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元素在武汉里分建筑的体现

2016-07-09郝倩倩

资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厅堂汉口住宅

【摘要】武汉里分建筑,作为近代史的中国建筑不可或缺的历史建筑遗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列强的入侵而加速形成,以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汲取各国建筑经验,结合武汉当地的人文及气候特征,形成自己特有的式样:既不完全苟同纯西式的建筑式样,也不全部照搬上海石库门的格局,而拥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关键词】里分;中国元素

一、里分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处为通商口岸,从此拉开了汉口经济飞速发展的序幕,汉口甚至一跃成为内陆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继上海之后第二大金融中心,当时,云集在汉口的外资银行更是有200家之多,汉口开埠之后,又经由两广总督张之洞来汉,更是促进了汉口的发展步伐,也才有孙文口中“大武汉”的气象。

开埠之后,人口暴增,加之在1911年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战火纷飞,更有甚者,清军更是在汉口租界外市区纵火,繁华的汉口市区化为一片灰烬。人口加之战争使得住房短缺的问题更加凸显,之后汉口租界区以及周边建房热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这一空前的建房热中.里分建设如火如荣以至达到风行。

另一方面,租界里出入的高级官员,资本家,买办等,他们在来汉之初大多租住当地居民的房子,但后来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多,加上当地居民居住环境较差,不能满足这些社会上层人士基本的工作生活需求。加上在英国已经出现了的高密度,低造价供工人居住的多层联排式住宅建筑群,且在上海开埠以后,租界区人口也和汉口一样骤增,房地产商品化业已出现.英国商人也适时介入,他们直接采用英国联排式住宅的布局方式,这就促成了里分建筑形成的外在因素。

二、里分建筑的中国元素及其文化的诠释

1.里分的命名。里分的命名方式多是饱含中国传统思想,古代聚居于城内的邑民,以多户人家,如每25户,或100户,称作“里”。旧时的里,也作为县以下的行政单位。“分”则出于武汉的方言,以为小范围的居住区域[1]。从咸安坊,退思里,积庆里,同福里等里分命名方式也可以看出这些建筑的名中国韵味,这些里分大多在巷弄入口处用格式书法字或写或刻或雕,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里面的建筑形式是东方主义还是纯西式洋楼,但凡是看到入口处的“积庆”二字的,就都会联想到《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2]这里面蕴含的道理。而咸安、同福、同德更是被赋予中国式的美好寓意。我想,每天出入的人都要看一眼这样朴素的标语,在为人处世之中也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无形教化吧。

2.围合方式。里分的建筑在大体布局上多为西式的联排住宅,但在单体的平面布局上却借鉴了中国合院的概念:即统一入口,左中右三面围合为中间一天井,这种建筑布局不仅节约建筑用地,还比较适合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在建筑内在构造上也借鉴中国南方建筑门窗的处理方式,西式的门窗多为坚固的概念所支配,而在充满西方情调的里分建筑中运用了南方的开门方式:门框为固定不变的,但门扇确实可以任意拆卸的,这就比较符合武汉当地夏季湿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征,门扇可依据剔天气而随意开合。最为重要的,可拆卸的门扇将室内外空间融而为一,这就使本来不太开阔的里分建筑显得更加通透,使得院落和厅堂的内外空间相互融合、渗透。

3.空间布局。中国的建筑格局式样与西方建筑的差异就在于使用空间的模糊化,西方建筑内的的客厅,卧室,厨房等空间的界定十分明显,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界定往往没有西方那么明显,以中式建筑的厅堂为例,它既是会客空间,也可以是是家庭成员的餐厅。最重要的,中国的厅堂是建筑立面地位最高的象征,所有的室内空间都是围绕厅堂展开,它可以是摆放先人牌位的地方,也是在大的节日迎神明祭的重要场所。从大部分的里分建筑的平面图来看,厅堂的实际面积是占据较大的面积的,因为它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空间,是家长权利的象征,家庭内部的大事都在堂屋中商定。这里也是迎接宾客的对外场所,此外还得适于做红自喜事,因此往往把堂屋做得很大,以便能够安放下若干桌酒席或者布置灵堂。这种堂屋中心建制是中国人的宗法观念、家庭伦理秩序最理想的体现方式。

结语

武汉里分住宅深受西方城市高密度住宅的影响,同时也有上海石库门的建筑借鉴,在不长的发展时间内比较多的是对西方建筑理念与技艺的照搬态度,但由于武汉身处中国腹地的华中地带,传统文化惯性一直都深入人心,所以在西方文明和海派文化双方来袭的时候,他能在充分肯定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的建造技艺的同时,结合武汉本地的人文及气候特征,适宜的营建适合武汉当地的里分建筑,又而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以及建造材料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又使得武汉里分住宅更具有务实的态度,他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从西方那里移植,而是形成自己特有的地方特色,这种建筑理念,在完全遵循西方现代建筑式样及建筑理念的现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绢,《武汉里分住宅堂屋空间流变与分析》,华中建筑2007

[2]杨天才,《易经》.中华书局,上海,2011

[3]李百浩,《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中国学术期刊.2000

作者简介:郝倩倩女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厅堂汉口住宅
秋夜(1)
厅堂与旧居
《汉口北》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一整夜
1928—1936年汉口人口规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