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王诜之家族及其经济状况考

2016-07-13杨宝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族经济

杨宝宝

摘要:王诜是北宋功臣王全斌之后,尚蜀国长公主驸马都尉,好书画鉴藏。历来学者关于王诜的研究多集中在王诜之生卒年、生平事迹、书画艺术创作、诗词等方面,研究多有重复,而针对王诜之家族关系、经济状况方面的研究较少,得出的结论缺少说服力。鉴于此,尝试对王诜之家族亲属关系情况、经济状况作进一步探索,以期还原王诜家族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王全斌;王诜;家族;经济;书画鉴藏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148-04

一、家族情况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王全斌传—附传》中载“凯(王凯)劾罢之尤笃好于故旧,子缄,缄子诜,字晋卿,能诗擅画,尚蜀国长公主,官至留后。”[1]8926由此处材料我们能确信王诜为王全斌之后,尚蜀国长公主驸马都尉,且能诗擅画。而我们通过查阅与王诜相关的史书资料发现,王全斌是有史书记载且姓名身份明确的王诜的最早祖辈。

王全斌,五代名将,北宋开国勋臣。《宋史》卷二百五十五载:“(王全斌)子审钧,崇仪使、富州刺史、广州兵马钤辖;审锐,供奉官、合门袛侯。曾孙凯。”[1]8924从此处我们得知王全斌有二子,一为王审钧,一为王审锐,且都身居官位。又“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1]8925可以肯定王审钧为王凯之祖父。“全斌取蜀有劳,而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1]8925,“全斌至镇数月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天禧二年,录其孙永昌为三班奉职”[1]8924,根据这两条材料我们可以考得永昌为王全斌之孙王审钧之子。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都没有谈及王审钧是否有第二个儿子,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王永昌为其唯一的儿子。上文中已经考得王凯的祖父是王审钧,那么王凯之父即为王永昌。

关于三班奉职之人,曾巩在其《隆平集》中有不同于《宋史》中的记载,笔者有必要在这里说清楚。《宋史》中有两处明确地记载三班奉职之人是王审钧之子王永昌,而曾巩《隆平集》卷十六之《王全斌传》中说“除三班奉职之人”是王凯,原文如下:

曾孙凯,字胜之。其祖审钧,全斌子也。审钧以击贼死,其子遂徙居京兆。家富于财,凯日散施结客,与少年驰猎南山下,或踰月不归。民有讼其践田苗者,收至府。寇凖守京兆,见而奇之,乃言于朝廷,以全斌平蜀之功,而审钧复死于忠义,当录其后。遂除凯三班奉职,累擢合门祗候,镇定、邢、赵都巡检使。”[2]474

曾巩在这里说王凯是王全斌的曾孙,是王审钧之孙,除三班奉职,与《宋史》中所记载文字、内容基本相同,唯独三班奉职之人不同,那么三班奉职之人到底是谁?有没有王永昌和其子王凯同为三班奉职之可能?我们考察《宋史》与《隆平集》中的相关记载发现,其所记在内容上并无大异,可以肯定三班奉职应为一人,王永昌或其子王凯。按《宋史》记载王永昌授职为三班奉职监凤翔时是天禧二年,即公元1018年,而《宋史》卷二百五十五之《王全斌传》中又载:“(乾德)四年(966)正月十三日,师次魏城,孟昶遣使奉表来降,全斌等入成都。……又果州指挥使宋德威杀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刘焕、都监郑光弼,遂州牙校王可璙率州民为乱。”[1]8921,8922此条记载的王永昌当为随宋军镇压后蜀叛军的王全斌的孙子,被后蜀叛军宋德威杀害,怎么会在五十二年后授为三班奉职?假设王永昌活到了公元1018年,推理此时王永昌已为70岁有余的老人,怎么可能继续授职呢?所以笔者认为除三班奉职的人应为王凯。曾巩(1019—1083)为北宋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史》卷三百十九载其曾历任编校史官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作为北宋时期专门修史书之人,其所记述的历史事件相比元脱脱等人所撰《宋史》当更具可信度,也进一步能明确除三班奉职之人为应为王凯,而不是其父王永昌。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明确记载王凯劾罢之尤笃好于故旧,子王缄;曾巩《隆平集》之《王全斌传》中说:“(王凯)以功迁至节度观察留后,马军副指挥使。卒年六十六,赠节度使,谥庄恪。子缄、彭。”[2]474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王凯有二子,王缄和王彭,王缄有一子为驸马王诜。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九载:

导洛通汴司言,提举在京蔡河堤岸司不时报应人兵工役,乞劾罪。诏:“管勾使臣王处厚,乃孙固妻弟王诜之叔父。小人之情,凭恃亲贵,故此陵慢,可送大理寺劾之。”后处厚坐罚金[3]。

考察此材料我们发现王凯还有一子王处厚,即王诜之叔父;另外王缄有一女,即王诜之姐,其姓名不可考。《宋会要辑稿》中说:“(熙宁)二年六月七日,以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王恺(凯),孙右侍禁诜,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舒国长公主。”[4]187此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由王凯→王缄→王诜这样一个亲属关系(王碧凤在《风流驸马王都尉不恋富贵好丹青——王诜书画收藏管窥》一文中认为王诜之父为王凯,显然错误。另外,关于王诜所藏书画作品之《勘书图》、《挑耳图》当为同幅异名)。《东坡全集》卷九十一之《王大年哀词》中载:

嘉祐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居相邻,日相从也。时太守陈公弼驭下甚严,威震旁郡,僚吏不敢仰视,君独侃侃自若,未尝降色词,公弼亦敬焉。予始异之。问于知君者,皆曰:“此故武宁军节度使全斌之曾孙,而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讳凯之子也。”……先帝方欲尽其才,而君以病卒。其子谠,以文学议论有闻于世,亦从予游[5]。

通过这条材料又考得知王彭确为王凯之子,且王彭有一子王谠,皆与苏轼有过交游,但是苏轼在此处说王彭是王全斌之曾孙,难免让人疑惑。前文已经考证出王凯为王全斌之曾孙,没有疑义,但此哀词却明确指出王凯王彭为父子关系,依笔者之见,二者不可能同为王全斌之曾孙。考察此哀词发现苏轼对王彭的身世并不了解,多是听别人介绍的,所以出现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也可以理解。而相关史书文献的记载基本上认定王凯是王全斌的曾孙,比较明确,不必多议。又《宋史》卷二四八载:“……诜不矜细行,至与妾姦主旁。妾数抵戾,主甍后,乳母诉之,帝命穷治,杖八妾以配兵。既葬,谪诜均州。子彦弼,生三年卒。”[6]由此我们又得知王诜与蜀国长公主育有一子彦弼,但不幸的是其幼年夭折。至此,除史料所未涉及到的王诜之家族成员外,王诜家族的主要家谱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辑录如下:

二、经济状况

王诜作为宋朝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其家族地位、人际关系、财力等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载:“(宋太祖)谓之(全斌)曰:‘朕以江左未平,虑征南诸将不遵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今巳克金陵,还卿节钺。仍以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赐之。全斌至镇数月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天禧二年,录其孙永昌为三班奉职。”[1]8924恩赐如此之重,可见王全斌当时地位之高。受王全斌影响,后辈均为武将,且身居较高官位,直至王诜,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王诜好诗文书画,常与文人士大夫往来。《书史会要》《画继》及《宣和画谱》均为王诜作传,《宣和画谱》中《王诜传》记载得比较详细:

驸马都尉王诜字晋卿,本太原人,今为开封人。幼喜读书,长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视青紫可拾芥以取。尝袖其所为文谒见翰林学士郑獬,獬叹曰:“子所为文,落笔有奇语,异日必有成耳。”既长,声誉日益籍甚,所从游者,皆一时之老师宿儒。于是神考选尚秦国大公主。诜博雅该洽,以至弈棋图画,无不造妙。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青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而诜落笔思致,遂将古人超轶处。又精于书,真行草隶,得钟鼎篆籀用笔意。即其第乃为堂曰宝绘,藏古今法书名画,常以古人所画山水寔于几案星壁间,以为胜玩,曰:“要加宗炳,澄怀卧游耳。”如诜者非胸中自有丘壑,其能至此哉!喜作诗,尝以诗进呈神考,一见而为之称赏。……其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若斯人之徒,顾岂易得哉!历官至定州观察使、开国公、驸马都尉,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7]。

“(熙宁)二年六月七日,以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王恺(当为‘凯)孙诜,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舒国长公主。”[4]187王诜的祖辈以武将之名为王诜今天的奢华的物质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好读书,不喜武,以自己在文艺上的才华赢得了皇室的宠爱,被神宗选为驸马,官至定州观察使、开国公、驸马都尉,赠昭化军节度使。那么王诜被选为驸马,其皇帝赏赐必定甚奉,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华贵生活。苏颂《苏魏公文集》之“王诜可左卫将军当驸马都尉”条中记载王诜在被选为驸马之后,“接武外朝,宠冠一时,望高三尉”,可见其所得到的宠爱、地位及财富达到了顶峰。

勒:王姬下嫁,时美车服之隆;主婿奉朝,唐增阶品之贵。矧惟先帝之子,已正藩侯之仪。历求士伦,克封嘉礼。以尔具官某,出於华胄,茂乃素风。蚤服习于诗书,喜亲近于儒雅。蔼然令器,见推旧门。是用擢于环列之班,参彼副车之职。台司视秩,坐宪兼荣。用光选尚之恩,并示褒优之命。噫,连姻帝室,接武外朝。宠冠一时,望高三尉。保其禄位,当务于矜修;乂而室家,更思于抑畏。服我辞训,无忘夙宵。可[8]。

凡驸马初谢选尚者,(帝)必召见,赏赐甚丰。《宋会要辑稿·帝系》之八之五至八之六记载得非常详细,有一冗长单子,关于赏赐的物品名色,无须一一抄录,但末尾夹注文中提及所赐公主第宅称:“凡主第皆遣八作工案图□赐,有园林之胜。又引金明涨池,其制度皆同。”[9]将金明之水引至公主第宅池塘,可见其宅第之奢华。王诜之宅第在当时是苏轼、黄庭坚等大文豪经常雅聚之场所,他们品鉴书画,吟诗作乐,可以想见其华丽情形。

王诜之所以热衷于书画与书画鉴藏相关的活动,与他本人对书画的浓厚兴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而他的身份、地位及财力为他从事书画鉴藏相关的活动创造了足够的空间。王诜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往往不计钱财,甚至采用与文人修养背道而驰的“借而不还”“强夺”等手段。王诜对于书画的兴趣及喜好程度,我们用“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其为了藏古今法书名画,专筑“宝绘堂”于私第之东,常以古人所画山水寔于几案星壁间,以为胜玩。关于王诜“宝绘堂”藏品情况,笔者将王诜鉴藏过的书画作品辑录于一

1《书史》

《书史》

《书史》

《书史》1《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王钦臣故物……其子云:“与智永《千字文》,柳公权《柳尊师志》,欧阳《鄱阳帖》,并同葬矣,亦可叹息也,或谓密为王诜购去。”按:清王澍《竹云题跋》卷四中载:“……董思翁跋又谓在赵中舍士桢家,当时有密为王诜购去之语,岂果为晋卿所得,故流传至今耶”。唐1欧阳询1《碧笺草圣》四幅11《书史》1欧阳询《碧笺草圣》四幅……并在王巩家,今归王诜家。唐1怀素1《怀素诗一首》1绢本1《书史》1真迹,王巩易于王诜家唐1怀素1《杂论故事》1绢书1《书史》1后人分剪为二十余处,王诜累年遂求足元数。唐1怀素1《任华草书歌》1绢书1《宝章待访录》1真迹两幅,在驸马都尉王晋卿第。唐1张旭1《虎儿》等三帖1楮纸1《书史》1非真迹,在王诜家。(《宝章待访录》中记《虎儿》等三帖为真迹,不知何因。)唐1孙过庭1《书谱》

《千字文》一本1黄麻纸1《书史》1有《千文》一本,是少年书,不逮《书谱》,并在王巩家,今归王诜。唐1李邕1《光八郎帖》11《书史》1真迹,今归王诜。唐1许浑1《乌丝栏手写诗》11《书史》1剪前一幅,易于杜介,一幅在王诜处。唐11《敕》二道11《书史》1王诜收《敕》二道。唐1唐太宗1《文皇手诏》11《书史》1以《文皇手诏》易王诜《增慨》、《安西》帖。唐1陆柬之1《兰亭序》1临本1《书史》1王诜处收钱氏陆临《兰亭》。唐1汤普徹1《兰亭序》1摹本1《书史》1此汤普徹所摹,与赠王诜家摹本一同。唐

1史陵

佚名1《绢帖》

《六朝古贤》一帧1绢书

1《书史》

《书史》1又一云史陵者,绢帖,以《六朝古贤》一帧,易于王诜。唐1陈贤1草书六七帖中之一1草书1《珊瑚网》1在驸马都尉李公炤家,另一驸马都尉王诜收藏。唐

北宋1褚遂良

柳公权

李公麟1《兰亭宴集序》

《群贤诗》

《李公麟制图》1临本

1《珊瑚网》1皆驸马王晋卿家所藏,所谓三绝。五代1杨凝式1类颜鲁公《争座位帖》11《珊瑚网》1后以第一易于王诜……五代1杨凝式1《大仙帖》1白麻纸1《书史》1余三次易得后,以第一易于王诜。北宋1苏轼1《莲华经》11《乌台诗案》1与王诜写作诗赋,并《莲华经》等。北宋1苏轼1《黄泥坂词》1澄心堂

纸,李

承晏墨1《苏轼文集》1“吾(王晋卿)日夕购子书,不厌近。又以三缣博两纸。子有劲书,当稍以遗我,毋多费我绢也。”乃用澄心堂纸、李承晏墨书此遗之。北宋1李建中1《古篆书并风后庙碑》一卷1古篆

并行书1《云烟过眼录》1李西台古篆并行书《风后庙碑》一卷,甚佳,驸马都尉王晋卿家物也。北宋1黄庭坚1《小书尔雅》11《苏轼文集》1《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宋1米芾1《临王子敬鹅群帖》

《临虞帖》1染古色,

麻纸1《书史》1因柜中翻索书画,见余所临王子敬《鹅群帖》,……又尝见摹《黄庭经》一卷。续表

朝代1作者1作品名称1材质等1文献出处1备注宋1苏耆1《增慨帖》

《安西帖》11《书史》1上有笔精墨妙印,苏耆题二字,余得于王诜。其他

11《莲华经》

《笔阵图》11《东坡题跋》

1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经七卷,如箸粗。

题《笔阵图》,王晋卿所藏。王晋卿“宝绘堂”藏绘画作品情况一览表

年代1作者1作品名称1文献出处1备注东晋1顾恺之1《王戎像》1《画史》1巳上皆假顾恺之笔,元以怀素帖易于王诜字晋卿家。晋1王献之1《洛神赋》摹本1沈曾植行书

手卷第十记1子敬《洛神赋》分裂在范尧夫、范中济、王晋卿三家。唐1佚名1《二马》1《画史》1原高公绘之物,与王诜家二马相咬是一本。唐1韩幹1《照夜白》1《画史》1王晋卿尝以韩马<照夜白》题曰:‘王侍中家物。唐1戴嵩1《牛》1《画史》1后易白戴牛小幅……唐1僧梦休1《雪竹》一幅1《画史》1蒋后易与王诜。唐1王维1江南画《小雪山》二轴(假笔)1《画史》1王晋卿收《江南小雪山二轴》,……知在晋卿家……云王维笔,非也。唐

五代

北宋

五代1吴生

董羽

赵昌

徐熙1《佛入涅槃》一轴

《水障》一轴

《折枝花》一轴

《海棠木芍药》、《梅花雀竹》1《东坡乌台诗案》1仍将到吴生画《佛入涅槃》一轴、董羽《水障》一轴、徐熙画《海棠木芍药》《梅花雀竹》各一轴、赵昌画《折枝花》一轴、朱繇武宗元画《鬼神》二轴说与王诜,知后将《佛入涅槃》及《桃花雀竹》等与王诜。五代1徐熙1碧槛《蜀葵图》1《铁围山丛谈》1王晋卿家旧宝徐处士碧槛《蜀葵图》,但二幅。五代1王齐翰1《挑耳图》又名《勘书图》1《东坡题跋》1《跋南唐剔耳图》条中说:王晋卿尝暴得耳疾,……今见定国所藏《挑耳图》,云得之晋卿,聊识此事。五代1王齐翰1《行佛图》

《观音像》1《困学斋杂录》1王齐翰《行佛图》、《观音像》皆有王诜宝绘、太原珍玩玉押。五代1黄筌1《风牡丹图》六幅1《画史》1王晋卿昔易六幅黄筌《风牡丹图》与余。五代后梁1荆浩1二画1《画史》1王诜尝以二画见送,题云:“勾龙爽画。”(此二画,米芾认为是荆浩所画。)北宋1易元吉1逸笔画《鸲鹆芦图》1《画史》1晋卿借去不归。北宋1苏轼1《两只竹、一枯树、一怪石》1《画史》1晋卿借去不还。其他1佚名1《著色山》1《苏轼诗集》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百五十五之《王全斌传》,第2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宋]曾巩撰,王瑞来校证,《隆平集校证》卷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第二十一册,卷二百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5:7278.

[4][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〇》,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

[5]《苏轼文集》全六册,孔凡礼点校,卷六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1965、1966.

[6][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四八,第2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8779、8780.

[7]于安澜.《画史丛书》第二册之《宣和画谱》,卷十二[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33—144.

[8][宋]苏颂.《苏魏公文集》上册(附魏公谭训),卷三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8:441.

[9][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六》,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165.

(责任编辑:陈树)

猜你喜欢

家族经济
攀禽家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HK家族崛起
精密家族AW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