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

2016-07-11王相村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蒙阴276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

王相村(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 蒙阴 276200)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

王相村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 蒙阴 276200)

【摘要】目的 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800例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各抗菌药物种类及手术感染发生率。结果 18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共90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0.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比例高达79.2%,而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76.5%;901例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5.4%,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比例为4.6%。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取抗菌药物,这不仅可有助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抗菌药物;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

医院内感染是临床外科手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临床上不管是污染手术、清洁手术还是感染手术几乎都需全程应用抗菌药物,然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选取不当极有可能引起机体内群失调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2]。临床研究表明,围手术期合理选取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本文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800例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围手术期各抗菌药物种类及手术感染发生率,旨在为Ⅰ类手术切口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800例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女性患者706例,男性患者1094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90岁,平均年龄(47.5±14.3)岁,住院时长为2~30 d,平均住院时长为(14.6±5.3)d,手术种类包括乳腺手术284例、甲状腺手术704例、疝气修补术8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无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近15 d来未应用抗菌药物。

1.2 方法:所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手术有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方法为整理所有患者一般信息(住院号、姓名、性别及年龄),手术信息(临床诊断、住院天数、手术类型、切口恢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药物种类、规格、用法用量、药物溶媒以及用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总花费、药物总花费以及抗菌药物花费)。参照本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目录》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其中“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为1级,“限制性使用类”为2和3级,“特殊性使用类”为4级。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患者数据均输录入微软EXCEL数据库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分别以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和t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18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共90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0.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比例高达79.2%(714/901),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76.5%(689/901),此外头霉素类使用率为1.8%,氟喹诺酮使用率为5.0%,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使用率为14.0%。

2.2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901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其围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6%(41/901),与未发生医院院内感染患者比例为95.4%(860/901)。

表1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

3 讨 论

医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性事件,包括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或者住院期间获得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内感染为住院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3]。临床研究报道,外科手术治疗为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难免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切口或创伤,而患者术后大多数均需要卧床休息,此时其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会出现降低现象,这为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住院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是医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人群。

抗菌药物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种手术治疗中,包括清洁无菌手术、感染手术和污染手术,如果在给予预防性用药期间发生未合理用药,极有可能出现体内菌群失调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等异常情况,这将对预防和控制手术治疗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4]。近几年来,由于多数患者生活环境、习惯、结构及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使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概率也相应增加,这已经引起了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临床研究报道,Ⅰ类手术切口临床上属于浅表性手术,通常情况下可不采取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但当患者具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时往往应参照常见致病菌种类适当选取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征有手术创伤面积大以及手术进行时间长等[5]。本文研究中180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901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使用率达到50.1%。Ⅰ类手术切口的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皮肤菌群,所以通常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常选取青霉素以及1代或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本研究中的901例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多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使用率为80.4%,然而依旧存在少数医务工作者为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时存在不合理现象。另外相关规定明确,在为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可不需要采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医院感染。本文中所有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未出现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为95.4%,这表明医院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效果明显,然而依旧有4.6%患者出现医院内感染,这表明临床医师预防医院内感染时不能仅仅靠抗菌药物的使用来实现,应在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取抗菌药物,这不仅可有助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李仲群,赵明聪.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7):96-97.

[2]郑利光.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8):711-714.

[3]徐利,张心武,李娜,等.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6):484-488.

[4]王飞,张秀月,万书,等.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411-2413.

[5]刘蔚.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5):779-783.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112-02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月”活动对用药监管的成效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抗菌药物组合轮用策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的研究
我国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我国近10年来主要致病菌“ESKAPE”的检出率及耐药率的变化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成效分析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