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6-07-14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菁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欠发达区域经济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马菁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马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由于政策、资源、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产业转移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改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因、产业转移范畴等进行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承接策略,以期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 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化,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产业转移作为提升产业总体结构的重要选择模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对产业转移研究起步早,也相对成熟,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全球范围内多次出现明显的产业转移。一般而言,产业转移是经济发达地区往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承接。这中间涉及到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吸引劳动力就业等诸多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产业承接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耕地有效保护与利用,如果不加选择地进行全面承接,势必对本区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虽然在短期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非但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会严重阻碍欠发达地区经济长期发展。从微观层面而言,产业转移的实质在于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空间转移,企业的本质是趋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对企业发展有利,企业进行空间转移的过程实际促成产业转移。

1 产业转移动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形成是内因与外因合力的结果。首先内在发展需求决定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其次政策支持为产业转移提供便利条件。

1.1内因分析

产业转移内在因素由两方面构成,其一是企业因素。企业因自身发展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壮大后,因资源与成本等诸多方面因素考量,产业转移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但是相应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且许多资源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运输,这就造成人力成本与资源成本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企业数量密集,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这样开拓更大市场成为企业首选,产业转移也顺理成章,符合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利益驱动是产业转移的主因。其二是地方因素。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发展需求也使产业转移成为内在需求。经济发达地区经过长期工业化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对其区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一部分不利于本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离出去进行转移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迫切需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基础薄弱,为保证本区域的快速发展,拉近与经济发达区域的差距,承接经济发达区域分离出的产业是其内在需求。

1.2外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外在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因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宏观调控力度较发达国家高出许多,这样有利于资源统一配置,经济发展政策在不同时期倾斜于不同区域。比如改革开发初期倾斜于沿海地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后的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倾斜为产业转移提供便利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会吸引许多产业自主转移。外因作用下,产业的强制性转移,比如国企转移,与企业自主转移相结合,加之经济欠发达区域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使产业转移范围扩大。

2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优势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有以下优势:(1)环境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未经过规模工业开发,环境优势明显,有利于旅游产业转移;(2)资源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广阔,有极为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种类与储量均极为可观;(3)生产要素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等相对较低,劳动力与人才资源均能支撑产业转移需求;(4)市场广阔,发达地区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产业转移后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5)政策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制定许多优惠政策,对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极为有利。

2.2劣势

首先,产业配套条件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有效产业链,不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企业发展对相关产业的依赖性逐步增强,许多行业需要相关产业紧密合作才能做到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低级化,其工业化进程一般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阶段的转化中,这种生产力水平之下许多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严重不足,从而限定了部分产业转移。其次,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有制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比重小,且发展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存在严重的区域封锁或条块分割现象,信用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薄弱,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另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度过高,缺乏公平竞争环境。

3 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建议

3.1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可以分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种。首先是硬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完善,以工业园区作为承载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其次是软件建设,其中心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在科学发展观和改革观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制度创新与体制创新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降低政府对企业发展干预度,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平竞争。同时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先进经验的学习,同时避免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发展策略。

3.2加大招商力度

改进与完善传统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灵活应用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增强招商引资的目的性,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根据产业体征,如市场扩张型、成本节约型、整体搬迁型、部分延伸型等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法与政策,提高招商效率。另外招商过程中,要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由引资向引产业转变,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3.3可持续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全盘接受,这样会在短期内助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但是会造成对承接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要慎重对待,产业转移不是污染转移,不能为短期利益而无视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承接工作,结合承接地实际情况,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放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4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

多元化承接的意义有两点,其一为所承接产业的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使不同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可能,从而达到打造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目的。其二为产业来源区域多元化,以符合承接地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广泛承接经济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不分地域,不分国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承接地资本来源,还能有效减少区域经济变化带来的震荡。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转移可以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选择、有目的、全方位的进行产业承接,保证承接地可持续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1] 张仁枫,王莹莹.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区域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兼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4).

[2] 孙敏.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研究——基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

[3] 刘力.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兼论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2009(12).

[4]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

[5] 倪秀碧.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中国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 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

[6] 刘英基.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协同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2.

F127

A

2096-0298(2016)11(a)-145-02

马菁(1983-),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欠发达区域经济
关于欠发达地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