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战略下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2016-07-14□樊

职教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贡献经济增长高职教育

□樊 奇



创新驱动战略下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樊奇

摘要:高职教育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造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08-2013年间统计数据对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进行估算和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79%,低于本科教育0.73个百分点,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仍然偏低。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建议我国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匹配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的下降及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国内资源环境的约束、要素成本的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衰减。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需要由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和集约发展转变,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1]。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这就要求我国经济要从“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央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培养各行业的产业技能人才。那么,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如何?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对高职教育经济贡献进行分析和测算。

一、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本的视角,认为教育可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进而影响技术创新和模仿的速度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不足或过度教育都会抑制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通过高职教育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全球价值链的攀升[2-6]。国内学者在对国外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初级教育(小学和初中)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级教育(高中及以上);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不断增长,但仍低于本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各区域中,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次分布[7-10]。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欧、日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相关研究也较为深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及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国内相关研究大都利用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缺乏全球金融危机后高职教育对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无法反映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的实际情况。因此,本研究利用我国2008-2013年间统计数据对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进行测算,试图探讨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高职教育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能否成为经济的增长极。

二、理论模型

本文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式(1)中,Yt代表产出量,At代表技术进步,Kt代表物质资本投入量,Lt代表人力资本投入量,α为资本投入弹性系数,β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α+β=1。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Lt分解为劳动力投入(L0t)与教育投入(Et)的乘积,这样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对式(2)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对式(3)求时间t的全导数得:

用差分方程近似替代微分方程,可得教育的经济贡献模型:

式(5)中,β表示产出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e表示教育投入的年增长率,y表示经济的年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是指劳动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比重。目前确定系数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时间序列回归法,二是投入量比例法,三是计算工资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值。Maddison采用第三种方法,得出β的值为0.7[11]。我国学者也大都采用Maddison计算结果。考虑到研究的的可比性,本文采用Maddison的计算结果,即β=0.7。

三、实证分析

(一)我国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

本研究中小学受教育年限为6年,初中受教育年限为3年,高中受教育年限为3年,高职受教育年限为3年,本科受教育年限为4年,研究生受教育年限为3年。根据我国2008年、2013年在业人口文化程度百分比(见表1),可计算出2008年、2013年不同教育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见表2)。

表1 我国2008年、2013年在业人口文化程度百分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4》

表2 我国2008年、2013年不同教育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

(二)人均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

本文使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城镇入户调查数据,并参考丁小浩等(2012)的研究结果,得出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净收益率分别为1、1.21、1.37、1.84、2.27、3.08[12]。根据教育净收益率,可得2008和2013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

2008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E0=5.682×1+2.0193× 1.21+0.5883×1.37+0.132×1.84+0.1004×2.27+0.0063× 3.08=9.422

2013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E1=5.886×1+2.3853× 1.21+0.9483×1.37+0.255×1.84+0.22×2.27+0.0153× 3.08=11.087

(三)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

本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的代表指标,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计算各年的实际GDP(见表3)。由表3可知,2008年实际GDP为62223.56亿元,2013年实际 GDP为 95088.69亿元,则2008-2013年间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为:

表3 我国200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

(四)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五)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则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Cgz=CE× Egz=26.18%×10.67%=2.79%,本科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Cbk=CE×Ebk=26.18%×13.46%=3.52%。

基于上述分析,2008-2013年间,我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为8.85%,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 26.18%,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79%,本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3.52%。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就业人口中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占比4.4%,2013年中国就业人口中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占比8.5%。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由 2008年 0.132增长到 2013年的0.255,年均增长14.08%。

2.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2008-2013年间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79%,而1993-2004年间我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仅为1.859%[13]。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不断提升。

3.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仍然偏低。2008-2013年间,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绝对数值仍然较小,在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中占比仅为10.67%,且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低于本科教育0.73个百分点。高职教育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建议

1.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形式,已成为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复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就必需大力发挥高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但高职院校生均公共财政经费仍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3.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链与区域产业链有机融合。新常态下,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促进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滞后则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的绝对数值仍然较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经验,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探索发展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职业教育形式,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的 “多层次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动态匹配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志彪,陈柳.政策标准、路径与措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48-56.

[2]樊奇.转型升级、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来自江苏的经验证据:1999-2011[J].教育与经济,2013 (6):11-15.

[3]Schultz,T.W.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Henry N.B.Social Forces Influencing American Education[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85-90.

[4]Gereffi,G.,Fernandez-Stark,K.and Psilos,P. (eds)Skills for Upgrading: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Durham:Duke University,2011.

[5]Krueger A.B.,and Lindahl M.Education for Growth:why and whom[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39(4):1101-1136.

[6]Benhabib,J.and Spiegel,M.M.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y[A].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1,2005:935-966.

[7]黄燕萍,等.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J].经济研究,2013(4):94-105.

[8]许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2010年的数据分析[J].高教探索,2013(5):135-138.

[9]王磊.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8):80-85.

[10]粟欣泉,袁振鹏.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98-104.

[11]Maddison,A.Growth and slow down in advanced capitalisteconomies:techniquesofquantitative assess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7(2):649-698.

[12]丁小浩,等.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2002-2009年[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3):73-84.

[13]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责任编辑刘扬军

作者简介:樊奇(1977-),男,安徽淮南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系统视角下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与贡献测度研究”(编号:71301030),主持人:廖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动态匹配及互动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编号:B-b/2013/03/056),主持人:周晓刚,樊奇;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经济新常态下江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2015SJD610),主持人:樊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6-0063-04

猜你喜欢

贡献经济增长高职教育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