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诸城派古琴艺术及其发展现状

2016-07-09宿月

丝路视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技巧

宿月

【摘要】古琴,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由于古琴艺术地域性、传承性以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流派。因此,形成于山东诸城的琴派叫做诸城琴派。诸城琴派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诸城琴派在保留古琴雅韵的同时,又极具山东特色,是我国近现代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诸城琴派形成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诸城琴派在继承了古琴韵律精华的同时,吸纳山东音乐特色,将其与山东人淳朴豪爽又不失细腻的风土民情相结合,加入方言语气的表达和民间戏曲等元素,创作出具有山东特色的琴曲作品。

【关键词】古琴艺术;诸城琴派;音乐风格;技巧;曲操

一、诸城琴派的历史探究

(一)诸城琴派的形成

1.形成背景

古琴文化历史悠久,经过一朝一代的琴人努力,古琴艺术不只在琴曲方面大有造诣,曲谱方面也由最早的文字谱日渐成熟形成至今仍在沿用的减字谱。宋元以后,古琴文化空前繁盛,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的主流音乐。而在齐鲁大地之上也诞生了像师襄、孔子等这样优秀的琴家。这为后来诸城琴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诸城琴派的形成也是诸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诸城派古琴受诸城文化兼容性的影响,诸城派琴曲风格大气中不失含蓄,苍劲中又蕴含细腻,极具齐鲁特色。

2.形成过程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19世纪初期,诸城地区就已出现了两位对诸城琴派影响深远的古琴家。一位是王雩门(字冷泉),另一位是王溥长(字既甫)。王冷泉宗属金陵派,继承了金陵派“绮丽缠绵”的风格,而王既甫则宗属于“清、微、淡、远”的虞山派。

王既甫家靠近文庙,从小耳濡目染,学习音律乐器。后又随父亲到贵州任职。在贵州期间,王既甫因父亲的一次雅宴认识了一位虞山派琴者,自此以后,跟随这位虞山派琴者学习虞山派古琴。据詹澂秋先生的《虞山学派山东琴学家之系统》中记载,“三载而琴学以成,既甫继承庭训,而以琴学世其家。令誉闻于邻封,师事者较众,……”。后又将琴艺传授给两个儿子(王文桢、王作桢)和两个女儿。王冷泉与王既甫不同,王冷泉家在诸城城东面的王门村,并非宗族大家,师承金陵派。王冷泉擅长轮指,演奏曲目时连贯性较强。除习琴以外,王冷泉还擅长书法、篆刻,并且擅于吹箫,有较为深厚的艺术修养。“王既甫攻琴之时,有同邑名士王冷泉先生雅好琴,与既甫过从无虚日,每当月夕花辰,焚香合奏,似鸾凤鸣,闻者惊叹,赞为稀有,自此盛名远播。”诸城琴派就此诞生。

(二)诸城琴派的兴盛

诸城派古琴早期的发展主要以家族宗亲的方式传承。王既甫一支的传承人主要有其子王作桢(字心源),王心源其子王熙麟(字秀南)以及王心源的得意门生王露(字心葵)。王冷泉一支以与他同属一脉的王宾鲁(字燕卿)最为出名。

19世纪后半叶,王既甫的儿子王心源在古琴学习上极为出众。据相关资料记载,王心源左手“吟猱”技法炉火纯青,在琴学造诣上超过其父与王冷泉并成为“诸城二王”。王心源不仅自身琴艺高超,更是博采众长,在传承虞山派演奏风格的同时,演奏技巧上加强了“吟猱”指法,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加充分丰富。王心源对儿子王秀南的习琴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要求他夜晚熄灯弹琴,使王秀南在音准、吟猱指法的练习上极为精炼。王秀南在演奏风格上更是继承了父亲衣钵。同时,王心源更加注重诸城派古琴的传播,创建“东武学堂”教授琴艺,门下弟子更是达到上百人。王心源加速了诸城派古琴的流传推广,使诸城派古琴逐渐兴盛。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渐衰败,随之而来的是列强大规模的入侵。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伴随西方势力的入侵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直至辛亥革命以后,国民爱国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各方知识分子也通过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寄托爱国情怀的方法,让更多饱受侵略的人民群众从中醒悟,为中华之复兴而奋斗。

20世纪初,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同样影响到了诸城派古琴文化。“1911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将诸城琴派中杰出的演奏家王宾鲁(字燕卿,王雩门的学生)介绍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古琴。”王燕卿自幼深受诸城派古琴的影响,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数为诸城派的曲目。在传承具有山东特色的诸城曲风的基础上,对一些古琴技巧加以改革,使指法运用更灵活,更具民间性。王燕卿在南京教琴有十年之久,直至客死异乡。后人为纪念王燕卿,故用他生前授琴之所“梅庵园”之名,为王燕卿习琴一脉取名“梅庵派”。另一方面,王心葵在章太炎的推荐下,受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邀请,到北京大学举办古乐演奏会,并在这之后任职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国乐导师。可惜的是,王心葵仅在北大任教两年就因病离世,享年44岁。王心葵不仅继承了王心源的琴艺,同时兼学王冷泉先生琴曲与琴谱。融会贯通两家琴学,吸纳山东文化特色加之诸城琴风,使诸城派古琴更具特色,成为诸城派最著名的琴家之一。

(三)诸城琴派的式微

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进入反侵略的抗战时期。全中国人民都陷入了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诸城琴人像普通爱国民众一样,为中华之安危身先士卒,诸城琴派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直到解放战争前后,以王秀南女婿张育瑾,王心葵之徒詹澂秋在内的诸城琴派继承人,通过创建诸城古琴研究会;去往各地寻找与诸城古琴相关的线索;发表文章、出书等方法,使诸城琴派再度出现了兴盛时的状态。但由于大多数的习琴者只是将古琴的学习当作业余爱好,因此,这种状态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之后,又遭遇“文革”,使诸城派古琴无力回天。

直到现在,经过几代琴人的努力,才使诸城琴派稍有起色。2010年8月,诸城派古琴被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

二、诸城琴派的艺术特征

(一)诸城派古琴的艺术风格

诸城派古琴艺术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虞山派的“清微淡远”与金陵派的“绮丽缠绵”相结合;到王心源时,倾向于刚劲又不失细腻的齐鲁之风;再到王心葵、王燕卿时的吸收并蓄、改革创新(包括后人给王燕卿的革新注入的“梅庵”新派),这都使诸城派古琴的音乐风格越来越成熟。诸城派古琴在保留琴本身古朴雅韵的同时,又大胆的融入山东民间音乐的元素,不仅在旋律润色方面极具特色,在演奏技法上也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城琴派特有之风。

三、对于诸城派古琴发展现状的思考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经历一个从形成到发展,从发展到高峰,到达高峰后走向衰落的循环过程。古琴文化也在它三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诸城派古琴文化也不例外。20世纪初期,诸城琴派曾在王心葵与王燕卿“北上南下”的影响下,将诸城派古琴文化传遍全国达到发展的高峰,却在后来受抗战的影响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诸城琴家张育瑾和詹澂秋的努力下,诸城琴派有了起色,最终却因各种原因几度中断,造成出现断代的情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再没出现具有影响力的传承人。一直到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古琴,诸城派琴人也认识到重新振兴诸城琴派的重要意义。然而在近几年,诸城派古琴虽然在稳步发展,但是面对的问题依旧很多。

如今,时代在进步,大众的审美也在逐渐提高。主流音乐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大部分人比较认可更具古琴韵味的传统古琴音乐,而忽视了来自民间的音乐。诸城派古琴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要怎样让大众接受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往的诸城派曲目中,通常是将诸城琴派风格在所有的乐曲中一用到底。然而,在一些较为含蓄的乐曲中,诸城琴派的风格并不适用。例如,《潇湘水云》一曲,通过乐曲表现天水相接、云烟缭绕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仕途的迷茫与期待,使此情此景融为一体。这样的乐曲,需要在原本的诸城琴派的风格中加入创新,表现乐曲情绪时,加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承诸城琴派传统风格时,也可加入现代音乐的元素,使琴曲更能迎合大众。

自2003年以来,因古琴申遗成功而重新燃起的“古琴热”却并不纯粹。因古琴悠久的历史以及古琴本身极高的收藏价值,引起了太多媒体和具有商业性质的机构关注。这些都使本身极富雅致、修身养性的古琴艺术变得商业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形色各异的古琴班出现,更是有人看中了古琴的市场价值,将古琴的价码越炒越高。这都使古琴爱好者形成一种误区,古琴变成了一种普通人“学不起”的乐器。诸城琴派在这样的背景下并不容易发展,面对出现的“商业古琴”,诸城琴派中的每一脉都应在不被市场化的情况下,减少同派之间异己。维持古琴本真,不随波逐流,将诸城派古琴艺术逐渐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诸城琴派的魅力所在。

诸城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性流派,也是山东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古琴艺术,还是山东文化,诸城派古琴的存在都极具意义。随着近几年来古琴在中国的发展稳步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诸城琴派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不代表稳定,也不代表诸城派古琴就有一个好的前景。未来诸城派古琴的发展如何,乃至中国古琴的发展如何,都还将面临很多问题。大到国家,小到自己,都应重视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要让属于民族的文化流失。

参考文献

[1]张育瑾.山东诸城古琴[J].音乐研究,1959(03):64~70.

[2] 窦青,任素芬.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以诸城琴派为例研究报告[J].音乐创作,2014.277(9):141~144.

[3] 成功亮.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J].齐鲁艺苑,1982(S1):50~54.

[4] 铁梅,丁艺媛.诸城派古琴流变与艺术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01):162~164.

[5] 章敏敏.山东诸城派古琴艺术的发展现状及调查保护[J].艺术百家,2014(S1):229~231.

[6] 王笑天.德音琴声——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7.

[7] 刘晓玲.无奈的绝响——诸城派古琴的勃兴以及在诸城的式微[J].人民音乐,2007(02):76~78.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技巧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