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2016-07-10温慧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温慧萍

[摘要] 目的 旨在研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临床治疗操作中的主要应用。方法 以分组试验方式为主,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种,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群体三餐常规用药和睡前常规用药均为门冬胰岛素,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群体治疗则为胰岛素泵给药,上述两组患者治疗操作前阶段内的空腹血糖值信息和早晚餐后血糖值信息详情均需准确记录,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疗效结论。结果 研究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体内空腹血糖值和早晚餐后2 h血糖值信息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数值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血糖值下降效果尤为明显。结论 将胰岛素泵运用到实际糖尿病病症治疗中,其可获取优异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本体血糖含量得以全面降低,之后在此基础上降低了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发生几率,其临床治疗效果极佳。

[关键词] 胰岛素泵;糖尿病;治疗;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06-02

该研究主要对院内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病情详态内容加以整合与收集,从而深度研究胰岛素泵在对应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核心效果,旨在为后续临床研究操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随之有效提升糖尿病治疗质量与治疗效率,为糖尿病患者生病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调查糖尿病患者案例数量为80例,男性患者案例数量为50例,而女性患者案例数量则为30例,患者群体最小年龄为32岁,患者群体最大年龄为85岁,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患者平均年龄为54.76岁,患者病程均处在7个月~15年不等,糖尿病患者病程平均值为8.24年,在经过信息核查和计算之后,将整体80例患者进行分组操作,主要涵盖了研究组内容和对照组内容两种,单体组别患者案例数为40例,此时患者性别内容、患者年龄内容、患者病程内容和患者教育背景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特点尤为明显。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WHO将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规定,2型糖尿病疾病加以确诊,患者并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状况,并且患者本体意识始终保持清醒态势,昏迷状况和休克状况以及语言障碍状况均被合理排除,完全符合此次试验操作规格标准,积极配合度较高。另外则是患者不应具备其他精神类疾病特质,患者心脏疾病和患者肝脏疾病以及患者肾脏疾病等质变状况应被排除,全体患者应对该次研究操作享有一定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利,知情同意书均应自愿签订,不能隐瞒。

1.2.2 治疗手段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群体三餐前者药剂治疗和睡前药剂治疗均为常规门冬胰岛素治疗,其基本计量为0.53 U/kg,需对患者进行单日血糖值信息掌握,此时主要涵盖了空腹血糖值内容和早晚餐后2 h血糖值内容;研究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式与前者不同,其主要运用胰岛素泵进行糖尿病治疗,较为正规的做法是,需严格按照最终测量结果进行药剂定量规范,712胰岛素泵给药过程中,其基本计量为0.45U/kg,需知,一半量度胰岛素具体输入量需要根据具体形式向患者皮下组织加以注入,另一半计量胰岛素摄入量应在日常患者三餐前阶段进行量计追加,按照患者空腹血糖值信息和患者早晚餐后2 h血糖值信息进行基础性胰岛素用量调整。对照组患者中,上述血糖值测量结果变化内容详情均需认真记录,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学操作与分析,随之得出相应结果。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运用不同类型糖尿病病症治疗给药方式,糖尿病治前后阶段,对上述两组糖尿病患者体内空腹血糖值和对应早晚餐后2 h血糖值信息进行详细对比后可以发现,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群体血糖值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群体血糖值的最终对比结果并差异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案例和对照组案例中,整体血糖值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良性降低,并且此时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群体病情好转度呈不断攀升趋势,临床治疗效果十分良好。

3 讨论

通常所说的糖尿病即为医学上的DM,患有糖尿病会使患者自身血糖不断加深,其核心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多食多饮状态和多尿状态之上,而患者体重急剧下降状况也被涵盖其中,假设此时并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糖尿病治疗,那么患者本体多个结构系统便会有所失调,有时也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因为糖尿病实际上归属于慢性代谢非传染疾病范畴之内,若想彻底治愈较为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糖尿病患者人群日益增多且发病率极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应该了解到,胰岛素泵设备中拥有超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皮下胰岛素输注微电脑动力装置较为完善,其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治疗,可达到有效糖尿病治疗目的。胰岛素泵中的胰岛素分为短效和长效2种,因为胰岛素泵临床治疗应用过程中,患者可全天不间断的从中获取微量胰岛素,以此种形式维护体内基础分泌的平衡性,其主要是将短效胰岛素与患者同一部位进行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持续性特征相对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患者常规胰岛素注入不良状况产生,血糖波动剧烈态势也会被合理遏制,使得低血糖发生几率得到大幅度降低,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保障。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水平直线上升,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糖尿病成为了当前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和患者工作,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现已有千万之多,积极全面进行糖尿病本体病情改变和优化可以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运用胰岛素泵治疗手段可以科学的进行病症成因要素减少。持续性高血糖状况产生会对患者本体胰岛B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胰岛素抵抗程度被加深的同时,恶性循环现状由此形成,但若想有效遏制此类不良状况,只有适时介入胰岛素泵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不良身体素质,有效提升生活质量。胰岛素泵给药模式颠覆老旧型糖尿病治疗模式,其使得患者基础性高糖毒性得以降低。现下胰岛素泵应用范围被不断拓宽,多数患者均引用胰岛素泵进行自身药物供给,主要情况分为生活不规律内容和肢端肥大症内容以及内分泌严重失调内容等,胰岛素泵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胰岛素给药手段,其核心应用流程即为借助基本基础药量设置来明确给药量度,患者全天候会接收到自动输注胰岛素药剂,患者血糖会被维持在稳定范畴之内。需知,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给药方式具备许多优异性特质,患者进食前阶段内并不需要进行皮下胰岛素药剂注入,此时给患者留有了较为充裕的就餐时间,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现象和实际生理状况特征等进行胰岛素输注速度调节,以至与患者本体生理条件需求内容相符,糖尿病治疗阶段,多次胰岛素治疗现象被排除,运用胰岛素泵治疗可提升基础性糖尿病病症治疗依赖度,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整体治疗效果。胰岛素泵可以进行B细胞分泌模式模拟与患者用餐阶段胰岛素分泌状况追踪,在较短时间段内进行患者血糖信息参考具体范围确定,通过不断医学分析与实践研究可以看出,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融入糖尿病病症治疗中,胰岛素输注率会得以积极调解,病情好转率得到稳步攀升。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当前一种常见疾病,只有选对方法才提高治疗效果与治疗质量,需循序基本治疗原则,适时运用胰岛素泵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患者糖尿病病症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优异,通过胰岛素泵治疗后,患者本体血糖含量得到显著降低,内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要素也得到缩减,通过上述分析和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胰岛素泵糖尿病治疗是一种安全治疗方法和有效质量方法,应在日后临床实践中得到深度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延兵,翁建平,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3-18

[2] 寿成珉,周旦阳,陈惠萍,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华全科医学,2014(4):582-584.

[3] 刘娟,李延兵,廖志红,等.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作用的比较[J]. 中华医学杂志,2005(35):30-34.

[4] 李力,刘芳.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诺和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2):2470-2471.

[5] 贾海燕,文世林.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8):991-997.

[6] 楼青青,杨丽黎,王亚娟,等.高级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手术病人的干预及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04(10):20-21.

[7]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疗效比较[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1):662-664.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