状况。由此,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可从节日习俗的角度增加对魏晋时期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的了解。

一、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

节的本义是指竹子上凸起的部位,节日则是指诸多平平常常的日子中凸起的日子,它不仅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起伏、变化,而且还包含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某些追求、愿望——即文化内涵。《搜神记》中涉及的节日也不例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1.求福避祸人生无常,世事多难。人们总是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多一点福泽,少一些灾难。于是人们便将这一愿望寄寓到节日之中。许多节日都含有求福避祸的目的,比如上巳节中的“洗濯除垢”“祓除不祥”,重阳节中的登高避祸、茱萸辟邪、菊酒长寿等。

在先秦时期,上巳节在河边举行招魂续魄之礼、秉兰草以祓除不祥的风俗,带有明显的求福避祸的含义。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临水而戏、曲水流觞等风俗,除秉持了避祸的内涵之外,更多了一些纳吉祈福的意义。这在晋代阮瞻的《上巳会赋》中说得更明确一些:“列四筵而设度,祈吉祥于斯涂。酌羽觞而交酬,献遐寿之无疆。同欢情而悦豫,欣斯乐之慨慷。”①从中可以看出,到了魏晋时期,节日中求福的意图更甚于避祸的目的。此外,许多节日中供奉祖先、祭祀神灵的仪式,更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以求福避祸。节日中,人们往往将最美味的食物祭献给神灵,通过祭祀以取悦神灵,祈求农事丰收、人丁兴旺、招财进宝,等等。如《搜神记》卷四第88条阴子方腊日用黄羊祭祀灶神,直接导致了家业暴富、子孙繁昌;第89条中记载的正月十五作白膏粥祭祀蚕神,是为了祈求蚕丝丰收。

2.益寿延年益寿延年可以说是节日求福的具体内涵之一。这在节日风俗中也多有体现。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就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重要表现。菊花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养肝明目,后世还称其为“延寿客”。用菊花杂黍米酿制而成的菊花酒,自然有益于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菊酒”与“九九”“久久”谐音,人们便通过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来祈求延年益寿。此外,登高避祸、茱萸辟邪等习俗,自然也是为了活得长久。此外,阮瞻《上巳会赋》中的“酌羽觞而交酬,献遐寿之无疆”之句,也明确指出了上巳节临水修禊的风俗中所带有的祈求延年益寿的文化内涵。

3.娱乐游戏归根到底,游戏娱乐、放松身心仍然是节日的主要功能之一。受魏晋时期追求个性自由的社会风气影响,个人意识觉醒,当时的许多节日中,游戏娱乐的性质也更为突出。《搜神记》中两次提及三月三,都写到人们临水而戏、游玩嬉戏的节日习俗。正如阮瞻《上巳会赋》中所说:“临清川而嘉燕,聊假日以游娱。”“游娱”即游戏娱乐。当时,人们于三月三日这天,相邀出游踏青、临水宴筵,举行曲水流觞、水边吟咏赋诗的风雅活动。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活动,便是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浙江会稽(今绍兴)举行的兰亭修禊集会了。此次集会由王羲之发起、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参加,众名士聚会兰亭,流觞曲水,游弋山林,吟诗畅饮,得诗37首,辑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作序一篇,也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正因为上巳节游戏娱乐的风俗得到文人青睐,因此这一风俗在后世一直长传不衰。唐朝进士及第后的曲江赐宴,就是对魏晋时期曲水流觞习俗的继承与发展。此外,《搜神记》中提到的七月七日临百子池、八月四日竹下围棋、九月九日登山游观、十月十五入灵女庙吹笛击筑等节俗②,或明或暗也都带有游戏娱乐的文化内涵。

二、节日习俗描写的文学价值

《搜神记》中的节日习俗描写,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1.通过节日引出故事或通过节日描写发展故事、转换情节首先,《搜神记》中的节日可以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并引出故事。比如卷十八第428条,就是通过“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引出了狐仙胡博士的故事③;卷四第89条写吴县张成的故事,其中的节日不仅指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正月十五,而且引出了“作白膏粥祭祀蚕神”的故事;卷十六第376条“驱傩”则只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其次,《搜神记》中的节日描写还可以发展故事、转换情节。比如卷十六第397条,卢充在冬至前一日出门打猎,他明明射中了猎物,但是獐子却仍能够奔跑。他不知不觉一路追了很远,獐子不见了,却到了崔少府的府第,因此结识了崔少府并与其女结为夫妇。分别后四年,“三月三,充临水戏,忽见水旁有二犊车,乍沉乍浮”,近岸之后,居然是“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因此得到了自己的儿子。④三月三上巳节,时人都会在这一天到水边游玩嬉戏,卢充也不例外,所以崔氏女在水边得见卢充,并将儿子送还卢充抚养,当时很多人也都目睹了这一场景。又如卷十八第428条记载消失了多年的书生胡博士,再次被人们发现是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山游玩的过程中偶然听到讲书声,才发现形已似狐的皓首书生。这两则故事中的节日,都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通过节日习俗的描写,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搜神记》广集神仙鬼怪之说,为鬼神立传。尤其是汉以来,民间尚淫祀,人们信仰崇拜各种各样的神灵。人们虔诚地供奉神灵以求得神灵的福佑,那么神灵真的存在吗?干宝自己也是从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的,在《搜神记》中记载了大量人神感应的故事,以达到“神道之不诬”的创作目的。如卷四第88条写阴子方腊日用黄羊祭祀灶神,获得巨大财富,以后世代子孙都于腊日祭祀灶神而更加繁荣昌盛;第89条中记载的正月十五,人们用膏粥祭祀蚕神,于是养蚕获得了大丰收,等等。因果报应以及劝善惩恶的主题思想,也在人神感应的故事中得以彰显。当然,其中迷信落后的思想意识应该摒弃,而去恶扬善的劝诫意识却也不该被忽视。

当然,《搜神记》中节日描写的文学价值远非上述两个方面,这里只是聊述思路、抛砖引玉而已。

总之,《搜神记》中所记载的丰富的节日习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深入细致地探讨当时的人情世态,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可以具体地分析笔记小说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从而进一步窥见魏晋时期独特的社会画面和时代风貌。

① (唐)徐坚等著:《初学记(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0页。

②③④ (晋)干宝:《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4页,第224—225页,第203—205页。

作者:史晓丽,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临水神灵风俗
太平风俗美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花乱开》
临水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跟踪导练(四)4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临水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