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里的“银行舅舅”

2016-07-09邓一戈

雷锋 2016年2期
关键词:纳西族账本信用社

邓一戈

巴交龙布,男,纳西族,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参加工作,2002年7月入党,中专学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巴交龙布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6月荣获省联社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2月荣获感动“四川农信”十大人物;2012年12月荣获省文明办“四川好人”荣誉称号;2013年3月荣获十大感动凉山人物;2013年6月荣获全国“最美乡村信贷员”称号;2015年4月荣获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信员工,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凉山州木里县俄亚信用社,任俄亚农村信用社主任兼信贷员。他为给纳西族人民提供金融服务,在雪岭峡谷中徒步行程达20余万公里,发放小额农户贷款800多万元,及时兑付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资金1400余万元,有效支持了当地“三农”经济发展,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巴交龙布以他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坚毅勇敢、恪尽职守、扶贫济困的壮丽诗篇。

俄亚纳西族乡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无量河、龙达河环绕,进出这里通常要翻越海拔4 000多米的宁朗山脉,单程就要步行十多天,这条服务当地“三农”的路,巴交龙布一走就是27年。

他下乡所走的路在雪岭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经过海拔4000米的高峰时要忍受冬天般的寒冷;经过海拔只有1500米的河谷地带要忍受3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峡谷,浑身被汗浸透,汗还没干又爬上4000米海拔雪岭,湿漉漉的衣服变得冰冷刺骨。

巴交龙布不仅要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各种吓人的动物以及莫名的孤独。他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他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果敢。

巴交龙布经常攀爬的那条最宽处只有两尺、窄处需要侧身才能走过的悬崖小路,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波涛汹涌的江水,稍有不慎不是遭遇飞石袭击就是连人带马掉进江中。许多次他都机敏地躲过了,而2004年5月6日傍晚,巴交龙布送贷下村来到无量河边时,一群在岩石上嬉戏的猴子把一大堆石头推翻下来,一块脸盆大小的石块砸中他的右大腿,巴交龙布摔下两三米高的悬崖,当场昏迷。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右大腿鲜血直流,裤子也紧紧贴在了肉上。没有药,也没有包扎的绷带,他只得抓了一把细泥灰撒在伤口上,防止过多流血。后来一名俄亚乡政府干部找来两位在河边打鱼的农民,帮忙将巴交龙布背到河岸边的山洞里,忍住疼痛度过了难眠的一夜。

第二天,在与鲁司村取得联系之后,村里派人来接他,巴交龙布咬着牙站起来又上路了。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实在疼得不行了,就躺在地上歇一歇。想到老乡们还盼着急需的信贷资金,他强忍着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就这样坚持着,终于把贷款送到了目的地。几天后,巴交龙布回到了乡政府,大家知道他受伤后,赶紧把他送到了乡卫生院,经过简单的治疗处理,他又回到了信用社。由于信用社业务繁忙,他坚持输半天的液上半天的班。二十多天过后,信用社工作基本完成了,他才请假到西昌去检查伤情,经过检查,被诊断为右侧大腿胫骨骨折。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他的大腿落下了后遗症,步行十分困难,每逢天气变化,受伤处还会钻心地疼。

从俄亚乡到木里县城有一段非常艰险的路,被当地人称作“雾卡”。2004年12月15日,巴交龙布到县城办理年终决算经过“雾卡”。他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儿走在几乎90度陡的路上。忽然,马儿从湿滑的崖路上滑了下去,装有各种决算材料和信用社账本的档案包连同马一起掉落到了滔滔江水中。巴交龙布不顾一切地跳进江中去抢救档案包,经过长时间的奋力拼搏,他终于把30多公斤重的档案包捞上了岸,自己却累倒在河滩上。有人看到了巴交龙布奋力抢救档案包的一幕,说:“为了一个决算资料和信用社账本,连命都不要了,真的太傻了!”巴交龙布说:“账本比我的命重要,因为那里面装的都是信用社和乡亲们的事。”

在他下乡收贷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无力归还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的农户,巴交龙布总是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工资无偿资助给这些农户。多年来,在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他无偿资助给贫困农户的资金近万元。农户的燃眉之急解了,而他的经济状况却是越来越差,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有工作,条件比他们要好些,老乡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哪怕我多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通向俄亚乡的乡村公路建成了,虽然道路崎岖,但是对于巴交龙布和俄亚乡的村民来说已是最大的福音。骑着从村民处借来的摩托车,巴交龙布下乡送贷再也不用十天半个月了;再也不用露宿在深山野林里;再也不用裹着羊毛毡睡在冰冷的雪地里;再也不用背着几十万的现金走吊桥过溜索。

2012年初,俄亚乡政府决定开通当地的网络,但苦于缺少资金,网络建设一直未启动。巴交龙布深知网络建设的重要性,于是他积极向上级信用社汇报,提出向俄亚乡捐赠部分资金用于网络建设的想法并得到了肯定。在信用社的捐助下,俄亚的网络建设工程于2012年5月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现在,巴交龙布也学会了上网,并日夜期盼俄亚信用社也能早日联网,让农村也能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年龄增大,巴交龙布最大的心愿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2014年9月,俄亚信用社招聘了两名大学生,从原来的一人社变成了三人社。为早日让年轻人成长起来,巴交龙布手把手地教导两个徒弟,从最简单的记账、出传票到做报表,从内务学习到外部交流他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巴交龙布深深感叹到:“信用社终于后继有人了。”

不论是几年前,还是几年后的今天,对于俄亚的纳西族人民来说,他始终是那个背着算盘和账本穿梭于崇山峻岭、羊肠小道上的“银行舅舅”;仍然是那个把致富桥梁架往纳西族乡村村寨的“马帮农信人”;依然是那个把金融服务以流动形式执着地向木里大山深处撒播的“农信蒲公英”!

猜你喜欢

纳西族账本信用社
传统门窗装饰元素在民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随手记:小账本,大故事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月亮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营改增”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发展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