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信息优先权的效价差异

2016-07-13陈武英刘连启

心理学探新 2016年3期
关键词:情绪性正性效价

陈武英,刘连启

(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 221116;2.徐州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徐州 221111)



情绪信息优先权的效价差异

陈武英1,刘连启2*

(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 221116;2.徐州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徐州 221111)

摘要: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信息在竞争注意资源的优先权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作为干扰刺激呈现,只有负性干扰刺激诱发了EiB,而且在lag-1条件时干扰作用最强;(2)作为靶刺激呈现,正、负性刺激在lag-1条件时对T2的干扰显著大于中性刺激。研究表明负性刺激的优先权很强;正性刺激在与任务目标相关时具有认知加工的优先权;情绪信息的优先权在刺激最初呈现时最强烈,然后迅速减弱。

关键词:情绪相关性;优先权;lag-1节省;效价;情绪诱发的视盲

1引言

根据唤醒偏差竞争假说(arousal-biased competition theory,ABC)的思想,周围环境中的刺激比另一些刺激有更高的加工优先权(Mather & Sutherland,2011)。许多研究都发现情绪性刺激比中性刺激更容易吸引注意,获得优先的加工,即情绪信息可以引起注意偏向(attention bias)(彭晓哲,周晓林,2005)。即便情绪信息与当前任务目标无关也可对任务产生干扰,因为情绪信息的加工离不开注意的参与,势必与其余信息竞争注意资源(叶榕,余凤琼,蒋玉宝,汪凯,2011)。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及相应的研究范式可以考察情绪信息引起注意偏向的特点,称为情绪诱发的视盲(emotion-induced blindness,EiB)(陈武英,卢家楣,刘连启,周炎根,2014)。Most,Chun,Widders和Zald等人(2005)最先提出EiB的概念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EiB是一种功能盲,指的是一个与任务无关的情绪性刺激的呈现吸引了注意以致个体无法对快速呈现的靶刺激有所觉察。研究EiB的实验采用的是RSVP范式,其特点是:每一个试次都由一系列图片组成,其中1张是靶刺激,1张是关键干扰刺激,其余为填充刺激。关键干扰刺激多为情绪性刺激,而且在靶刺激之前出现。研究者们使用词汇(Arnell,Killman,& Fijavz,2007)、图片(Clesielski,Armstrong,Zald,& Olatunji,2010)等在内的情绪性材料都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即负性干扰刺激在lag2条件下引发了靶刺激正确识别率的下降。Kennedy(2012)的研究则发现当靶刺激紧跟在负性干扰刺激之后相隔100ms左右出现时,靶刺激的正确识别率最低,即负性刺激的干扰作用最大。这意味着负性干扰刺激即时吸引注意的能力是很强的,充分体现其在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2013)。

lag-1节省现象不仅被认为是注意瞬脱研究中的特殊现象,而且被认为是注意瞬脱最重要的标志性现象(McHugo,Olatunji,& Zald,2013)。然而,当T1、T2分别属于不同类别、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空间位置时,就没有lag-1节省现象(de Jong,Koster,van Wees,& Martens,2009)。lag-1节省现象的发生有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T1、T2的相继出现并且不超过150~200ms的时间间隔,第二,T1、T2在性质上或加工任务上应当相似。假如T1、T2在多个方面有明显差异,即使是相继出现也很难保证lag-1节省现象的发生(Visser,Bischof,& Di Lollo,1999)。那么,当T1和T2的呈现时间满足上述条件并且两者性质相近,唯一的区别是T1有情绪性而T2是中性时,是否与标准的注意瞬脱实验(两个靶刺激都是中性)一样会表现出lag-1节省现象?还是会导致lag-1节省现象的缺失?

正是由于情绪性刺激有更大的优先权,所以在与时空接近的靶刺激竞争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EiB才没有lag-1节省现象。那么,根据ABC理论可以预测,当只有T1是情绪性刺激时,由于T1比T2具有情绪性的优先权,所以可能没有lag-1节省现象。另外,由于情绪负性偏向的存在,也必须检验效价不同的情绪刺激是否有着相同的优先权。曾经有研究发现当注意资源充足时,正性刺激可以和负性刺激一样吸引注意,但是当注意资源不足时,负性刺激比正性刺激有更明显的优势去吸引注意(黄宇霞,罗跃嘉,2009)。这一结果表明正性刺激的优先权可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要求。因此,研究者将安排两个实验,拟分别验证三个假设:第一,情绪性刺激作为干扰刺激对于后续靶刺激的探测有阻碍作用,这种作用因为情绪性刺激的效价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没有lag-1节省现象;第二,在注意瞬脱实验中,当T1是情绪性刺激而T2是中性刺激时,没有lag-1节省现象;第三,情绪性刺激作为靶刺激或干扰刺激呈现时,其优先权有相应的变化。

2实验一

效价和唤醒度是情绪的两个主要维度,后者是前者的V型函数,当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越明显时,唤醒度也就越高(Kuppens,Tuerlinckx,Russell,& Barrett,2013)。因此,对情绪刺激的效价进行有效的操纵相当于同时操纵了唤醒度,所以第一个实验拟采用负性图片、正性图片和中性图片来操纵刺激的情绪性质,还操纵情绪刺激与靶刺激的间隔位置,考察效价对EiB效应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2.1方法

2.1.1被试

23名在校本科生作为有偿被试,其中男生8人。全部被试年龄范围在18~21岁间,平均年龄19.5岁,均为右利手,无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视力或矫正视力均达到1.0以上,无色盲色弱。

2.1.2实验设计

采用2(关键干扰刺激与靶刺激呈现的位置间隔:lag-1/ lag-2)×3(关键干扰刺激的情绪效价:正性/负性/中性)两因素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lag-1是指靶刺激紧跟在关键干扰刺激之后呈现,lag-2是指靶刺激在关键干扰刺激之后第2张图片位置出现。两种因素组合成6种实验条件。要求被试判断靶刺激是正立的图片还是倒立的图片,因变量为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2.1.3刺激材料

刺激材料选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首先,挑选出20张内容为自然风景的图片(M效价=5.47±0.17,M唤醒度=1.98±0.10),在正式实验和练习实验中用作填充刺激。然后,挑选出10张内容为建筑物的图片(M效价=5.71±0.23,M唤醒度=4.36±0.28),采用photoshop CS4软件将它们旋转180°倒置后另获10张图片,并在图片四周添加红色边框,在正式实验和练习实验中用作靶图片,要求被试判断图片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最后,挑选出正性图片(M效价=6.72±0.36,M唤醒度=5.70±0.29)、负性图片(M效价=2.06±0.43,M唤醒度=5.55±0.17)和中性图片(M效价=5.50±0.14,M唤醒度=5.30±0.40)各10张,这三种图片各有一半的内容是人物,一半的内容是动物。30张情绪图片在正式实验和练习实验中用作关键干扰刺激。t检验的结果表明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的效价有显著差异,t(18)=-26.22,p<0.001,唤醒度没有显著差异,t(18)=-1.39,p>0.05。正、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在效价上均有显著差异,t负-中(18)=-23.27,t正-中(18)=16.04,ps<0.001。中性图片与负性图片在唤醒度上的差异不显著,t(18)=1.85,p>0.05,但与正性图片的唤醒度有显著差异,t(18)=-2.57,p<0.05。所有图片的像素大小均为325×325。

2.1.4实验任务与程序

采用的实验范式改编自Most等人(2005)的研究,即RSVP任务范式。但是,与Most等人(2005)的研究有两点不同:第一,本实验中的靶图片并没有做向左或向右旋转90°的处理,而是做了旋转180°的处理;第二,本实验中采用的关键干扰刺激新增了正性图片,去除了重组图片。所有实验刺激均呈现在17寸纯平CRT彩色显示器上(分辨率1024×768,刷新率60Hz),屏幕背景为黑色(RGB=0,0,0)。实验程序采用E-prime1.1编写。被试眼睛与屏幕正中保持水平并距离50cm。实验开始时,要求被试保持身体坐姿并保持眼睛对屏幕中央的注视。被试在阅读并理解指导语后按键盘的空格键开始实验。每个试次均由呈现在屏幕中央的十字注视点开始,注视点呈现时间为1000ms。然后依次出现14张图片,其中12张是填充刺激图片,1张是关键干扰图片,1张是靶图片(见图1)。

在同一试次中,填充刺激图片不会重复出现。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117ms,并立即被下一张图片掩蔽。为了限制被试的准备效应,关键干扰刺激图片通过伪随机的方式安排在每个试次的第3、4、5、6个位置中的某一处呈现,靶图片则随机出现在关键干扰刺激图片后的lag-1或lag-2位置上。关键干扰刺激与靶图片之间的呈现时间间隔(stimuli onset asynchrony,SOA)分别为117ms和234ms。

注:图中所示是lag-2条件下的情形,如果是lag-1条件,则靶刺激紧接着干扰刺激呈现。图1 EiB实验流程示意图

当每个试次结束后,被试要根据屏幕上出现的一个问题按键做出反应,即判断靶图片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所有试次中的问题回答均不限时,也不反馈,回答完毕开始下一个试次。所有被试根据被试号的奇偶数进行了反应键左右顺序的平衡。在正式实验开始前被试进行40次练习,练习数据不进行统计。正式实验一共有240个试次,6种实验条件各有40个试次。关键干扰刺激图片和靶图片以及填充刺激图片均从对应的图片组中随机抽取,保证同一组中的所有图片出现概率相等。实验过程中每20个试次会安排2分钟的休息。整个实验过程约需50分钟左右。

2.2结果

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详见表1。以被试对靶图片判断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2(关键干扰刺激与靶刺激呈现的位置间隔:lag-1/ lag-2)×3(关键干扰刺激的情绪效价:正性/负性/中性)两因素完全被试内方差检验,结果发现位置间隔有显著的主效应,F(1,22)=43.53,p<0.001,η2=0.664。关键干扰刺激的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F(2,22)=14.39,p<0.001,η2=0.40。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22)=0.36,p>0.005。

进一步检验表明,当靶刺激紧跟在关键干扰刺激之后呈现时(即lag1条件下),被试的判断正确率为0.74±0.02,显著低于靶刺激在关键干扰刺激之后间隔一个位次呈现时(即lag2条件下)的成绩(0.85±0.02)。当关键干扰刺激的情绪效价变化时,被试对后续靶刺激的判断正确率也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关键干扰刺激为负性图片时,正确率最低(0.75±0.02),关键干扰刺激为中性图片时,正确率最高(0.82±0.02),关键干扰刺激为正性图片时,正确率居中(0.81±0.02)。其中负性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性和中性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正性和中性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表1 不同位置间隔和情绪效价水平下的整体正确率

注:lag指的是靶刺激在关键干扰刺激后呈现时的两者间隔位次。Valence指的是关键干扰刺激图片的情绪效价。

2.3小结

已有研究表明负性刺激可以导致后续靶刺激的加工受损(Clesielski et al.,2010;Most et al.,2005),这一结论在本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不同效价的关键干扰刺激对靶刺激的加工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具体表现为负性干扰刺激条件下的靶刺激判断正确率最低,显著低于正性干扰刺激条件和中性干扰刺激条件,而正性干扰刺激条件和中性干扰刺激条件下靶刺激加工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相对于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而言,负性情绪刺激对紧随其后的刺激加工有更强的干扰作用。

另外,本实验还发现靶刺激与关键干扰刺激之间的位置间隔对靶刺激的加工也有显著的影响:靶刺激与关键干扰刺激之间相隔越近则靶刺激的判断受到的干扰越大,所以正确率越低。随着两者之间的位置间隔增大,靶刺激的判断正确率逐渐上升,受到关键干扰刺激的负面影响越小。这一结果证实了EiB没有lag-1节省现象。综上,本实验结果表明关键干扰刺激对靶刺激加工有强烈的干扰作用,这种作用在两种刺激相邻出现时最为明显,随着刺激间隔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3实验二

实验一发现只有负性情绪刺激作为关键干扰刺激时可以导致lag-1节省现象的缺失,因此,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以同样的情绪刺激作为注意瞬脱实验中的T1,以同样的建筑图片作为注意瞬脱实验中的T2,同时操纵两个靶刺激之间的间隔位置,考察不同效价的T1是否能够导致lag-1节省现象的缺失。

3.1方法

3.1.1被试

23名在校本科生作为有偿被试,其中男生10人。全部被试年龄范围在18~22岁间,平均年龄19.8岁,均为右利手,无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视力或矫正视力均达到1.0以上,无色盲色弱。

3.1.2实验设计

采用2(T2-T1时间间隔:lag-1/ lag-2)×3(T1的情绪效价:正性/负性/中性)两因素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lag-1是指T1紧跟在T2之后呈现,lag-2是指T2在T1之后第2张图片位置出现。两种因素组合成6种实验条件。要求被试判断T1的内容是人或动物,判断T2的图片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因变量为判断的正确率(%)。

3.1.3刺激材料

刺激材料同实验一。唯一的区别是将实验一中用作关键干扰刺激的30张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采用photoshop CS4软件在图片四周添加红色边框,在正式实验和练习实验中用作T1,要求被试判断图片内容是人还是动物。

3.1.4实验任务与程序

采用的也是RSVP任务范式(见图2)。多数实验程序安排与实验一相同,只是实验任务有所区别:第一,每个试次有两张带红色边框的图片,按出现顺序依次是T1和T2。第二,当每个试次结束后,被试首先要判断第一张红色边框的图片内容是人还是动物,然后判断第二张红色边框的图片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所有试次中的问题回答均不限时,不反馈,两个问题依次回答完毕开始下一个试次。

注:图中所示是T1、T2在lag-2条件下的情形,如果是lag-1条件,则T2紧接着T1呈现。图2 情绪性注意瞬脱实验流程示意图

3.2结果

对T1图片内容判断的平均正确率为95.8%,其中中性图片T1的平均正确率为91.9%,正性图片T1和负性图片T1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7.7%和97.8%,差异显著,F(2,21)=16.54,p<0.001。事后比较表明中性图片T1的平均正确率显著低于正性图片和负性图片。

T2任务的有效数据仅统计当T1任务回答正确时,该试次内T2任务的回答结果。对T2正确率进行2×3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个因素的主效应皆显著:T1图片的情绪性质主效应显著,F(2,21)=26.14,p<0.001,η2=0.54,说明不同情绪性质的T1图片条件对T2的图片判断任务有显著影响,当T1是负性情绪图片时,T2的正确率下降到69.8%,当T1是正性图片时,T2的正确率上升到78.1%,当T1是中性图片时,T2的正确率上升到了79.4%。使用LSD方法对该变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正性图片与中性图片条件之间的T2正确率差异不显著(p=0.928),但是两者与负性图片条件之间的T2正确率均有显著差异(ps<0.001),这说明被试对正性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检测不如对负性图片的检测敏感;T2-T1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F(2,21)=68.73,p<0.001,η2=0.76,当T2与T1相邻呈现时,T2的反应正确率只有72.4%,当T2与T1间隔一张图片呈现时,T2的反应正确率上升到79.2%。

T1图片的情绪性质与T2-T1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显著,F(2,21)=32.04,p<0.001,η2=0.59。对交互效应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T1为积极情绪图片条件下,间隔为lag2时的T2正确率显著高于lag1时,F(1,22)=66.61,p<0.001,在T1为负性情绪图片条件下,间隔为lag2时的T2正确率也显著高于lag1时,F(1,22)=49.57,p<0.001,在T1为中性图片条件下,间隔为lag1时的T2正确率却显著高于lag2时,F(1,22)=10.30,p<0.01。这说明T1为中性图片时,T2的反应正确率受T2-T1时间间隔变化的影响表现为间隔越大正确率越低,T1为情绪性图片时,T2的反应正确率受T2-T1时间间隔变化的影响表现为间隔越大正确率越高。

3.3小结

本实验发现T1图片性质和T2-T1时间间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到T2的检测正确率。当T1是中性图片时,T2的检测正确率在lag-1时(82.4%)显著高于lag-2(76.5%)时,且显著高于情绪性图片为T1时的正确率。有学者对lag1节省现象下过操作定义,认为两种正确率应当相差5%以上(Visser et al.,1999),在实验二中,两种正确率相差5.9%,说明出现了lag-1节省现象,这符合已有的注意瞬脱实验的结果(吴瑕,张明,2011)。但是,当T1是情绪性图片时,T2的检测正确率都是lag2条件时更高一些,其中负性图片时的T2正确率与中性图片时的T2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正性图片时的T2正确率。总的来说,T1为中性图片时的T2正确率受到注意瞬脱期的影响,当T2的呈现于瞬脱期内,其正确率显著下降,当T2呈现于瞬脱期外(lag-1)时,其正确率显著上升,表现出lag-1节省现象。当T1为情绪性图片时,T2的正确率不受注意瞬脱期的影响,无论是与T1相邻出现还是间隔一个位置出现,都表现出距离T1的时间间隔越大则正确率越高的趋势。对比正性图片条件和负性图片条件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T1为正性图片要比T1为负性图片有更高的T2检测正确率,说明正性图片比负性图片对后续靶刺激的注意加工有更少的阻碍作用。

综上,实验二的结果支持了第二个假设,即在注意瞬脱实验中,当T1是情绪性刺激而T2是中性刺激时,没有lag-1节省现象。

4讨论

实验一发现负性刺激可以诱发EiB,正性刺激不能诱发EiB。而且,EiB没有lag-1节省现象。实验二发现当T1是情绪性刺激而T2是中性刺激时lag-1节省现象缺失了。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发现负性刺激的优先权比较稳定,不受任务变化的影响。但是正性刺激的优先权只在其与任务相关时才有明显表现。

4.1不同效价的情绪信息在知觉加工中的优先权

机体对令人不愉快的,尤其是具有威胁性的刺激表现出心理加工和行为反应上的优先效应(黄宇霞,罗跃嘉,2009)。实验一使用正性、中性和负性图片作为干扰刺激,考察对中性靶刺激的干扰作用,结果再次证明了这种负性偏向现象的存在。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偏向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因为负性刺激往往意味着威胁与危险,对这类刺激的注意有助于个体提高警觉并及时应对,从而维持生存(Williams,Moss,Bradshaw,& Mattingley,2005)。

已有的EiB研究未曾考察过唤醒度相似的正性刺激是否也与负性刺激有着同样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提供了这方面的初步证据——作为干扰刺激呈现时,同样是中等唤醒程度的正性刺激并不具备负性刺激所拥有的那种强烈吸引注意的能力。但是也有少量的EiB研究涉及到唤醒度较高的正性刺激(Clesielski et al.,2010;Asplund,Jay Todd,Snyder,Gilbert,& Marois,2010),结果发现它们能很好地吸引注意。所以,综合实验一与相关研究的结果可知负性干扰刺激在注意竞争中的优势更为明显,且不受唤醒度的影响;正性干扰刺激在注意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可能受到唤醒度水平的影响,高唤醒的正性刺激要比中等唤醒水平的正性刺激具备竞争优势。

实验一中的情绪性图片在实验二中成为了靶刺激T1,于是结果发生了变化:作为T1,情绪性靶刺激都比中性靶刺激有显著更高的识别正确率(Müsch,Engel,& Schneider,2012)。这可能与情绪性刺激在两个实验中的不同地位有关。负性刺激在两个实验中都比中性靶刺激更能吸引注意,表明不论负性刺激是否是靶刺激都无损其在注意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正性刺激也在两个实验中分别作为靶刺激和干扰刺激呈现,却只在作为靶刺激呈现时能够比中性刺激更能吸引注意,说明正性刺激吸引注意的优势只在其是任务目标时才体现出来。

4.2情绪信息的优先权在时间上的特点

在实验一里,负性刺激导致了EiB现象并且在lag-1条件时最明显,说明负性刺激作为干扰刺激确实在短时间内(100ms)吸引了比中性刺激和正性刺激更多的注意资源,造成随后出现的靶刺激加工受损,正确识别率显著降低。随着时间间隔增加,负性刺激对靶刺激的干扰作用逐渐降低,靶刺激的正确识别率显著上升。

在实验二里,情绪性T1对T2的加工产生了强烈的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作用随着时间间隔扩大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即lag-1节省现象缺失了。但是中性T1对T2的加工则出现了lag-1节省现象,说明注意瞬脱任务得到了较好的完成(Visser et al.,1999)。为什么中性T1可以和T2共同得到加工,从而表现出lag-1节省现象,而情绪性T1却比T2有更好的加工,导致lag-1节省现象缺失呢?可能的解释就是情绪性T1的情绪性质致使它在竞争注意资源时比中性T1更有优势,即具备了情绪相关性的优先权。情绪相关性的优先权使得情绪性T1比中性T2在短时间内占据了更多的注意资源,以致可用于加工T2的注意资源不足,所以没有出现lag-1节省现象。

情绪信息在最初呈现时竞争注意资源的优先权很明显,但是这种优先权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由于本研究只设置了两种时间间隔,所以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可是结合有关研究的成果却可以对此问题做出推断。在Most等人(2005)的EiB研究中,负性刺激条件下的靶刺激正确识别率在lag-2和lag-8时分别为71%和91%,相差20个百分点,随着时间延长正确率上升的趋势非常迅速。类似的规律在注意瞬脱的研究中也有。比如Schwabe和Wolf(2010)就报告当T1是情绪性的时候,T2的正确识别率从lag-2到lag-7的上升幅度要大于中性T1的条件。这些结果表明情绪信息虽然从出现的那一瞬间就迅速并有效的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注意资源,但是情绪信息占用的注意资源也因为某种原因得以快速的“释放”,从而逐渐减轻对相隔较长时间呈现的靶刺激加工的干扰作用。

另外,实验二还发现在lag-2条件下(瞬脱期内)情绪性T1对T2的干扰与中性T1相似,其中正性T1对T2的干扰甚至还小于中性T1。这一结果也与Schwabe等人(2010)以及Mathewson等人(2008)的研究不同,但是与de Oca等人(2012)的研究相似。对于研究结果上的差异不宜简单归因于图片材料与词汇材料的差异。所以,关于情绪性T1对瞬脱期内的中性T2有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还需要今后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5结论

5.1负性刺激在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很强;

5.2正性刺激在与任务目标相关时具有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

5.3情绪相关性的优先权在刺激最初呈现时最强烈,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参考文献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4-7.

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2013).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心理科学进展,(05),785-791.

陈武英,卢家楣,刘连启,周炎根.(2014).情绪诱发的视盲:一种独特的功能性视盲.心理科学进展,(03),422-430.

黄宇霞,罗跃嘉.(2009).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心理学报,(09),822-831.

彭晓哲,周晓林.(2005).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心理科学进展,(04),488-496.

吴瑕,张明.(2011).注意瞬脱中Lag-1节省现象的加工机制.心理科学进展,(11),1595-1604.

叶榕,余凤琼,蒋玉宝,汪凯.(2011).注意瞬脱范式中的知觉负载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43(5),483-493.

Asplund,C.L.,Jay Todd,J.,Snyder,A.P.,Gilbert,C.M.,& Marois,R.E.(2010).Surprise-induced blindness:A stimulus-driven attentional limit to conscious perceptio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36(6),1372-1381.

Clesielski,B.G.,Armstrong,T.,Zald,D.H.,& Olatunji,B.O.(2010).Emotion modulation of visual attention:Categoric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PLoSONE,5(11),e13860.

de Jong,P.J.,Koster,E.H.,van Wees,R.,& Martens,S.(2009).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and the attentional blink:Attenuated blink for angry and happy faces irrespective of social anxiety.CognitionandEmotion,23(8),1640-1652.

de Oca,B.M.,Villa,M.,Cervantes,M.,& Welbourne,T.(2012).Emotional modulation of the attentional blink by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pictures.TheJournalofGeneralPsychology,139(4),289-314.

Kennedy,B.(2012).Emotion-inducedblindnesselicitsnolag-1sparing(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Delaware.

Kuppens,P.,Tuerlinckx,F.,Russell,J.A.,& Barrett,L.F.(2013).The relation between valence and arousal in subjective experience.PsychologicalBulletin,139(4),917-940.

McHugo,M.,Olatunji,B.O.,& Zald,D.H.(2013).The emotional attentional blink:What we know so far.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7,151.

Most,S.B.,Chun,M.M.,Widders,D.M.,& Zald,D.H.(2005).Attentional rubbernecking:Cognitive control and personality in emotion-induced blindness.PsychonomicBulletin&Review,12(4),654-661.

Most,S.B.,Laurenceau,J.,Graber,E.,Belcher,A.,& Smith,C.V.(2010).Blind jealousy?Romantic insecurity increases emotion-induced failures of visual perception.Emotion,10(2),250-256.

Müsch,K.,Engel,A.K.,& Schneider,T.R.(2012).On theblink:The importance of target-distractor similarity in eliciting an attentional blink with faces.PLoSONE,7(7),e41257.

Schwabe,L.,& Wolf,O.T.(2010).Emotional modulation of the attentional blink:Is there an effect of stress?Emotion,10(2),283-288.

Visser,T.A.,Bischof,W.F.,& Di Lollo,V.(1999).Attentional switching in spatial and nonspatial domains:Evidence from the attentional blink.PsychologicalBulletin,125(4),458-469.

Williams,M.,Moss,S.,Bradshaw,J.,& Mattingley,J.(2005).Look at me,I’m smiling:Visual search for threatening and nonthreatening facial expressions.VisualCognition,12(1),29-50.

The Valence Difference of Emotional Relevance’s Priority

Chen Wuying1,Liu Lianqi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2.Publicity Department,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111)

Abstract:It is unknown whether emotional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valence has the same cognitive processing priority.In addition,no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otional relevance’s priority on time.This study wants to 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The paradigm of experiment 1 is emotion-induced blindness(EiB).The paradigm of experiment 2 is attentional blink.As distractor stimuli,only emotionally negative stimuli could induce EiB;As target stimuli,when T1 was neutral stimuli,there were lag-1 sparing.But when T1 was emotional stimuli lag-1 sparing disappeared.This study find that emotionally negative stimuli has stronger cognitive processing priority than emotionally positive stimuli and the latter only has priority in some special conditions,for example when the emotionally positive stimuli are relevant of a task.At the time of the emotional information presented the priority is strongest and then become fade out sharply as time goes on.

Key words:emotional relevance;priority;lag-1 sparing;valence;emotion-induced blindness

*通讯作者:刘连启,E-mail:llqcwy@163.com。

中图分类号:B8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6)03-0217-06

猜你喜欢

情绪性正性效价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