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语言技巧,让语文课堂更和谐

2016-07-14朱兴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生活化语文

朱兴路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和谐课堂应如何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能真正享受到和谐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化 语文 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课堂语言应从生活化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说”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美,感受到教师行为的美。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说”,才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最终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会出现对学习害怕、恐惧的心理。因此,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有利于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对话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常存在一个“误区”,即老师认为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把老师说的内容最好都记住。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接受学习内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得高分,并且用成绩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往往跟我们教师的“说”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进一步说,课堂的不和谐,往往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的“说”上。

语言是交流最常用的工具,恰当地利用语言,能搭起一座师生思想和情感顺畅交流的平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老师怎样从生活化入手,说好自己的话,使课堂和谐呢?

一、少一些命令

不少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在课堂上喜欢采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讨论性的问题或者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老师往往不根据学生发表的意见和课上学生生成的一些观点进行总结,而是根据教参的参考答案,强加给学生,并且采用命令的口气对学生说:“拿好笔,赶快记下。”这种语言,盛气凌人,豪无亲切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道厚厚的墙壁,师生间的交流受到阻碍,当然课堂也显得沉闷,没有教育效果。如果老师当时这么说:“让我们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还有谁能加以补充。”或者说:“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谁来把它综合归纳一下。”用这些商量的话语对学生进行点拨,那么学生就会踊跃参与,而且老师在总结答案时,使用“咱们”“我们”等词语,说明答案是大家一起找出来的,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提高教育质量。

二、少一些抱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存在一些错误,一个简单的题目,学生的回答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可能就会抱怨学生:“这么简单题目都回答不出来,你怎么去参加考试?”不论这种不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就会被堵死。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对回答不好的同学说:“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课后要及时巩固,多看几次就不会忘记了。”这种激励的话语,有亲切感,使学生既乐于接受又乐于改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准确把握好评价尺度,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以自然、温馨、委婉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完善自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还鼓励了整个学习群体,使课堂形成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少一些平淡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的节奏美,是由教师内心的情感外显为口头语时的快慢、断续、刚柔、抑扬等语速、语调的变化来体现的。它是和谐课堂的生命,特别能唤起学生心理共鸣,活跃气氛、勃发活力;能避免课堂的“一潭死水”,消除平铺直叙;能催开花蕾、谱就华章、铸造辉煌。

和谐课堂的教学语言表达应是抑扬相辅的,教师应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变化而灵活采用不同的语速、语调。一般说来,复习旧知或讲授学生较熟悉的内容时,语速宜快;学习新内容时,语速相对放慢;教学抒情性课文时,宜和风细雨,娓娓而谈;教学激情充盈的段落时,应语调高亢。

恰当地使用生活化语言,是师生和谐交流的前提,特别是语文课,老师们更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化语言的丰富性,尽量使用商量、鼓励、抑扬顿挫的话语,使自己的话语更富有亲和力,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生活化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