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NDM)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观察

2016-07-10郑香顺金建弼崔艺峰李英兰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

郑香顺 金建弼 崔艺峰 李英兰

[摘要] 目的 探讨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NDM)患儿的临床特征,观察其诊疗过程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例TNDM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诊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该组患儿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结合临床表现得到最终确诊,经胰岛素、格列苯脲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随访期间未出现高血糖情况,预后良好。 结论 针对疑似TNDM患儿要结合其临床特征尽早确诊,积极采用胰岛素和格列苯脲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后期随访,防止病情进展。

[关键词]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临床特征;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12-02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等,在新生儿中比较少见,而且治疗非常棘手[1]。根据患儿临床特征不同可以将新生儿糖尿病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emporary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PNDM),前者发病率约占NDM的一半甚至更高,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可以自行缓解,但是50%的患儿会在生长发育期复发,一旦再次发生就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进行维持治疗,因此,对于TNDM患儿需要加强随访观察,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2]。为进一步探讨TNDM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010年1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例TNDM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例TNDM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选患儿均符合TNDM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消瘦、发热、多尿、脱水、高血糖、嗜睡等。3例患儿中2例为男性患儿,1例为女性患儿,均为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在1 650~2 490 g之间,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880.52±210.74)g,发病时血糖检测值在13.5~37.0 mmol/L之间,患儿出生后经常规新生儿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产妇孕期糖耐量检查无异常,患儿父母均无糖尿病家族史。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3例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血糖检测,血糖检测值在13.5~36.7 mmol/L之间,伴随不同程度的脱水,胰岛素检测值<6~27 mIU/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4%~9.9%。胰岛素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检查均为阴性,超声检查未见胰腺组织异常情况。

1.2.2 治疗方法 3例患儿经上述方法检查确诊为NDM后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基因诊断确诊为TNDM,治疗过程:首先进行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国药准字:J2007 0046,规格:10 mL/400 U)治疗,初始剂量为0.65~1.07 IU/(kg·d),待病情稳定后采用格列苯脲(商品名:优降糖,国药准字:H44021808,规格:2.5 mg×100 s)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15 mg/(kg·d),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儿临床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观察3例患儿经上述诊疗之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观察血糖水平变化及体力、智力与同龄健康儿童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3例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 TNDM患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3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在使用格列苯脲后完全取代胰岛素治疗,其余2例患儿联合使用格列苯脲和胰岛素后病情得到缓解,病情缓解时间在12~25 d之间,平均缓解时间为(18.63±0.41)d;随访期间经血糖监测3例患儿均未出现高血糖情况,且与健康同龄人的体力、智力不存在差异,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TNDM的致病原因与胰腺细胞发育迟缓有关,众所周知,胰岛素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胰岛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障碍就会导致机体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但具体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该研究旨在探讨TNDM患儿的临床特征,观察其诊疗效果,下面该文将研究体会总结如下。

3.1 TNDM患儿的临床特征

根据TNDM患儿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3个时期,即起病期、缓解期和复发期,患儿所处时期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不同。①起病期。起病期的临床特征可以总结为:宫内发育迟缓、胰岛素治疗有效、存在先天性异常,约有90%以上的患儿在其胎儿期都可见明显的宫内发育迟缓现象,而且多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缺乏有关,胰岛素能够促进胎儿生长,缺乏胰岛素就有可能造成胎儿生长迟滞,当患儿出生后接受胰岛素治疗,就可以正常生长,与同龄健康儿童无身高、体重差异。TNDM患儿往往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异常,而且血糖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但都与胰岛素分泌低下有关,Suzuki报道[4]显示,一对TNDM双胞胎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可见,TNDM虽然与胰岛素分泌低下有关,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酮症酸中毒。TNDM患儿除表现出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外,还有不少的患儿会伴随各种先天性异常,而且以巨舌和脐疝最为常见。相关研究显示,约有45%的患儿存在巨舌,20%的患儿存在脐疝,其余患儿可能出现面部畸形、肾发育异常等。②缓解期。缓解期的临床特征可以总结为:需要继续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需随时调整用药方法。TNDM患儿进入缓解期后仍需继续接受胰岛素治疗,而且根据病情监测结果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个体之间的胰岛素用量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胰岛素治疗方法的确定需要结合临床血糖控制目标,这一目标可以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5]。胰岛素剂量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渐次减少注射次数和剂量,大部分患儿在发病之后的3个月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即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也可以在18个月内得到完全缓解。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治疗期间需要防止出现低血糖,Flanagan[6]在43例TNDM患儿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有6例患儿进入缓解期后经胰岛素治疗出现低血糖现象,与其他未出现低血糖的患儿相比,此6例患儿的出生体重普遍较高,但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进入缓解期的患儿仍需加强血糖监测,防止病情恶化。③复发期。临床研究显示约有一半的TNDM患儿在痊愈后会复发,而且8~14岁是复发的高峰期,也有报道显示最小的复发年龄为4岁。TNDM患儿在复发后会表现出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对于处于复发期的患儿需要加强饮食控制和锻炼指导,一旦控制效果不理想就要尽早使用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坚持胰岛素治疗。由于临床TNDM患儿数量较少,导致该研究仅纳入了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想要进一步回答TNDM患儿的临床特点仍需足够的病例数量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2 TNDM患儿的诊疗观察

TNDM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外报道显示TNDM的发病率在1/50万~1/30万之间,TNDM发病数量约占全部NDM患儿的一半,随着新的诊断标准的出台,部分国家统计发现TNDM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该研究中,3例患儿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首先被确诊为NDM,之后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结果被确诊为TNDM,确诊后经过胰岛素联合格列苯脲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可见,胰岛素与格列苯脲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患者预后良好,而且与健康同龄人的体力、智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任何TNDM患儿都需要经过基因诊断才能确诊,临床特点观察只能对NDM患儿作出初步诊断,即使符合TNDM临床特点也未必是TNDM患儿,反过来讲,基因诊断确诊的TNDM患儿基本都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该研究总结TNDM患儿的临床特点也只是初步勾勒该病的大致范围,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充实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力,刘敏,梁学军,等.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4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75-1578.

[2] 曹冰燕,巩纯秀,吴迪,等.新生儿糖尿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7):403-407.

[3] 刘丽梅.国内特殊类型糖尿病研究进展-KCNJ11基因突变与MODY13的发现[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8(22):17-18.

[4] 梁文英.新生儿顽固性持续性低血糖的病因诊断及文献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0):66-67.

[5] 罗飞宏.新生儿糖尿病的磺脲类药物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6):1-3.

[6] 陈思.新生儿糖尿病的分子诊断[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 26(2):143-144.

(收稿日期:2015-12-18)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基层医院门诊52例干眼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