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全”和“都”的偏误

2016-07-09曾素玲

资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混用第二语言偏误

【摘要】汉语的虚词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全”和“都”在语义和语用上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依然有细微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区别,会造成留学生在这两个词的使用上出现偏误。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全”和“都”的用法并且对比它们的用法,其次在基于HSK作文预料库的基础上进行语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留学生在这两个词上出现偏误的情况,并简述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全;都;偏误

一、“全”和“都”的用法

1.“全”的用法

“全”作为副词主要分为:范围副词和程度副词。

“全”作为范围副词表示范围内无例外,用法如下:(1)概括的对象放在“全”之前;如:稻子全收完了。(2)“全”所概括的对象可以任指,疑问代词用在“全”后;(3)“全”还可以用在让步状语中,放在不论、无论、不管后面,如:“无论唱歌还是看电影,我全喜欢。”

“全”作为程度副词,表示程度上百分百的,用法如下:(1)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当定语,如:全新的电视;(2)修饰动词,对动作程度的限制。如:他很努力,全身心奉献在事业上。

2.“都”的用法

“都”作为副词,和“全”的意思相当:(1)表示总括全部,所总括的对象也是放在“都”前面。比如:你们都60岁了。(2)所总括的对象也可以用任指的疑问代词;如:怎么办都可以。(3)疑问句中,主语(总括的对象)放在“都”的前面,如:你都说了些什么?(4)可以和“不论、无论、不管”连用;(5)与“是”字连用,说明事情的原因、理由。

3.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都”和“全”的用法很相似,都可以放在概括的对象之前,表示整体性,可以互换。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有些差别。首先在表达范围上,《对外汉语教学释例201例》中指出“全”强调的是事情的全部,它前面有个确定的范围。如:“这些东西我全喜欢。”中,范围就是全部的这些东西;而“都”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如:“谁都不想去那。”中表示的是所有人都一致地、相同地不想去那。

二、偏误分析

1.理论依据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而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2.“都”的偏误类型

(一)遗漏

遗漏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到的某个成分时,漏用了这个成分。遗漏是四种偏误类型中,出现率最高的。例如:

?大家没水喝了。

?大家会这样的啊,你假如要管我的话,每个人要管的。

留学生在上面句子中该用“都”的地方,都漏用了。例?、?表示大家毫无例外,需要用上“都”。

(二)混用

混用是指把两个相同或相近的单位相混淆,用错了地方。“都”和“全”在总括性上很相似,所以留学生学习汉语“都“的混用偏误主要发生在与“全”混用上。例如:

?对这种现象,大部分人全感到非常不满。

?他什么全不想吃。

3.“全”的偏误类型

(一)错序

“全”的位置是留学生学习“全”的难点,句子稍微复杂一点,全的位置就会被运用的不当。例如:

?创始人当然没有人指导他,而靠全自己的力量做事,有的时候失败,有的时候孤独,但是有了信心之后什么都不怕。

?在是全女生的班上,本性是怕羞的她们以为咱们是同类,就能随意行动。

?他们的观点全不是无理的。

(二)漏用

?每年不是全班第一名,就是班第二名。

?在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满足自己的生活、职业呢?

三、产生偏误的原因

首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当母语的某些语言项目与目的语的语言项目相差很大、或者相似的时候,母语的某些语言习惯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叫母语的负迁移。其次是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全”和“都”的错序偏误说明了这一点,规则是“全”和“都”应该放在被概括的对象的后面,例如:大家全来上学了。学生们都完成了作业。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教材的问题,对“全”和“都”的用法和具体语境解释的不细致;还有教师教学的问题,教师解释的不细致,在“全”和“都”的讲解上可以进行辨析,在解释语法点的时候可以多补充并且做恰当的练习。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彭小川.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曾素玲(1994),性别女,籍贯江西省赣州市,黑龙江大学学生,在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混用第二语言偏误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